评论对象: 书画大学 | 2011/3/30 14:29:20
评论言论: 接裱7
由於環氧乙烷有毒、易燃、易爆,使用時應特別要注意安全。通常使用環氧乙烷與二氧化碳(1:9)或環氧乙烷與氟里昂(2:8)的安全氣體作消毒劑。由於二氧化碳、氟里昂等惰性氣體的混入,大大降低以至根本杜絕了環氧乙烷的易燃、爆炸性。同時增強了環氧乙烷的穿透能力,提高滅菌的效果並降低了毒性,其毒性分別只是純環氧乙烷毒性的1/10或1/4。
薰蒸方法:先將已經生長霉菌的紙質文物,放入真空薰蒸箱內,數量不要超過其體積的2/3,然後關閉薰蒸箱的門和所有閥門,再啟動真空泵,當真空達到 0.05~0.07MP時即可停泵,將環氧乙烷與二氧化碳混合氣體注入薰蒸箱中,用藥量一般為20~40克/M3,控制溫度為38~50℃,相對濕度為 30~50%。經12~24小時密閉處理,再啟動真空泵抽出殘氣通入水中,或用活性炭、矽膠將其吸附。並注入清潔的空氣,再抽出,再注入,如此反復數次,最後取出被處理文物即可。
據有關資料介紹:熏殺效果與環氧乙烷的濃度有關,隨著濃度的增加而提高,當濃度為40克/ M3時,能達到99%滅菌效果,而對紙質文物的強度、顏色基本上無不良影響。其它如用溴甲烷、麝香草酚、二硫化碳、二氯乙烷均能用於熏蒸消毒。
由於環氧乙烷易燃、易爆、有毒,是一種致癌物,目前已在美國禁止使用。
第三節
昆蟲的防治
蟲害對文物危害十分嚴重,應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對蟲害的防治,首先要著眼於預防,在“防”的方面下功夫。一但發現蟲害,就應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治理,防止蔓延,二者不可偏廢,蟲害防治一般可分為清潔衛生防治,中藥殺蟲劑防治,化學殺蟲劑防治,物理防治等。
一、清潔衛生防治
清潔衛生是一切防治的根本,是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重要措施,也是配合其它防治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害蟲進入博物館的通道有兩條,一是害蟲直接爬行,飛翔入內,二是害蟲潛伏在各類物質中夾帶進來,一般來說,能杜絕這二條通道,蟲害就可防止。
1.周圍環境的清潔
在博物館周圍的雜物、垃圾、污水、草木等既是害蟲孳生、繁殖的場地,又是傳播害蟲的來源,為了覓食或越冬尋求合適的生存條件,害蟲常會潛入室內,所以應保持博物館周圍環境的清潔。
2.存放文物櫃、架的清潔
存放文物的櫥櫃、木架、囊盒等用材必須嚴格挑選,預先應進行高溫處理,殺滅潛伏的蟲害及卵。江蘇某博物做了一批文物櫥櫃、木架,由於預先未進行高溫殺蟲處理,所用的木材內有卵,在庫房收藏過程中,幼蟲羽化為蟲,形成多處蛀洞。另外還發現因囊盒製作材料不當,而又不進行消毒,往往將有蟲卵的舊棉花、舊木絲作軟襯,一但溫、濕度適宜,昆蟲就會繁殖。這種情況已多次發生,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中藥殺蟲防治
我國人民一直在探索防蟲的方法,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殺青避蠹
早在漢代,以竹木簡作為書寫載體,古人曾採用殺青避蠹的方法防治害蟲。漢劉向在《別錄》中云:「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於之。以火灸簡,令汗去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竹木簡經過殺青處理,一則使竹木簡質地乾燥,二則殺滅竹木簡中的蟲卵。
2.浸漬法
將書寫、印刷的書卷紙浸漬在含有植物殺蟲的溶液中,使藥物均勻地侵入紙基,然後取出曬乾便成防蛀紙。常用的藥物,見諸於著錄的有黃柏、花椒、蕓草、莽草、百部、苦練、煙草、狼毒等。所製成的黃紙、椒紙,經上千年而不蛀,就是這方法的最好例證。
(1)黃柏:又名黃蘗,早在東漢末期,古人用黃柏汁浸漬紙張,呈黃色,稱黃紙。具有防蠹性能。宋趙希鵠在《洞天清錄集》中說:「硬黃紙,唐人用以書經,染以黃柏,取其避蠹。」到了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已普遍採用黃柏紙製做書籍,在敦煌石室的經卷大多採用黃紙書寫,至今紙質完好,無蟲蛀。
