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index.asp)
--  艺术之路  (http://bbs.cnrr.cn/list.asp?boardid=11)
----  还靠武侠片打天下?中国电影怎样更好地“走出去”  (http://bbs.cnrr.cn/dispbbs.asp?boardid=11&id=48146)

--  作者:那夏
--  发布时间:2009/10/31 14:59:32
--  还靠武侠片打天下?中国电影怎样更好地“走出去”
 10月27日至30日,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22多个国家的100余位购片商、发行商、制片人、电影节选片人等电影界专业人士,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新东安影城观看了60部中国最新国产影片。这也是“北京放映”第13次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搭建起的重要的展示平台。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就和与电影大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10月29日,来自国内外的电影界专业人士齐聚首届“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培训班,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进军国际市场提出了珍知灼见。

    合拍片占到中国电影海外票房95% 大力发展合拍片势在必行

    10月23日,由北京光线影业和香港意马国际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阿童木》在全球同步上映。让中国电影人兴奋的是,《阿童木》不仅成为首部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同步上映的中国影片,也在上映首周末斩获了近5000万元的北美票房。

    对目前的中国电影来说,非商业性展映、商业性输出、合作拍片、电影频道海外落地是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4种途径。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喇培康认为,中国电影必须通过企业营销进入海外主流院线,才能真正有效地“走出去”。“目前来看,不管与港台合作,还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合作拍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最主要的渠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独立投资拍摄的影片相比,合作拍片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集中优秀资源,降低市场风险,扩大市场分额;同时,海外先进的电影理念和制作手段,也将大大提升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

    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合作拍片已经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以2004年为例,英国当年共生产132部影片,其中合拍片占64%;意大利生产96部影片,合拍片占40%;法国生产203部影片,合拍片占36%;西班牙生产125部影片,合拍片占33%;德国生产87部影片,合拍片占31%。而当年中国生产的212部影片中,合拍片仅占18%。2008年的406部影片中,这一比例不增反降,仅有10%。

    与此同时,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合拍片在海外的单片收益不断增加。2008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的25.28元中,合拍片收入所占分额高达95%,《功夫之王》、《长江七号》、《木乃伊3》、《赤壁》等成为当年海外表现最突出的中国电影。“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电影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发展合拍片。”

    然而,目前的合拍片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怎样在立足合作的前提下,在文化认同、国家形象、审美需求等方面从民族立场出发,尽量保有大陆的市场需求,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电影集团制片分公司总经理赵海城指出,合拍过程中,境外投资方过分强调海外市场,境内投资方为了迎合海外市场往往有所妥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国内市场的巨大牺牲。“我们在努力发展合拍片的同时,也有责任更主动地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形象,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有市场潜力的题材。”

    明确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题材  用柔性表达讲好故事

    据了解,作为世界电影输出第一大国,美国近年来在海外取得最佳成绩的影片主要集中在大制作的年代戏、超越现实的神幻题材影片,以及以“007”、蝙蝠侠、蜘蛛侠等为代表的类型片。“这提示我们,要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必须在题材的选择上有明确的定位。”清华大学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

    对此,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深有同感:“我们的电影在创作之初就必须找到明确的市场定位,主攻国内,还是锁定海外,这直接决定了题材和艺术表达方式的选择。”

    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骆思典长期以来对中国电影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拍摄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尽管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有史以来国产影片的最高票房,也在亚洲地区赢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与全球范围内同期上映的《飞屋环游记》和《无耻混蛋》等影片相比,《建国大业》的票房成绩就不足挂齿了。“问题的关键在于题材的限制,”骆思典说,“对海外电影市场的观众来说,《建国大业》题材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它的国际竞争力。”

    2002年,《英雄》以2100万美元向米拉麦克斯公司售出在北美、拉美、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非洲发行的版权,美方安排在2031块银幕上映,连续两周蝉联票房冠军,总票房达3525万美元,被美国媒体评价为“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文化出口”。直至今天,武侠片仍然是海外市场上表现最为可圈可点的中国电影题材。“目前看来,依靠武侠片打天下的格局可能还要持续下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说。

    尹鸿认为,中国电影要让更多海外观众接受,还必须完成从“全功能电影、民族电影”到以娱乐功能为主的电影的整体升级。他将此称为中国电影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跨跃。

    “在电影产业的背景下,观众不会主动花钱到电影院受教育,”尹鸿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影的教化功能、政治宣传功能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别的媒体所取代,而观众希望在电影院中获得的是健康、轻松的娱乐。这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的柔性表达,练就讲好故事的本领。”

    深入调研海外市场  用科学营销推动“走出去”

    谈起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不少海外买家提到“类型定位不明确,影片包装粗放,字幕翻译不地道”等存在已久的问题。科学营销人才和策略的缺乏,也是目前制约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瓶颈之一。

    目前,中国国产影片的海外销售业务主要依靠中影集团、上影集团、香港银都机构、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保利博纳这6家实力强劲的国有制片集团和民营公司承担。数据显示,“六大家”承担了国产影片2008年海外销售总额97.82%。

    “靠单片单打独斗进军海外难成气候,必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海外营销、发行纳入产业链加以重视,中国电影‘走出去’才能有所成效。”尹鸿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的过度分散极大地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现代企业,才能有效地推动电影制片、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商业部内外贸易司便开始发表驻海外代表有关世界各国电影市场的调查,美国官方贸易报告《中国电影市场》专门研究中国人的电影口味,确认“美国电影比任何其他国家的电影都受中国人的欢迎,中国人喜欢我们大多数电影结尾的‘永恒幸福 ’和‘邪不压正’。”相比起来,中国电影界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却相形见黜。饶曙光指出,在“走出去”之前,中国电影界必须对海外市场有深入仔细的调研,并对北美、欧洲、东亚、南美等多个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不同的地区进行细分。

    2008,中国电影在海外取得的25.28亿票房,美国市场的收入占到47.5%,成为中国电影的最大海外市场。但骆思典却提醒,美国电影主要被好莱坞电影控制这一现状很难改变。残酷的事实是,2007年以后,中国电影就再也没进入过美国电影票房的前100名。他通过对中国电影在多个国家的票房表现得出结论,由于文化差异较小等多种原因,中国电影最具影响力和开发潜力的市场仍在亚洲。

    此外,骆思典还表示,中国电影目前已经拥有一些在国际上颇具知名度的导演和演员,张艺谋、李安、陈凯歌、成龙、李连杰等,都是世界各国观众较为认可和熟悉的电影人。他认为,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用属于中国的品牌带动电影对外贸易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