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如何欣赏民族舞剧
评论对象: 筱诺 | 2009/10/28 17:30:10
评论言论: 舞剧艺术是一种外来的舞蹈文化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艺术形式逐渐为我国广大舞蹈工作者所掌握,也日益为中国人民所熟悉、所热爱。于是,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便应运而生,填补了社会主义文艺舞台的一项空白。(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
欣赏民族舞剧,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舞剧?舞剧,或日舞蹈戏剧。既有一般艺术形式(特别是舞台戏剧)的共性,义有自身独有的特性;这种特性,集中体现在它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或者说它的特殊功能,是通过有规律的人体动作(舞蹈语言)和语意鲜明的哑剧(舞蹈化的戏剧表演)来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达到它能起有益的社会作用的目的。倘若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和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无从以人体动作和哑剧表演来完成,那么无论其思想性多么强,艺术性多么高,对舞剧来说则都是不足取的。
一般地说,我们所欣赏的舞剧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民族舞剧(或叫中国舞剧);一是芭蕾舞剧。有关芭蕾舞剧的欣赏,前面已专题陈述。这里就如何欣赏民族舞剧,谈谈我们的看法和体会。
我国民族舞剧主要是指运用中国各民族的舞蹈素材,反映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的舞剧作品。它的兴起与发展,虽然启蒙于外来舞蹈文化,但就它的成长过程来说,受我国传统戏曲的影响较深。这是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看有头有尾的、有一定故事性的戏剧表演。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数百年的舞台戏曲(剧)的熏陶和培育,日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正是在这种欣赏心理的影响下,摸索着一条区别于外国舞剧的道路。
舞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无论是芭蕾舞剧或民族舞剧,其总体结构和表现手段都是共同的。但在具体情节的组织和舞蹈布局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外来)芭蕾舞剧的情节发展,常常为一些节外生枝的、为舞而舞的插入性舞段所打断,这些舞段动作纯熟、技巧高超,有鲜明的程式感,且有欣赏价值,但与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则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而我国的民族舞剧则强调明确的主题思想,鲜明的人物个性。在表现手段上,主要运用中国民间舞蹈、戏曲舞蹈、以及武术、体操的有关元素,作为编舞的素材;(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几乎全部舞剧中所有的舞蹈段落,不论是人物性的舞蹈、还是情绪性的舞蹈、或是情节性的舞蹈,都十分注意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矛盾冲突的展开,人物情感的抒发。因此,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走向世界。
了解我国民族舞剧的形成与发展,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但是,要解决对具体剧目的欣赏问题,还需进一步掌握一些具体的、基本的欣赏方法。
欣赏舞剧首要的一条是从了解剧情进入。舞剧不是用口语说白来叙述剧情的,我们在观赏时,仅从呈现在舞台上的手舞足蹈,很难了解剧情,尤其不易弄清人物关系,特别是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更令人疑惑不解,这就难免兴味索然,影响欣赏。所以,欣赏舞剧的第一个环节,应当是先了解剧情,它是帮助我们进入欣赏境地的一把钥匙。
通常地说,了解剧情有三条途径:一是阅读舞剧文学台本,尤其是根据戏剧、小说改编的舞剧,最好先拜读一下原著,这对欣赏舞剧是十分有益的。二是听取编剧、编导、演员或了解故事情节的同志作介绍;三是在欣赏前读一读节目单上的剧情简介,以了解这部舞剧的历史背景和它的内容、主题、人物等,甚至不妨了解一下是那些演员扮演那些角色。这是一种最简便、最见效的办法。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舞剧欣赏了。