近幾十年來,美國、日本對黃柏的殺蟲作用進行分析,推測其殺蟲成分是黃柏內脂(C15H16O6),黃柏酮(C27H33O7),棕櫚鹼(C20H23O5N),主要是小柏鹼(C20H19O5N)。我國上海博物館對黃柏有效殺蟲成分進行的提取分離,並用衣魚作為殺蟲試驗對象,證實確有成效。已應用於古籍書畫的保護。
(2)椒有秦椒、蜀椒、胡椒、花椒,屬蕓香料雙子葉植物。花椒中含有檸檬烯、枯醇和香葉醇等揮發油,花椒果實中還含有香茅醛、水芹帖,椒根中含有白鮮鹼、茵芋鹼和小蘗鹼等生物鹼。具有驅蟲、殺蟲作用。
早在宋代我國人民採用花椒水浸漬紙張,製成的椒紙,具有避蠹作用。清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說:椒紙「取其可以殺蟲、永無蠹蝕之患。」用椒紙印製古籍「色有黃斑無一蠹傷蟲蛀之處。」
(3)苦楝子:對苦楝子殺蟲的機理已有多篇論文報導。從苦楝子內已分離出得異川楝素、川楝素污等四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有的使昆蟲拒食,有的使昆蟲產生病變,有的起到影響干擾昆蟲激素的作用,已應用於農業上蟲害的防治。
3.氣味驅趕法:
就是利用具有一定毒性和刺激的藥物,放入書籍內或放在文物箱、櫥櫃中,使藥物揮發出來的氣味,起到驅趕害蟲或毒殺害蟲的作用。常用的藥物有:麝香、木瓜、蕓香、樟腦等。下面分別作簡要介紹。
(1)蕓香,又名香草、七里香,係蕓香科蕓香屬植物,有強烈的刺激氣味,花葉香氣皆烈,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時具有驅避書蟲作用。
我國很早就應用蕓香避蠹,洪芻在《香譜》中說:「蕓香避紙魚蠹,故藏書合稱為蕓台。」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說:「古人藏書避蠹用蕓,蕓,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里香是也。古時用蕓香避蠹,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是用煙草驅蟲避蠹,二是將蕓香葉夾於書頁內避蠹。寧波天一閣藏書樓,藏有蕓香一本,色淡綠而不枯,三百年來不生蠹,目前大陸有些圖書館、檔案館仍在應用,我們也進行過試驗,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樟腦欲稱朝腦、韶腦,是由樟樹乾餾製得,經化驗,樟腦是一種雙環單帖酮類物質,分子式為X10H16O,為無色結晶體,有特殊香氣,比重 0.985,熔點175度,沸點204度。在常溫下易揮發,難溶於水,易溶於酒精、二硫化碳等。利用樟腦防蟲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明代曹昭的《格古論要》中就有書籍防蟲用樟腦亦佳記載。採用樟腦防蟲,從古代一直延用至今。將圖書、繪畫收藏在樟木箱,樟木櫥櫃內防蟲,同樣具有較好的防蟲效果。
4.塗抹法
將有毒的四氧化三鉛,俗名鉛丹或紅丹。鮮紅色重質粉末。於瓷罐中研細,加入少量的添加劑和適量的桃膠溶液,用水調勻,配成桔紅色塗料,用排筆將塗料在毛邊紙上均勻塗刷幾遍,使之陰乾,即製成防蠹紅,又稱紅紙,把它裝訂在書的扉頁、封底或者夾在書頁中,能起防蠹避蟲作用。此法在明清時期廣東佛山地區已使用。中國歷史博物館宋曼等對這種紅紙,利用光譜和X射線衍射結構分析結果,是含有四氧化三鉛有毒物質。從而揭開了紅紙防蠹的奧秘。
三、化學藥劑防治
化學防治就是利用有毒的化學物質直接或間接地殺滅害蟲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化學物質來破壞害蟲的生理機能,致使害蟲中毒死亡。按其侵入蟲體的途徑又分為胃毒滅蟲,接觸滅蟲和熏蒸滅蟲三種,其中以熏蒸殺蟲效果最佳,應用最廣。
(一)胃毒滅蟲
