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史诗与牧歌刘大为的中国人物画
评论对象: 书画大学 | 2009/6/4 10:19:25
评论言论: 刘大为的工笔画《漠上》,也是他创作高度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漠上》不是工笔重彩而是工笔淡彩,整幅画面呈现水墨渲染的黑白灰调子,只在人面、驼目、鞍鞯等局部略施淡彩,设色极其淡雅。茫茫沙漠上四匹骆驼和一只狗伴随着一位笑容可掬的蒙古族妇女,黑白灰虚实空间层次处理得十分精妙,意境朴素清新。占据画面大部分的是骆驼形象,而刘大为正是当代中国画坛最擅长画骆驼的名家。早在大学时期,一部记录片《军垦赞歌》激起了他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向往,于是他发起组织了“西征”的壮举。1966年初冬,他率领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同学们组成“长征队”,从呼和浩特出发,经过四个月长途跋涉,穿越内蒙古草原和沙漠抵达阿拉善右旗(西旗)。阿拉善是骆驼之乡,与骆驼朝夕为伴,他对“沙漠之舟”骆驼产生了眷恋的深情,日后骆驼一直是他最爱画的动物。骆驼原产于西域,古代中原画家善画骆驼者不多,清朝华嵒的《天山积雪》可谓画骆驼的稀世珍品。现代名家吴作人的《牧驼图》、黄胄的《洪荒风雪》亦以画骆驼著称,这两位名家都曾是刘大为的老师。虽然历史上画骆驼比画马的参照系少,但这也为当代画家留下了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吴作人的写意骆驼强调水墨黑白色块对比,装饰味较浓;黄胄的半工半写骆驼强调速写式线条造型,写实性较强。刘大为的工笔和写意骆驼,与吴作人的骆驼相比写实性较强,与黄胄的骆驼相比装饰味较浓,他不仅对骆驼的解剖结构和生活习性异常熟悉,而且发挥个人想象进行了独特的艺术概括,在他的骆驼形象上把笔墨技法与素描造型、写实性与装饰性结合得相当完美,创造了一种浑朴憨厚、灵动神奇的骆驼样式。《漠上》的四匹工笔线描的双峰骆驼,以浓淡不一的水墨层层渲染,从头到脚素描结构准确,明暗过渡自然,体毛质感清晰,造型温驯朴厚。骆驼头部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分裂的上唇、翕动的下唇、穿着小木棍的鼻孔、浓密的长睫毛和双重眼睑,带有动漫形象式的夸张,特别稚拙可爱。按照中国画创作的常规是从工笔到写意循序渐进的。刘大为的工笔骆驼奠定了他的写意骆驼造型的基础,在他的水墨写意画中骆驼的形象更加自由放逸、灵动神奇。
评论对象: 书画大学 | 2009/6/4 10:19:25
评论言论: 刘大为的工笔画《漠上》,也是他创作高度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漠上》不是工笔重彩而是工笔淡彩,整幅画面呈现水墨渲染的黑白灰调子,只在人面、驼目、鞍鞯等局部略施淡彩,设色极其淡雅。茫茫沙漠上四匹骆驼和一只狗伴随着一位笑容可掬的蒙古族妇女,黑白灰虚实空间层次处理得十分精妙,意境朴素清新。占据画面大部分的是骆驼形象,而刘大为正是当代中国画坛最擅长画骆驼的名家。早在大学时期,一部记录片《军垦赞歌》激起了他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向往,于是他发起组织了“西征”的壮举。1966年初冬,他率领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同学们组成“长征队”,从呼和浩特出发,经过四个月长途跋涉,穿越内蒙古草原和沙漠抵达阿拉善右旗(西旗)。阿拉善是骆驼之乡,与骆驼朝夕为伴,他对“沙漠之舟”骆驼产生了眷恋的深情,日后骆驼一直是他最爱画的动物。骆驼原产于西域,古代中原画家善画骆驼者不多,清朝华嵒的《天山积雪》可谓画骆驼的稀世珍品。现代名家吴作人的《牧驼图》、黄胄的《洪荒风雪》亦以画骆驼著称,这两位名家都曾是刘大为的老师。虽然历史上画骆驼比画马的参照系少,但这也为当代画家留下了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吴作人的写意骆驼强调水墨黑白色块对比,装饰味较浓;黄胄的半工半写骆驼强调速写式线条造型,写实性较强。刘大为的工笔和写意骆驼,与吴作人的骆驼相比写实性较强,与黄胄的骆驼相比装饰味较浓,他不仅对骆驼的解剖结构和生活习性异常熟悉,而且发挥个人想象进行了独特的艺术概括,在他的骆驼形象上把笔墨技法与素描造型、写实性与装饰性结合得相当完美,创造了一种浑朴憨厚、灵动神奇的骆驼样式。《漠上》的四匹工笔线描的双峰骆驼,以浓淡不一的水墨层层渲染,从头到脚素描结构准确,明暗过渡自然,体毛质感清晰,造型温驯朴厚。骆驼头部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分裂的上唇、翕动的下唇、穿着小木棍的鼻孔、浓密的长睫毛和双重眼睑,带有动漫形象式的夸张,特别稚拙可爱。按照中国画创作的常规是从工笔到写意循序渐进的。刘大为的工笔骆驼奠定了他的写意骆驼造型的基础,在他的水墨写意画中骆驼的形象更加自由放逸、灵动神奇。