比如我们观赏《丝路花雨》时,清楚地知道该剧的内容,是叙述画工神笔张的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伊努思同市曹的斗争故事,体现了中外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绵延千秋的主题。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剧中的舞蹈段落了。如第一场英娘在市场卖艺的独舞,就使我们感受到她由于被迫卖艺而隐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内心痛苦。第三场英娘与波斯人民朝夕相处,互援技艺的舞蹈,表现了她与当地群众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第五场神笔张为了友谊拯救伊努思及波斯商队而将自己一腔热血洒在了丝绸之路上的舞蹈,揭示了为铺设中外友好之路而付出的代价。
但是,仅仅了解剧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舞剧中各种舞蹈段落的意义与功能。没有舞蹈就无所谓舞剧。正如话剧没有台词,歌剧没有歌唱不成其为话剧、歌剧一样在一般情况下,舞剧中的舞蹈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这些舞蹈,依据剧情的发展,分布在不同的场次,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也就是说,哪一种舞蹈样式都不可缺少,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功能,谁都不可能被谁所替代。
舞剧中最重要的是独舞和双人舞,它们是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戏剧情节,推动矛盾发展、抒发特定情感最有力的一种舞蹈手段。我们仍以《丝路花雨》第一场中英娘卖艺的独舞为例:这段独舞,是以英娘被四个彪形大汉用一个小圆台抬着出场为起始的 。从四个大汉缓慢有节的舞步中,预示了他们抬来的这位献艺之人非同一般。于是,人们四散一旁,注视着圆台上的英娘,英娘以颇富杂技意味的“元宝顶”使人们折服。虽然这只是一个静憩中的造型动作,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直观感受:英娘是一个技艺超群的舞伎,由此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她在序幕中被盗掳走后,在“百戏班”中不知经受了多少磨难才练就这一身技艺!果真如此,英娘从“元宝顶”的静憩造型上舒展开身肢,跳起了一段动作缓慢,情绪压抑的舞蹈。这段舞蹈,(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与其说是表露英娘的功夫,不如说是对被掳后所受凌辱的哭诉。她以刚柔相济、激抒得当、手眼身法浑然一体的舞段,既显示了她不同凡响的技艺,又倾吐了她内心深处的苦楚。另如舞剧《冬兰》中第二场大石与冬兰的双人舞,更显示了舞蹈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当在外放排一年多的冬兰的未婚夫大石从远方归来,看到冬兰怀抱着婴儿。在猖撅的敌人面前,她不便透露真情(这婴儿是一位受伤的红军女战士柳云所生,因为要随队出发,只能遗弃婴儿。善良美丽的冬兰毅然将其收养),只得承认婴儿是自己所生。大石误以为真,决意含羞饮恨,忍痛远去。就在这番难以言状的情景中,两人展开了两种截然不同情感的双人舞。舞蹈中,冬兰贯穿着挽留大石的动作,大石贯穿着爱与恨交织并存,决心离去的姿态,以大幅度的调度,立体化的造型,倾泻了各自的内在情感,有力地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使人物之间的尖锐矛盾得以迅速激化。从这大段的舞蹈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大石对冬兰纯真的爱情和此时此刻无比痛苦的心境,同时也使我们领略到了冬兰那善良、纯洁的内心波澜和此时此刻的难言之苦。
所以说,我国民族舞剧中的独舞、双人舞,都是与剧情、人物、情感紧密相连的,它既不是为舞而舞的舞蹈,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舞蹈,这与芭蕾舞剧中常常出现一些与主题、人物、情感无关的舞蹈,是个明显的差别。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族舞剧中的独舞与双人舞,通常都是为主要人物设置和编排的。因此,对扮演舞剧中主要人物的主要演员,要求是比较高的,除了对所饰角色要有深刻的理解之外,尤其要具备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如急速的旋转,凌空的腾跳,逼真的表演,良好的乐感等。在一定意义上讲,独舞、双人舞是整部舞剧的支柱。一部舞剧中富有光彩的独舞和双人舞,宛若和煦的阳光、醇香的美酒一样,令人陶醉。
我国民族舞剧中的群舞,大体可分为抒发性的和场景性的两种。这两种群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可以在同一特定情景下出现。一般地说,群舞主要是用来反映舞剧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如表现黎族人民斗争生活的舞剧《五朵红云》第四场,就集中发挥了群舞的功能,交代了黎族人民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地域环境。如花布舞、酒坛舞就以热情奔放的动作抒发了黎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而取得胜利的豪情,可以说这是抒发性的舞蹈.而跳篝火、吹鼻箫等舞段,则是由民间习俗及民间舞衍变而来,具有较鲜明的黎族人民生活的风采,可以说这是场景性的舞蹈。当然,这些场景性的舞蹈也是为表述某种感情而存在的,并不是单纯为介绍场景而舞蹈。总之;如果我们了解了各种舞蹈的主要功能我们就取得了欣赏民族舞剧艺术的自由。_
