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华夏网·艺术论坛艺术大赛摄影世界摄影之门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曝光模式
评论对象: 那夏 | 2009/10/27 11:57:26
评论言论:

不管是双程序或者多程序,都是在出厂时都固定了的程序,显然也是不能满足一些场合的要求。从单程序到多程序是一种进化,那么从多程序到程序偏移就有点类似革命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所谓的专业人士接纳P模式。在此之前,专业人士是耻于说自己用P模式的,因为以前的P模式都是为业余人士而准备的。

看图说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EV13时,初始的程序曝光组合是1/250s+f/5.6,如果觉得这个组合不符合要求,拨动某个转盘或者按动某个双向按钮,可以将程序线按某个方向平移。

往上移动,此时的曝光组合是:1/60s + f/11;显然光圈收小了,但是曝光量不变;

往下移动,此时的曝光组合是:1/1000s + f/2.8;显然光圈开大了,曝光量也不变。

由于是平移,所以叫Shift。具备这种功能的机器,一定要有转盘或者双向按钮之类的,否则很难实现。

程序偏移的增量类似于曝光补偿增量一样,也是比较重要的。许多机器的曝光补偿增量是0.5/0.3EV,但是程序偏移的量是1EV,就有点难受了。例如F90就是这个德行!

这个Program Shift没太多的说头,但又是Nikon东搞西搞,弄出个Flexible Program,混淆了视听,搞的有些Nikon用户以为是一种新的模式,不能理解其精髓。

看看Nikon自己如何说的:

You can use the Flexible Program function to temporarily shift an automatically selected shutter speed/aperture combination in favour of your own settings.

这段的最后再唠叨一句:这个Program Shift是Minolta最早在Minolta 7000上实现的。

双好、多也好,都是固定几条曲线的,比如Minolta 7000的三条:

广角P:适合35mm以下;

标准P:适合35~135;

长焦P:适合135mm以上。

这种分类比较人为的,其实注意看看那些曲线,所谓的线条都是直线,不同的是直线的斜率。那么在制定斜率时,将镜头焦距做为一个变量来看待,事情就好解决了。

于是乎,就出来了很多条P曲线的P模式,下面的是Minolta 7000i的程序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三条到这N多条不是质变,而是量变,说头不多。只是达到了所谓的某种“人性化”的境地而已。

注意:设曝光组合是(S、A),亮度是EV,镜头焦距是F,那么

1、在单程序的模式下,照相机给出曝光组合时是根据画面亮度的测量值而定的,也就是说,自变量只有1个;即(S、A)= 函数(EV);

2、在多程序的模式下,照相机给出曝光组合时是根据画面亮度的测量值镜头焦距而定的,也就是说,自变量有2个了;既(S、A)= 函数(EV,F);

前面话说到了已经引入了两个自变量,有二就有三。

先设想这样的情形:用某个焦距的镜头,按P程序已经选择了合适的曝光组合,但如果被拍摄主体是运动的,希望得到主体清晰的影象,咱们希望的是什么?当然希望快门速度尽可能地高!

怎么才能检测到主体是否在运动?显然要在实现了多点AF后才能实现。在单点AF之前,要检测主体是否在运动,无异与异想天开!

下图是Minolta 7xi的所谓“Expert Program Selectio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图所对应的镜头是28-105/3.5-4.5。

这个时候的P曲线已经不是单条的,而是一个区域,对应着一个焦距,就有一个区域。仔细看看绿色线条框住的区域,它就是对应50mm的焦距。如果主体是静止的,照相机就会按照该区域的上部来选择曝光组合,如果主体是运动的,就按区域的下部来选择曝光组合。

那么Minolta 7xi是如何知道主体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大小的呢?这是题外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由于7xi有4个AF点,可以根据各个检测点的状态和焦点预测检测的数据来判断出运动的大致速度;另外由于采用了14分区的蜂巢式测光系统,根据各区的亮度、反差,再配合对焦点的信息,可以通过模糊数学的方式来推断出主体的大小。

至此为止,在曝光组合的选择上,就引入了第三个自变量:主体的运动状态

这是一种比较Smart的P模式。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7031 秒, 9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