是藥劑通過害蟲的胃腸壁吸收入體內,而引起中毒死亡的一種方法。殺滅白蟻就是採取胃毒滅蟲的辦法。過去使用的三氧化二砷,滴滴涕,六六六,由於殘留毒性造成公害已不再使用,而開始採用有機磷之類的殺蟲劑。DDVP對昆蟲有胃毒及熏蒸作用,一般在門窗緊閉的庫房內,將DDVP分裝在小碟中分散放置,二、三天後絕大多數的昆蟲均殺死。也可以用多孔性樹脂浸漬DDVP控制其揮發性,延長藥效2-3個月,使用時必須注意,該藥對纖維、鐵器有腐蝕作用,不能靠近文物,對人身健康亦有一定危害,使用後應開窗排風散毒。
二)接觸滅蟲
是藥劑直接接觸及害蟲,透過蟲體進入體內,使害蟲中毒死亡。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除蟲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為殺蟲劑應用的,主要有兩種,白花除蟲菊和紅花除蟲菊。除蟲菊的有效成分為除蟲菊脂,而具有殺蟲成分為除蟲菊和瓜葉除菊素。它們能溶於石油醚、苯、丙酮、乙醇、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在水中易分解,由於除蟲菊的有效成分是酯類,所以極易鹼皂化或被酸水解而失效。
除蟲菊素是一種對昆蟲有綜合作用的毒劑,主要是觸殺作用。當除蟲菊酯接觸蟲體時,就被昆蟲外表層的脂肪和蛋白質所吸附,使蟲體的氧化
作用發生阻礙,產生擊倒現象。另外,除蟲菊酯通過昆蟲體壁或氣管侵入血液,破壞神經組織,引起嘔吐,使蟲的末端向前,神經節麻痺而中毒,最後死亡。
市售除蟲菊成品有粉劑(含除蟲菊素0.7-1%)和乳劑(含除蟲菊素3%)兩種。用藥量通常每一平方米為5~10克。處理時間為12~24小時。由於這種藥性質不穩定,又不能殺死蟲卵,所以未能大量使用。
目前已由人工合成,與天然除蟲菊類似的化合物,稱為“似除蟲素”。如:卞氧菊酯,炔戊菊酯,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等,這些殺蟲劑具有高效、低毒的優點,作為家庭衛生殺蟲劑已被廣泛使用。
近年來,南京博物院、上海圖書館等單位,以合成似除蟲菊脂為主要原料(氯菊酯與炔戊菊酯復配),加少量增效劑,乙醇揮發後即成防蠹紙。這種防蛀紙可作為書畫、古籍的包裝紙,也可以在每本書的扉頁和封底各放一張,或夾在書頁內,或懸掛在文物櫥、櫃、箱中,均可達到防蛀目的。這種防蠹紙經有關部門檢測和多年試用結果,殺蟲防蛀效果顯著,低毒、長效對人身安全。對有機質的纖維,字跡無不良影響。是一種新型防蛀劑。
三)熏蒸滅蟲
在密閉容器中,控制一定的溫度和壓力,利用有害氣體、液體或固體揮發所產生的有毒氣體分子,毒殺害蟲和細菌的方法,稱為熏蒸。其作用原理是利用有毒氣體分子,能容易滲透到被處理的物質中去的性質,通過昆蟲表皮或氣門而滲透到血液中去,對菌體細胞代謝產生不可逆的破壞作用,使害蟲的新陳代謝發生障礙而致死。
熏蒸劑大多都具有毒性、易燃易爆,使用時應注意安全,首先要確定使用的容器和場所,充分做好密閉工作,勿使漏氣;其二,要根據熏蒸對象,選擇高效、低毒、對文物無害的熏蒸劑;其三,熏蒸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熏蒸結束應吸收殘毒,充分散氣。
熏蒸的效果與熏蒸劑的物理性質、工藝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藥劑的揮發性直接影響熏蒸效果,而揮發性往往與藥劑蒸汽壓、真空、溫度等因素有關,在一定溫度下,如果蒸汽壓越高,則揮發性也越強,滲透性也越強;其次,熏蒸劑本身的分子量的大小與氣體的擴散及滲透到熏蒸對象內部的速度也有密切的關係,分子量小時,有較高的滲透能力,如環氧乙烷,而四氯化碳則擴散速度較差,易於聚集在地面,滲透速度也慢。
在實際應用中,選擇熏蒸劑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對文物無副作用,不會與文物本身產生有害的化學反應。(如
顏料褪色、絲織品、紙質變脆、金屬失去光澤)
2.應具有高效低毒,殺蟲滅菌效果好,對人身安全。
3.不燃燒,不爆炸,不凝結。
4.易揮發,滲透性強,沸點低。
5.價格低,運輸、使用簡單方便。
目前,在文物、圖書保護中常用的熏蒸劑有:
環氧乙烷((CH2)2O)、溴甲烷(CH3Br)、硫
氟(SO2F2)、磷化氫(PH3)、防蟲磷(C10H19O6PS2)等,分別作簡要介紹。
(1)防蟲磷
防蟲磷化學名0,0-二甲苯-S-﹝1.2-雙乙氧羥基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分子式C10H19O6PS2,純品為淺黃色,略帶酯類氣味的油狀液體,微溶於水,能溶於醋酸乙酯、乙醇、丙酮、苯等有機溶劑中。
該藥劑在PH7以上或PH5以下會迅速分解,當PH值為7.5時,20小時會水解50%。與活性炭、金屬等物質接觸會加速分解。在潮濕環境中會緩慢水解。
防蟲磷是一種較好的防蟲殺蟲劑,對人的毒性比較低,對昆蟲具有觸殺和胃毒的作用,一般以噴灑方法使用。
2)對位二氯苯
對位二氯苯,又名PDCB,係白色結晶體,熔點為53℃,不溶於水,易溶於汽油、煤油、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機溶劑。其毒性比樟腦低40倍,比
低 10倍,空氣允許濃度為450毫克/立方米。該藥是一種神經性毒劑,對昆蟲主要起麻醉作用,使昆蟲增加二氧化碳發生量,直至死亡為止。其藥效比
高45 倍。一般使用劑量1~10克/立方米,經7~30天可以100%殺死黑皮蠹、花斑皮蠹、[user7] 煙草甲的幼蟲和成蟲以及蠊成蟲。
該藥不僅是以有毒的藥劑氣化成毒氣體,通過害蟲的氣門,呼吸道進入蟲體組織,經一定時間使害蟲中毒死亡。常用熏蒸劑:有甲醛、環氧乙烷、磷化鋁、溴甲烷、硫
氟等,前兩種已在防治霉菌中作了介紹,現就其它三種熏蒸劑作簡要介紹。
(3)磷化鋁(AIP)
磷化鋁為灰色或深黃色粉末,無臭,遇潮會水解,放出磷化氫。磷化氫是無色,略有蔥蒜氣味的劇毒氣體,熔點132.5℃,沸點87.5 ℃,微溶於冷水,不溶於熱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當氣體濃度達到26克/立方米時,遇火星就會燃燒,甚至爆炸。因此,在熏蒸時一定要嚴格做好熏蒸場所的密封和人身的防毒工作。磷化鋁殺蟲主要依靠潮解出來的磷化氫,對蟲體起麻醉和抑制呼吸作用,使之癱瘓,以至死亡。
為防止磷化氫自燃,使用時一般製成片劑,用磷化鋁原粉與氨基甲酸銨以1:2的比例,加上適量硬脂酸鎂和石蠟混合後,在高壓下壓製而成。其中磷化鋁含量為58%,水解後放出磷化氫氣體一克。
氨基甲酸銨有極強的吸濕能力,同時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防止磷化氫燃燒,並能刺激害蟲的呼吸,提高殺蟲效果。
磷化鋁殺蟲使用劑量一般為3~5克/立方米,濕度20%以上,熏蒸3天,即能對成蟲、幼蟲達到100%的殺蟲效果。若溫度降低,則熏蒸時的時間要延長。一般採用低濃度長時間密閉熏蒸,由於磷化鋁至少三天才能分解完畢,所熏蒸時間不應小於三天。
4)溴甲烷
溴甲烷又名甲基溴,溴代甲烷,溴化甲烷,在常溫下無色、無味,屬於封鎖警戒性氣體,其分子量為94.95,比重為1.732,沸點為3.5 ℃,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苯、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能溶解脂肪、樹脂、橡膠、顏料等。對金屬、絲、麻、棉、毛織品、木材等都沒有影響,試驗證明,對各種書寫的字跡亦無明顯影響。
溴甲烷侵入蟲體後,因水解而產生麻醉性毒物,甲醇、氫溴酸、甲醛等。甲醇具有脫水作用,又是神經性毒劑,害蟲受它刺激後,呈興奮狀態。又是傷害細胞原生質的毒劑;甲醛能與原生質的氨結合,抑制過氧化氫
及脫氫
的作用,由於這些物質作用,使害蟲致死。
溴甲烷熏蒸殺蟲,一般要求在專門的熏蒸或專用復合塑料袋內進行,使用濃度為20~60克/立方米,溫度10~35℃,熏蒸時間4~2天,殺蟲效果與使用濃度、熏蒸時間、溫度都有著密切關係。用藥量視溫度高低而定。
當空氣中含溴甲烷體積達到13.5~14.5%時,遇火會燃燒,對人具有較強的毒性,會損傷神經系統、腎臟等。因此,應用溴甲烷殺蟲,必須高度注意安全,做好防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