还需谈及一点:具有鲜明意念的哑剧动作,也是我国民族舞剧艺术塑造人物、创造形象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舞剧中的哑剧表演,自然是舞蹈化的哑剧。所谓舞蹈化。主要是指它的舞蹈感和音乐感。在舞蹈感方面,舞剧中的哑剧动作比较强调造型性和雕塑性,在音乐感方面,它的一招一式都具有时限性和节奏感。这就是说,我国民族舞剧中的哑剧动作,都有极严格的规范性而不是随意性的、自由化的戏剧表演。如《五朵红云》第五场中写血书、按血印的哑剧表现,通过阿爹用匕首刺破手指,在帛缎上疾书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一位黎族老人视共产党为救星,决心去找党的坚定信念;随后,一个个黎族青年,依次咬破食指 ,庄重地按下血印,展现了他们心向共产党,决心跟党走的坚强意志。这种艺术功效,使我们看到了哑剧动作一旦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深刻情感,它就具有其它舞蹈手段所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说,哑剧动作是我国民族舞剧艺术创作中不可低估的手段之一。
我国的民族舞剧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它同其它艺术品种一样,是社会生活在舞蹈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的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都来源于生活的土壤。对于欣赏者来说,如果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直接的或间接的),就不易体会到其中情味,深入到艺术境界中去。因此,我们应当拓展生活领域,尽可能有效地消除艺术欣赏中的障碍。其实,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可以说一是我们的“同龄人”,我们对它的欣赏,不应当是被动地接受,而应当是主动地发现。(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
民族舞剧欣赏的最大乐趣,就在于发现它艺术上的真谛与奥秘。
评论对象: 筱诺 | 2009/10/28 17:30:10
评论言论: 舞剧艺术是一种外来的舞蹈文化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艺术形式逐渐为我国广大舞蹈工作者所掌握,也日益为中国人民所熟悉、所热爱。于是,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便应运而生,填补了社会主义文艺舞台的一项空白。(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
欣赏民族舞剧,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舞剧?舞剧,或日舞蹈戏剧。既有一般艺术形式(特别是舞台戏剧)的共性,义有自身独有的特性;这种特性,集中体现在它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或者说它的特殊功能,是通过有规律的人体动作(舞蹈语言)和语意鲜明的哑剧(舞蹈化的戏剧表演)来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达到它能起有益的社会作用的目的。倘若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和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无从以人体动作和哑剧表演来完成,那么无论其思想性多么强,艺术性多么高,对舞剧来说则都是不足取的。
一般地说,我们所欣赏的舞剧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民族舞剧(或叫中国舞剧);一是芭蕾舞剧。有关芭蕾舞剧的欣赏,前面已专题陈述。这里就如何欣赏民族舞剧,谈谈我们的看法和体会。
我国民族舞剧主要是指运用中国各民族的舞蹈素材,反映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的舞剧作品。它的兴起与发展,虽然启蒙于外来舞蹈文化,但就它的成长过程来说,受我国传统戏曲的影响较深。这是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看有头有尾的、有一定故事性的戏剧表演。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数百年的舞台戏曲(剧)的熏陶和培育,日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正是在这种欣赏心理的影响下,摸索着一条区别于外国舞剧的道路。
