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开发学生右脑[-----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路
评论对象: 追风 | 2006/7/4 18:42:28
评论言论: 开发学生右脑[-----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路
台州市椒江区桔园小学 刘 杰
研究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两半球的功能高度分化,各自负责某些专门的活动,处理某些特定的刺激。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而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主管人们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想象、做梦等。
有关专家认为,右半球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密切联系,因为在创造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想象、直觉、整体综合等等都是右脑的机能。特别是在创造过程的第二和第三分阶段(即酝酿期和豁朗期)右脑起主导作用。
因此,一个人右脑球发达与否,同其创造力的高低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右脑的参与,许多高级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和完成的。
然而受传统的左脑优势观念的影响,目前社会是一个“左脑世界”。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大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是“重左轻右”。强调左脑功能,鼓励左脑的行为,多数活动都围绕着发展左脑功能,致使学生左脑用得多,右脑用得少,大脑两半球得不到和谐的发展和合理的利用,妨碍了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要注意右脑的开发和训练,使他们在大脑左半球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大脑右半球也得以充分发展。
那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是否可以进行右脑的开展发和训练呢?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认为:当今语文教学陷入理性化的误区,要走出这一误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以诵读、意会、直觉、顿悟等非理性的方法为主要手段。看来,语文学科不但可以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而且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右脑的开发和训练。
一、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在培养和评价学生智力时要从只注重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集中思维、分析性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右脑功能的创造性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转变。根据教材特点,在阅读、识字、看图作文等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把印在课本上的文字符号——字、词、句、段、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并把这些形象在头脑中清晰地保存积累起来。
如学习“颤抖”一词,在学生理解词语后,还可让学生想象再现“颤抖”的形象,以训练右脑。又如学习《翠鸟》一文时,表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有三个词语——“淡绿色”、“深绿色”、“翠绿色”。学生从文字上并不能认识这三种颜色的特征,老师先拿来这三种颜色的羽毛,告诉学生什么是淡绿色,什么是深绿色,什么是翠绿色;再拿出翠鸟的标本让学生辨认羽毛的颜色。学生亲眼看到了真实的形象,在头脑中把这三种鲜明的形象积累起来,深深地印在了脑中。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
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其接受、加工的信息,获得的知识经验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平常体验到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在教学中,老师在进行“说”(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对有些词语只需“意会”即可,无需花许多宝贵的时间硬背解释,如:“高山峻岭”、“瘫痪”、“畚箕”、“大汗淋漓”、“废墟”等词语,只要学生知道这些词表示的是什么,怎样的情形,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去死记书面的解释,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但有碍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右脑的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
右脑是加工形象信息、鉴别图形、处理非言语材料的中枢。因些,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大脑两半球共同活动来完成任务。
1. 借助电教媒体。
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实学生的感知,丰富学生头脑中表象的积累,提供再造想象的基础。
根据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主管人们的视知觉,形象记忆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借助直观、形象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借助录像再现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视、听觉、形象记忆,能非常清晰而深刻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产生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2. 启发联想、想象。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读者可以通过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调动已有表象——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相关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想象文章描写的场面,想象文章描写人物的性格、心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的情景等一些再现性和创造性想象。
如学习《西门豹》一课时,让学生想象西门豹去送新娘时假装的一副非常相信的神情;官绅、巫婆吓得面如土色的神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人物的神态有表情地读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你现在就是当时在场观看的老百姓之一,当你开始看到西门豹来“送新娘”时你怎么想?有怎样的表情?当看到西门豹将巫婆投入水中时呢?最后呢?