刘大为2007年为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而作的巨幅水墨写意画《草原雏鹰》,代表着他写意画马的最新成就。从他早期的工笔重彩画《雏鹰》中严整谨细的马,到近期的水墨写意画《草原雏鹰》中潇洒飘逸的马,他的画马样式日臻丰富而纯熟。《草原雏鹰》中一群英姿勃勃的蒙古族少年争先恐后策马向前。这些骏马毛色杂多,扬鬃奋蹄,奔腾驰骤,参差错落,运动感和节奏感极强。画家也运用了西画的明暗光影和空气透视,笔墨色彩由浓而淡,空间层次由近及远,有些马匹轮廓模糊,加强了奔跑的瞬间幻觉。
刘大为表现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画数量也很多,主要包括《维乡三老》(1992)、《龟兹古乐》(1994)、《帕米尔高原的婚礼》(1994)、《天山鼓手》(1998)、《巴扎归来》(1999)、《塔吉克新娘》(1999)、《喀什陶艺》(2002)、《丰乐图》(2006,国务院藏)、《胡马歌》(2007)、《喀什歌舞》(2008)等写意画作品。其中《帕米尔高原的婚礼》、《巴扎归来》和《塔吉克新娘》都堪称当代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作。
刘大为在谈到《帕米尔高原的婚礼》和《巴扎归来》等水墨写意画的创作经验时曾说:“我大量运用了西洋画的光影、色彩手法,与中国水墨大写意的传统糅合起来。传统中国画基本不讲光影,但是通过对西洋画手法的引入,让光色产生作用,画面就活泼生动起来,另外,还讲究色与墨的融合,讲究笔触上的变化,也运用了一些水彩画、水粉画的技法技巧,因此效果都还比较理想。”12
水墨写意画《帕米尔高原的婚礼》,以牧歌式的浪漫情调表现了塔吉克族迎亲的喜庆场面。世居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是中国境内的白种人,高鼻梁,深眼窝,性格淳朴而豪爽,婚礼也格外隆重。画面上,在前边骑着骆驼的新娘,穿着红衣裙、长皮靴,戴着垂挂银链的花帽,用面纱半掩着羞涩的微笑。她身后骑着骆驼的新郎,头上缠着红白两色的布,象征吉祥幸福。另外几个骑着骆驼迎亲的男人在吹鹰笛、打手鼓、弹奏热瓦甫,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画家不仅抓住了塔吉克族男女人物的服饰、相貌和性格特征,而且在造型上把西画特别是水彩画的光影、色彩与中国画水墨大写意的手法糅合起来。尤其是那些高大的双峰骆驼,神奇的头部和宽厚的足掌以简括的墨线勾勒,浑身的体毛可能先洒上一些椰汁之类的液体,然后泼墨放笔横扫,略加皴擦,罩染淡墨、赭石、花青,显出特殊的肌理效果和驼毛蓬松的质感,驼峰之毛如同刷子向上耸立,神气十足。
水墨写意画《巴扎归来》,表现新疆少数民族老人和少女骑着毛驴在从集市(巴扎)购物归途中的欢快情景。画家运用水彩画的光影描绘人物面部的手法更加大胆而纯熟,中间的老人的面部和胡须上的阳光感异常强烈,右边的少女的面部光泽温润细腻,而整幅画面氤氲的水墨与透明的色彩互渗交融,浑然一体,速写式墨线、复线打破了中西绘画的界限,使人物面部的明暗光影不显得突兀。
《塔吉克新娘》也是刘大为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精品之一。这位塔吉克新娘造型清丽,表情温婉。画面大部分空白(包括白色披巾),线条简洁,墨色交融,红衣彩裙和金属器皿光影斑驳,淡彩柔和的明暗光影使新娘白皙的面部肌肤分外娇艳,正如塔吉克民歌《古丽碧塔》所描述的:“古丽碧塔的娇艳胜过百花的花瓣。”
刘大为近期创作的水墨写意画《喀什歌舞》,以率意恣肆的速写式笔墨勾画了维吾尔族姑娘活泼奔放的舞姿,“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岑参诗),可以跟黄胄笔下的新疆舞女媲美。
刘大为表现藏族生活的风俗画数量也不少,主要包括《金色高原》(1987)、《阳光下》(1989)、《五彩路》(1992)、《丰收图》(1999)、《夏河牧场》(2000)、《牧歌》(2004)、《雪线》(2004)、《雪域生灵》(2005)、《吉祥草原》(2006)、《藏女卓玛》(2007)等工笔画和写意画作品。其中早年的工笔画《金色高原》和《阳光下》、近期的水墨写意画《牧歌》、《雪线》和《雪域生灵》都属于当代中国画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