舞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无论是芭蕾舞剧或民族舞剧,其总体结构和表现手段都是共同的。但在具体情节的组织和舞蹈布局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外来)芭蕾舞剧的情节发展,常常为一些节外生枝的、为舞而舞的插入性舞段所打断,这些舞段动作纯熟、技巧高超,有鲜明的程式感,且有欣赏价值,但与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则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而我国的民族舞剧则强调明确的主题思想,鲜明的人物个性。在表现手段上,主要运用中国民间舞蹈、戏曲舞蹈、以及武术、体操的有关元素,作为编舞的素材;(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几乎全部舞剧中所有的舞蹈段落,不论是人物性的舞蹈、还是情绪性的舞蹈、或是情节性的舞蹈,都十分注意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矛盾冲突的展开,人物情感的抒发。因此,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走向世界。
了解我国民族舞剧的形成与发展,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但是,要解决对具体剧目的欣赏问题,还需进一步掌握一些具体的、基本的欣赏方法。
欣赏舞剧首要的一条是从了解剧情进入。舞剧不是用口语说白来叙述剧情的,我们在观赏时,仅从呈现在舞台上的手舞足蹈,很难了解剧情,尤其不易弄清人物关系,特别是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更令人疑惑不解,这就难免兴味索然,影响欣赏。所以,欣赏舞剧的第一个环节,应当是先了解剧情,它是帮助我们进入欣赏境地的一把钥匙。
通常地说,了解剧情有三条途径:一是阅读舞剧文学台本,尤其是根据戏剧、小说改编的舞剧,最好先拜读一下原著,这对欣赏舞剧是十分有益的。二是听取编剧、编导、演员或了解故事情节的同志作介绍;三是在欣赏前读一读节目单上的剧情简介,以了解这部舞剧的历史背景和它的内容、主题、人物等,甚至不妨了解一下是那些演员扮演那些角色。这是一种最简便、最见效的办法。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舞剧欣赏了。
比如我们观赏《丝路花雨》时,清楚地知道该剧的内容,是叙述画工神笔张的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伊努思同市曹的斗争故事,体现了中外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绵延千秋的主题。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剧中的舞蹈段落了。如第一场英娘在市场卖艺的独舞,就使我们感受到她由于被迫卖艺而隐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内心痛苦。第三场英娘与波斯人民朝夕相处,互援技艺的舞蹈,表现了她与当地群众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第五场神笔张为了友谊拯救伊努思及波斯商队而将自己一腔热血洒在了丝绸之路上的舞蹈,揭示了为铺设中外友好之路而付出的代价。
但是,仅仅了解剧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舞剧中各种舞蹈段落的意义与功能。没有舞蹈就无所谓舞剧。正如话剧没有台词,歌剧没有歌唱不成其为话剧、歌剧一样在一般情况下,舞剧中的舞蹈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这些舞蹈,依据剧情的发展,分布在不同的场次,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也就是说,哪一种舞蹈样式都不可缺少,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功能,谁都不可能被谁所替代。
舞剧中最重要的是独舞和双人舞,它们是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戏剧情节,推动矛盾发展、抒发特定情感最有力的一种舞蹈手段。我们仍以《丝路花雨》第一场中英娘卖艺的独舞为例:这段独舞,是以英娘被四个彪形大汉用一个小圆台抬着出场为起始的 。从四个大汉缓慢有节的舞步中,预示了他们抬来的这位献艺之人非同一般。于是,人们四散一旁,注视着圆台上的英娘,英娘以颇富杂技意味的“元宝顶”使人们折服。虽然这只是一个静憩中的造型动作,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直观感受:英娘是一个技艺超群的舞伎,由此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她在序幕中被盗掳走后,在“百戏班”中不知经受了多少磨难才练就这一身技艺!果真如此,英娘从“元宝顶”的静憩造型上舒展开身肢,跳起了一段动作缓慢,情绪压抑的舞蹈。这段舞蹈,(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与其说是表露英娘的功夫,不如说是对被掳后所受凌辱的哭诉。