这些设计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 让学生绘图(画)。
对于一些课文,我们可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绘图(画)。
如《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中有一段描写小村庄从前的美丽景色。教师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后,让学生将这幅美丽的图画创造性地画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思维活跃,有的用蓝色的波纹线加上快活的小鱼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几只戏水的小鸭子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鲜艳的美丽的花朵和花丛中的蝴蝶表现空气清新,还有的用密密的树木和林间的小鸟表现空气清新……
又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时,对于“皇蛾阴阳蝶”,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介绍,“再如‘皇蛾阴阳蝶’,它双翅的形状、色彩,不像普通的蝴蝶一样对称,大小也不一。”教师在学生理解这一蝴蝶的特点(两翅形状、色彩不对称、大小不一)后,让学生自由画画你脑中的“皇蛾阴阳蝶”。
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审美能力,训练了右脑,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大脑,发挥其潜力,提高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以现代脑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弄清了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与特点,认识到两者特别是右半球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就能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更能在实践中获取应有的效果。
评论对象: 追风 | 2006/7/4 18:42:28
评论言论: 开发学生右脑[-----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路
台州市椒江区桔园小学 刘 杰
研究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两半球的功能高度分化,各自负责某些专门的活动,处理某些特定的刺激。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而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主管人们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想象、做梦等。
有关专家认为,右半球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密切联系,因为在创造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想象、直觉、整体综合等等都是右脑的机能。特别是在创造过程的第二和第三分阶段(即酝酿期和豁朗期)右脑起主导作用。
因此,一个人右脑球发达与否,同其创造力的高低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右脑的参与,许多高级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和完成的。
然而受传统的左脑优势观念的影响,目前社会是一个“左脑世界”。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大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是“重左轻右”。强调左脑功能,鼓励左脑的行为,多数活动都围绕着发展左脑功能,致使学生左脑用得多,右脑用得少,大脑两半球得不到和谐的发展和合理的利用,妨碍了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要注意右脑的开发和训练,使他们在大脑左半球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大脑右半球也得以充分发展。
那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是否可以进行右脑的开展发和训练呢?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认为:当今语文教学陷入理性化的误区,要走出这一误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以诵读、意会、直觉、顿悟等非理性的方法为主要手段。看来,语文学科不但可以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而且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右脑的开发和训练。
一、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在培养和评价学生智力时要从只注重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集中思维、分析性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右脑功能的创造性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转变。根据教材特点,在阅读、识字、看图作文等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把印在课本上的文字符号——字、词、句、段、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并把这些形象在头脑中清晰地保存积累起来。
如学习“颤抖”一词,在学生理解词语后,还可让学生想象再现“颤抖”的形象,以训练右脑。又如学习《翠鸟》一文时,表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有三个词语——“淡绿色”、“深绿色”、“翠绿色”。学生从文字上并不能认识这三种颜色的特征,老师先拿来这三种颜色的羽毛,告诉学生什么是淡绿色,什么是深绿色,什么是翠绿色;再拿出翠鸟的标本让学生辨认羽毛的颜色。学生亲眼看到了真实的形象,在头脑中把这三种鲜明的形象积累起来,深深地印在了脑中。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
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其接受、加工的信息,获得的知识经验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平常体验到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在教学中,老师在进行“说”(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对有些词语只需“意会”即可,无需花许多宝贵的时间硬背解释,如:“高山峻岭”、“瘫痪”、“畚箕”、“大汗淋漓”、“废墟”等词语,只要学生知道这些词表示的是什么,怎样的情形,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去死记书面的解释,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但有碍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右脑的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
右脑是加工形象信息、鉴别图形、处理非言语材料的中枢。因些,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大脑两半球共同活动来完成任务。
1. 借助电教媒体。
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实学生的感知,丰富学生头脑中表象的积累,提供再造想象的基础。
根据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主管人们的视知觉,形象记忆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借助直观、形象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借助录像再现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视、听觉、形象记忆,能非常清晰而深刻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产生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2. 启发联想、想象。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读者可以通过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调动已有表象——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相关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想象文章描写的场面,想象文章描写人物的性格、心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的情景等一些再现性和创造性想象。
如学习《西门豹》一课时,让学生想象西门豹去送新娘时假装的一副非常相信的神情;官绅、巫婆吓得面如土色的神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人物的神态有表情地读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你现在就是当时在场观看的老百姓之一,当你开始看到西门豹来“送新娘”时你怎么想?有怎样的表情?当看到西门豹将巫婆投入水中时呢?最后呢?
这些设计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 让学生绘图(画)。
对于一些课文,我们可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绘图(画)。
如《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中有一段描写小村庄从前的美丽景色。教师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后,让学生将这幅美丽的图画创造性地画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思维活跃,有的用蓝色的波纹线加上快活的小鱼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几只戏水的小鸭子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鲜艳的美丽的花朵和花丛中的蝴蝶表现空气清新,还有的用密密的树木和林间的小鸟表现空气清新……
又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时,对于“皇蛾阴阳蝶”,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介绍,“再如‘皇蛾阴阳蝶’,它双翅的形状、色彩,不像普通的蝴蝶一样对称,大小也不一。”教师在学生理解这一蝴蝶的特点(两翅形状、色彩不对称、大小不一)后,让学生自由画画你脑中的“皇蛾阴阳蝶”。
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审美能力,训练了右脑,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大脑,发挥其潜力,提高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以现代脑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弄清了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与特点,认识到两者特别是右半球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就能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更能在实践中获取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