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探讨孙权第一次攻合肥的若干问题
评论对象: 吴歌 | 2006/3/29 21:26:52
评论言论: 作者:燕京晓林 转贴自: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评论对象: 吴歌 | 2006/3/29 21:26:52
评论言论: 作者:燕京晓林 转贴自: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本文所论述的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系指建安13年末发生那次作战。 一、 历史的相关记载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三国志武帝纪)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三国志吴主传) ——仕郡计吏、州别驾。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三国志蒋济传) 以上是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的主要相关记载。 二、 第一次合肥进攻战的实际过程 根据对时间记载很清楚、攻打目的很明确的《武帝纪》之记载,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是在建安13年12月,其开始发动的时间大体上略早于曹操从江陵出发进行赤壁之战。 其攻打合肥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城略地,而是如《武帝纪》所记载的那样,是佯攻,是“为备攻合肥”。——为了救援被曹操进攻的刘备。目的是吸引曹操分兵增援合肥方向,以减轻周瑜赤壁方面的作战压力。 正如《蒋济传》记载的那样,孙权一得到曹操派4万来救援合肥的假情报,也不侦查清楚,立即烧毁围攻合肥的设备、工事而迅速撤退了。因为他自认为已经达到分散曹军兵力的目的了。 因此,我根据以上历史记载,勾画一下这次作战的轮廓: 1、建安13年12月,孙权在派出周瑜3万大军西进抵抗曹操后,也带领部队从柴桑北上合肥,其路线大致为,先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从濡须口进入巢湖,,再直接进抵合肥城附近; 2、扬州方面的魏军得到孙权来攻的情报,立即派快马穿过豫州赶到荆州报告曹操,此时曹操刚刚带领大军离开江陵,沿长江走到巴丘附近; 3、曹操得到此报告后,很快判断出孙权的真实企图。为了不影响对周瑜的决战,曹操不愿分兵。因此,仅仅派出张喜带领千人去合肥增援。同时令他顺路带领汝南郡的地方军一起增援。 4、张喜由巴丘或者江陵一带回军,先向北通过襄阳、宛来到汝南郡,召集了这里的地方守备军以后,由汝南经新蔡、雩娄一直向东南开进,而后向东增援合肥。 5、由于张喜这一路道路遥远,加上还要临时召集地方守备军远征,因此等赶到扬州时,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而其实该军并没有到达合肥) 6、孙权在合肥城下围攻了逾月——也就是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能够攻下来。 7、此时扬州别驾蒋济暗地里建议刺史,伪装张喜带领4万大军已经赶到雩娄,距离不远。并假装派主簿前去迎接,同时分派三部信使分别送信给被围困的合肥城里的守将,告诉他援军来到的好消息。却故意让其中两部信使落到孙权手里。 8、孙权得到这些假情报,立即烧毁攻城装备,撤走了。合肥之围由此而解。 三、 第一次攻打合肥的几个问题 ㈠、发生的时间?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 目前大多数人以为孙盛的评论是正确的,其实不然。 ——孙盛根据什么否定《武帝纪》而肯定《吴主传》呢?并没有任何的根据! ——《武帝纪》记载当年月份清晰——12月,而《吴主传》在这一年的记载中连一个月份都没有。虽然《吴主传》也是大体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载,但是如果遇见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则是先记载重要的事情,随后记载次要的事情。周瑜的赤壁之战比之孙权的佯攻合肥,自然重要的多,因此,《吴主传》在记述万周瑜那边的事件后,接着记述孙权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同样的情况,《武帝纪》里也有:“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实际上,张喜赶到合肥,孙权撤走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里只是顺带记载,而并不能说明孙权撤走一定在赤壁发生遭遇战以前。 ——《武帝纪》在记载中还明确了孙权攻打合肥的目的:为备攻合肥。如果按孙盛所言,孙权在赤壁战后,有什么理由要为刘备去攻打合肥?而在赤壁之前,就很清楚,是为了分散曹操与周瑜对敌的兵力,也就是为了救援刘备,所谓攻其必救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只分了曹操很少的兵,但是道理很清楚。 ——《武帝纪》还有很明确的曹操得到孙权攻合肥报告的地点——巴丘。看看东汉历史地图,就可以明白,巴丘在江陵到赤壁的半路上,位于长江U型大湾的最底部,而历史记载证明,曹操只有一次到达巴丘,也就是去赤壁的半路上。因为曹操回来时并没有走长江,而是走华容陆路直穿而过逃回江陵的。(《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由于曹操在赤壁已经烧毁了剩余的船只,因为他的撤退是绝不可能再沿长江绕道巴丘去的。 ——《蒋济传》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蒋济传》记载曹操是在遭遇疾疫的地方得到报告并派出张喜援军的,看看《郭嘉传》的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这里应翻译为:后来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对于在巴丘遭遇疾疫,这里“於”是对于之意,不是“在”的意思),证明曹操遭遇疾疫的地点正是巴丘,这与《武帝纪》、《蒋济传》的记载均完全吻合。 ——另外,我们也知道,曹操并不是在什么建安13年10月发动赤壁之战,而是12月,如果按照孙盛意见,根据《吴主传》的记载,孙权进攻合肥竟然是在周瑜等打赢赤壁之战,并且完成夷陵之战以后了,这样一来,孙权在建安13年就没有时间围攻合肥逾月了。那样势必把合肥之战拖到了建安14年,可这与《吴主传》的记载又矛盾了。 ——而根据《武帝纪》的记载,时间就非常吻合,12月孙权出兵攻打合肥,包括闰12月在内大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正好围攻合肥逾月而撤退,并在建安13年结束这次作战。 因此,诸多证据和理由均证明,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是在赤壁之战以前,也就是建安13年12月。目的是为了分散曹操在荆州方面的进攻兵力。 而孙盛的那个否定《武帝纪》记载的评论是毫无根据、完全错误的。 ㈡、孙权的兵力? 孙权参加第一次攻打合肥之战到底有多少人马?没有记载。有人以为以下这段记载证明孙权有10万兵力参战,其实不然。 ——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建安十三年卒。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以破走。(《三国志刘馥传》) 其实,《刘馥传》这里记载的孙权攻合肥之战,应是另外一次。 ——首先,由于《刘馥传》把“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记载在“建安十三年卒”之后,有人就以为,这次进攻一定也是发生在建安13年,这实在并没有什么依据。 ——其次,《刘馥传》记载孙权参战的兵力为十万,而在建安13年,孙权的总兵力是多少呢?看看《诸葛亮传》的记载: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可知,此时的孙权总兵力最多十万,已知的给了周瑜三万,如果各地留守2万(因为此时吴地经常发生叛乱),那么实际上孙权绝对拿不出十万去攻打合肥。 ——其三,《刘馥传》记载:“时天连雨”。我们知道,孙群第一次攻打合肥是在12月,此时正值隆冬,怎么会有连雨天?而第二次进攻合肥则是在8月,这时正是雨季。 ——第四,《刘馥传》记载:“攻围合肥城百馀日”,而《吴主传》对于第一次攻打合肥的时间已经明确记载为“逾月”——也就是一个月多一点。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此多的反证,表明《刘馥传》记载的孙权攻合肥不会是第一次攻合肥之战。 根据上面对孙权兵力的分析,我认为,当时(赤壁战前),孙权集团的总兵力大体在10万以内(比如9万而号称十万之众),由于作为中护军的周瑜要求带领5万去迎战曹操,我们可以推测,孙权的机动兵力大约5万,孙权自己应还有万人亲自掌握。孙权只给周瑜3万,那么孙权自己带领进攻合肥的兵力大致也在3万左右。还有3万多大体分布在各地防备叛乱。 这从蒋济假装援军4万开到,孙权一点不犹豫,立马撤退也可以看出,其兵力不会超过4万,否则也没有必要连情报都不侦查、核实就匆忙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