她以刚柔相济、激抒得当、手眼身法浑然一体的舞段,既显示了她不同凡响的技艺,又倾吐了她内心深处的苦楚。另如舞剧《冬兰》中第二场大石与冬兰的双人舞,更显示了舞蹈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当在外放排一年多的冬兰的未婚夫大石从远方归来,看到冬兰怀抱着婴儿。在猖撅的敌人面前,她不便透露真情(这婴儿是一位受伤的红军女战士柳云所生,因为要随队出发,只能遗弃婴儿。善良美丽的冬兰毅然将其收养),只得承认婴儿是自己所生。大石误以为真,决意含羞饮恨,忍痛远去。就在这番难以言状的情景中,两人展开了两种截然不同情感的双人舞。舞蹈中,冬兰贯穿着挽留大石的动作,大石贯穿着爱与恨交织并存,决心离去的姿态,以大幅度的调度,立体化的造型,倾泻了各自的内在情感,有力地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使人物之间的尖锐矛盾得以迅速激化。从这大段的舞蹈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大石对冬兰纯真的爱情和此时此刻无比痛苦的心境,同时也使我们领略到了冬兰那善良、纯洁的内心波澜和此时此刻的难言之苦。
所以说,我国民族舞剧中的独舞、双人舞,都是与剧情、人物、情感紧密相连的,它既不是为舞而舞的舞蹈,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舞蹈,这与芭蕾舞剧中常常出现一些与主题、人物、情感无关的舞蹈,是个明显的差别。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族舞剧中的独舞与双人舞,通常都是为主要人物设置和编排的。因此,对扮演舞剧中主要人物的主要演员,要求是比较高的,除了对所饰角色要有深刻的理解之外,尤其要具备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如急速的旋转,凌空的腾跳,逼真的表演,良好的乐感等。在一定意义上讲,独舞、双人舞是整部舞剧的支柱。一部舞剧中富有光彩的独舞和双人舞,宛若和煦的阳光、醇香的美酒一样,令人陶醉。
我国民族舞剧中的群舞,大体可分为抒发性的和场景性的两种。这两种群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可以在同一特定情景下出现。一般地说,群舞主要是用来反映舞剧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如表现黎族人民斗争生活的舞剧《五朵红云》第四场,就集中发挥了群舞的功能,交代了黎族人民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地域环境。如花布舞、酒坛舞就以热情奔放的动作抒发了黎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而取得胜利的豪情,可以说这是抒发性的舞蹈.而跳篝火、吹鼻箫等舞段,则是由民间习俗及民间舞衍变而来,具有较鲜明的黎族人民生活的风采,可以说这是场景性的舞蹈。当然,这些场景性的舞蹈也是为表述某种感情而存在的,并不是单纯为介绍场景而舞蹈。总之;如果我们了解了各种舞蹈的主要功能我们就取得了欣赏民族舞剧艺术的自由。_
还需谈及一点:具有鲜明意念的哑剧动作,也是我国民族舞剧艺术塑造人物、创造形象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舞剧中的哑剧表演,自然是舞蹈化的哑剧。所谓舞蹈化。主要是指它的舞蹈感和音乐感。在舞蹈感方面,舞剧中的哑剧动作比较强调造型性和雕塑性,在音乐感方面,它的一招一式都具有时限性和节奏感。这就是说,我国民族舞剧中的哑剧动作,都有极严格的规范性而不是随意性的、自由化的戏剧表演。如《五朵红云》第五场中写血书、按血印的哑剧表现,通过阿爹用匕首刺破手指,在帛缎上疾书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一位黎族老人视共产党为救星,决心去找党的坚定信念;随后,一个个黎族青年,依次咬破食指 ,庄重地按下血印,展现了他们心向共产党,决心跟党走的坚强意志。这种艺术功效,使我们看到了哑剧动作一旦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深刻情感,它就具有其它舞蹈手段所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说,哑剧动作是我国民族舞剧艺术创作中不可低估的手段之一。
我国的民族舞剧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它同其它艺术品种一样,是社会生活在舞蹈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的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都来源于生活的土壤。对于欣赏者来说,如果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直接的或间接的),就不易体会到其中情味,深入到艺术境界中去。因此,我们应当拓展生活领域,尽可能有效地消除艺术欣赏中的障碍。其实,我国的民族舞剧艺术可以说一是我们的“同龄人”,我们对它的欣赏,不应当是被动地接受,而应当是主动地发现。(本贴来自 零舞网 www.05005.com)
民族舞剧欣赏的最大乐趣,就在于发现它艺术上的真谛与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