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华夏网·人人艺术论坛艺术网络教学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玉器—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一]
评论对象: 青鸟 | 2006/3/30 11:00:10
评论言论:

附:碟形佩鉴定要点

  早期玉碟见于商代,短圆筒形,上端呈斜面,下端平直;正面以双勾阴线琢一兽面纹,方形眼,细长眉,宽鼻内上卷,口角上拉,耳后贴;角似牛角;脸面两侧雕以身、尾和足,双目下各钻一孔,可缚系于手,器背下部有一横向凹槽,供用来勾弦。玉碟至汉代逐渐演变成一种佩饰,即蝶形玉佩,后世俗称“鸡心佩”,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西汉碟形玉佩为扁平体,器形主体似碟而加以变化,略近椭圆形,上端中部出尖,下端圆弧,中间穿一大圆孔,一面稍凹,一面微拱,器身上常用阴线刻划流云、勾云、卷云纹等。器身两侧(有的是一侧或上方)往往透雕出附加装饰,或为变形凤鸟纹,或为龙纹,或为螭纹,或为卷云纹,姿态不一。西汉早期玉佩中部蝶形较短矮,两侧微鼓;中期更鼓,圆孔较大;晚期碟形细长,圆孔变小。东汉碟形玉佩有的如扇形,长椭圆孔,器廓外环绕双螭、凤纹和云纹,也有器内外集螭、虎,熊纹饰于一体的。西晋碟形玉佩在主体上部琢一长方形穿孔,主体两侧透雕对称的龙纹,主体上细刻有兽面纹和卷云纹。东晋碟形玉佩主体中间穿大椭圆孔,旁侧对角上透雕互相顾盼的双螭纹,皆回首弯躯作穿云状,形态类同于汉螭,但刻划不如汉螭细致。宋代始出现仿汉的碟形玉佩,但在一些细节处加以变化,如产生出二叉螭角、四叉螭尾等。清时玉碟呈短直筒形,上下端平直,与早期形制略异。器面上琢刻人物、山水、花乌、寿字等纹饰,也有光素无纹的。

玉带钩

  带钩是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钩纽等组成。因在古墓出土的带钩上著有“钩”的器名,所以带钩可以说是一种自铭器物。带钩的用途广泛,它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还曾用作随葬品。

战国至汉玉带钩

  带钩始于春秋时期,玉带钩的起源从目前出土的情况看,最早的是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发掘的,战国至秦汉是带钩最流行的时期,此时的玉带钩在近年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汉以后至宋,由于服饰的变化,带钩不再使用。宋代仿古玉兴起时,出现仿古的玉带钩,元代时被蒙古人用于腰带上,遂再度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玉带钩传世至今的数量颇丰,尤以清代雕造的最多。
  战国玉带钩造型变化较多,体积大者长20厘米左右,小的仅4奉5厘米,常见的尺寸一·般在10厘米左右。钩身多作窄长条形,侧视钩身弯曲呈“s”形;钩首雕螭首的最多,另有龙首、素首等;尾部一般作方形和圆形;钩身下有一凸起的钉,形状以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为主。战国玉带钩表面多饰勾云纹、谷纹、凸弦纹等,精品在两侧及背面用发丝线雕“S”形线。边棱的处理均为战国玉雕的三角立棱式典型形式。另外战国时也有许多素面带钩。
  两汉时期,带钩的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异形带钩。传统形的带钩有长条形、琵琶形、螳螂肚形。长条形的断面有圆棒形、方形抹棱和矩形。汉代玉带钩曲线优美,棱角分明,钩首除原有的螭首、龙首外,新出现了鸭头状等新式样。钩身素面较多,有纹饰的仍以勾云纹、谷纹、菱形纹为主。此外还有用浅浮雕、高浮雕在钩峰琢龙、螭、云头形象的,这类钩见于西汉早中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带钩
西汉
5.5×1.5厘米

此件带钩雕工浑厚,其头部雕作写实,腹背、翅膀等线条纹饰,畅劲有力;底部圆基大而稳重;玉质由白玉变化成灰黄,全身有灰斑沁;线条平滑柔顺,腹背隆起,翅膀畅顺,可看出汉代砣具钢质的硬度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带钩
东晋
5.9×1.6厘米

玉质白色温润,半透明,间有土沁褐斑。钩首作兽首回头状,钩体饰简化羽翼。东晋侍中高崧墓出土,是该墓所出土遗物中质地最佳的玉器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鹅首带钩

长8厘米
估 价:RMB 18000--25000
成交价:RMB 22000

宋代玉带钩继承了两汉时期带钩蛇形式,并有所发展。此带钩为白玉质地,带褐色沁,随形而琢一回首鹅,翅膀紧收,形体纤巧秀逸,抛光莹润光洁。

元明清玉带钩

  元代带钩再度流行,其形制主要源于战国两汉的玉带钩造型。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琵琶形,形式仿汉代带钩,素面与饰纹者均有,所刻纹饰有仿古的蟠螭纹、勾云纹,纹饰的琢法已失古意;二是螳螂身形,该型带钩单薄细长,带钩后身弧度大,弧形内带钉,多作鼻纽或椭圆形纽,鼻纽是元代带钩的典型时代特征。
  明代玉带钩造型较元代更为丰富,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及雕成龙、螭、鸟、兽、虫等异形带钩。螳螂肚形数量最多,钩头多作龙首,此外还有鸭头、羊头、凤头、如意头、马头等数种。龙头雕刻的比较清瘦,龙嘴变尖,眼如同虾眼,长面外凸,颈部细,钩身弧度较大,弧内带钉,有圆面、椭圆面、方形面等。此类带钩光素的较多,有的钩身上分三棱打洼,造型简洁优美。龙首镂空单螭带钩,是明代另一种典型样式,旧称“回头教子”。此类带钩主要流行于明代早中期,琵琶形钩身,上镂空立雕一螭与钩首龙头相呼应,这种带钩是明钩中的精品。
   清代玉带钩基本继承了明代风格,造型上没有大的变化,然而清代的做工、上光普遍好于明代。有些钩身雕鸟兽、虫、鱼等图形,纹饰设计颇具匠心。从整体看,清代带钩造型纹饰的细部处理仍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龙螭形象多首大颈粗,螭虎神情呆板,常见扁平三尾;带钩后身弧度变小,钩身下带钉较矮。清代带钩纹饰比前代丰富,仿古、花卉、吉祥图案系此时新创。乾隆时期玉带钩雕琢细巧精致,其后水平下降,动物有形无神,刀工不流利,抛光不够光滑。清后期出现大量翡翠带钩,多制作较粗,水平不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青玉蟠螭虎龙首带钩

长15.2厘米
估 价:RMB 15000—20000
成交价:RMB 20000

造型若琵琶,龙首,钩颈稍细,钩腹宽大且隆起呈半圆状,钧面雕琢一爬行盘绕状的小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白玉绳纹带扣
清中期
长7.4厘米
估 价:RMB 7000—10000
成交价:RMB 11000

玉质纯润,洁白无瑕。圆雕兼镂雕一盘结绳纹,结构对称美观,纹饰细密整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白玉螭虎龙带钩
清中期
长14.5厘米
估 价:RMB  8000—12000
成交价:RMB 7000

钩体较长。龙首,虾米眼,钩面浮雕一螭,与钧首龙头相呼应,颇具妙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白玉龙纹带钩

长12厘米
估 价:RMB 8000-10000

玉质洁白,带钩造型别致,正面圆雕一虬曲的螭龙对视龙头形钩,反面为一圆形纽。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Copyright ©2004 - 2023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3125 秒, 9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