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林中燕 | 2009/10/24 0:13:30
评论言论:
卓文君的三角恋与失传的《凤求凰》
时寒冰
去年,《凤求凰》在央视热播,据说很火,卓文君是韩国美女朴美宣饰演的,司马相如的艳福,轻松越跨国际。
谁能想到,这卓文君竟然和汉武帝刘彻也有一腿,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司马相如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卓文君是女的,女士不便打听年龄,所以,司马迁没好意思问,他写《史记》的时候把这点避开了。不过,《史记》中说:“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司马相如还打着光棍的时候,卓文君已是“新寡”,这里面两种可能,要么卓文君比司马相如年龄大,要么是同龄人,相差无几。
这样看来,司马相如向卓文君示爱的时候,汉武帝刘彻也不过才刚出生。汉武帝至少应该叫卓文君“卓阿姨”吧。如果刘彻偏偏喜欢大于自己20多岁的阿姨,那这刘彻的口味也太重了点,即便在我们这个流行“姐弟恋”的年代,也显得太前卫了。要知道,古人到三、四十岁时就已经显老了。
真挚的恋情,千古的绝唱,就这样成“三角”了。
好东西就是这样被糟蹋的。
更让我堵得慌的是《凤求凰》琴曲,电视剧里面提到,《凤求凰》是春秋战国时代越国大夫范蠡带着美女西施在归隐五湖的时候所做的。导演解释这是剧情需要。我奇怪,这导演竟然如此没有版权意识。《凤求凰》是司马相如写的,地球人都知道,相关的证据可以找出一大堆,怎么说给范蠡就给范蠡了?
我曾经听好几位古琴演奏家说,《凤求凰》曲早就失传了,现在弹的都是“赝品”。去年三月,我在一次琴友聚会上,听一个小伙子用古琴弹奏《凤求凰》。小伙子弹得很用力,不像是弹琴,倒像是干农活,累得满头大汗的,弹完很得意地问:“我弹得怎么样?卓文君如果听了会不会跟我私奔?”
他不知道,卓文君听了,如果不拿板砖拍他,绝对算他命好!小伙子弹的《凤求凰》,铿锵有力,让人不禁想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这不是要跟人谈恋爱,更像是要去打鬼子。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男人真正喜欢一个女人,并且想追求到手的时候,他会变得很可怜,可怜程度与他对女人的感觉成正比。
而且,曲子中充满了浮躁、轻浮之气,卓文君怎么会喜欢这种人呢?卓文君家资产雄厚,“卓王孙家僮八百人”,是当地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实业家。根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原理,追求卓文君的纨绔子弟多的是,想想看,卓文君家庭富有,其本人又有文化又漂亮,气质又好,这么好的人谁不去追求?虽然说结过婚了,但古代比现代要开放多了,我读秦汉历史就发现,在那个时代,好几位“第一夫人”都是结过婚的,别的不说,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先前就是结过婚的人,并且还与人生过一个名叫金俗的女儿。结过婚又咋的了?还不是照样当皇后,贵为国母,并且是大名鼎鼎的汉景帝的皇后。单从这点上看,古代男人还是很有胸襟的,远不是那些忽略内涵只求一膜的狭隘男人所能想象。
我重新阅读了《司马相如列传》和司马相如写的《琴歌(二首)》,确信《凤求凰》为司马相如所写。可是,我先后数次听人弹奏《凤求凰》,为什么就不好听呢?《凤求凰》果真失传了吗?
还好,在北京工作期间,我曾跟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硕士生导师赵家珍教授学习古琴。前天晚上,我拿出琴谱,就开始弹奏,第一句弹奏完,我就开始惊叹,《凤求凰》非司马相如不能写也!《凤求凰》这收曲子,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然而,司马相如却在这一分钟里,表现出了自己的博学、高雅,表现出了自己品德、性情,表现出了自己对爱情的执著、专一、热烈和渴望,此曲虽短,但至诚至性,大气,感人于无形……
想想看,当一个女人决定要嫁给一个男人,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更何况司马相如当时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穷得跟漂白粉洗过似的。卓文君的父亲根本不可能同意他的掌上明珠去嫁给一个穷小子,卓文君只能与司马相如私奔,连个名分都没有?好端端的爱情,弄得跟人家“二奶”似的。但是,卓文君就义无反顾地随司马相如走了,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做起了个体户。
这就意味着,在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司马相如必须要告诉卓文君:他是一个有才气的人,符合郎才女貌的搭配标准。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后不会去搞女人包二奶。他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上,会让卓文君享受浪漫的生活。他是一个大气的人,不会跟那些娘娘腔的上海男人似的处处斤斤计较唧唧歪歪……
然而,司马相如做到了这一切,他用一首一分多钟的曲子,表达了这一切。并且,根据男人爱女人越深越可怜的原理,司马相如也表现得极其可怜,我静听此曲,它很清晰地流露出这样一种意思:你要是不爱我,偶就不活了(后人在为凤求凰配的歌词里面就有这样的表达)。当天,“文君夜亡奔相如”。一段美丽的爱情神话就这样横空问世了。
司马相如因为《凤求凰》娶到卓文君,卓文君因为《凤求凰》嫁给司马相如,《凤求凰》是两人最重要的东西,司马相如能不记录下来?而且,司马相如因为一首曲子,娶到了富家女,而且是才女,像这种好事情一传开,那些满大街转悠找不到媳妇的小伙子还不登门求教,一些婚介之类的机构还不组团去取经,以便将来“忽悠”大龄青年?如此,《凤求凰》也就流传下来了。
《凤求凰》的曲谱流传下来了,但司马相如所创下的一分钟搞定爱情的秘诀却没有再流传下来。最近,倒是不断有媒体报道,一些未婚男青年手举着一个大木牌,在大街上来回晃悠征婚的滑稽场面。一块木板、一支毛笔、一两油漆的本钱,就敢跑到大街上混了,现在的人胆子就是这么大!这种粗俗且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征婚方式,怎么可能打动卓文君那样的优秀女子?
《凤求凰》没有失传,失传的是那种至诚至爱之性情,失传的对待爱情的那种纯粹和忠诚的态度。
坐在角逐名利的漩涡里,带着浮躁的心态,是永远读不懂经典的。
写于200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