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index.asp) -- 书画装裱 (http://bbs.cnrr.cn/list.asp?boardid=127) ---- 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http://bbs.cnrr.cn/dispbbs.asp?boardid=127&id=48879)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34:07 -- 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水及浆糊,因此极易造成画心的跑色、崩裂以及裱件变形等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作品的保存寿命及艺术价值,有些损失甚至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怎样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成了装裱工作者千百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治标治本,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这篇文章从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阐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来使读者正确处理和避免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装裱、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总结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但我国感性教育多于理性教育的传统,导致很少有关于学术理论性文章的出版。作为相对冷门的中国书画装裱,理论资料就更是少之又少。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又使装裱这一领域充满了“神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装裱爱好者,很难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弄明白。如果遇到紧急事故——画心跑色[①]、裱件走墙[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传统手工装裱大概分为托料、托心、方心、下料、镶活、覆背、下墙、上天地杆等几大步骤,而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对整幅作品的最终完成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就对各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分别加以分析论述: 一.托料 我们在托料时有时会发生托料粘于墙面[③]上、托料花纹错位、托料托壳等问题。 1.托料粘于墙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用皮纸托料的时候。由于皮纸的质地很薄,吸水性能又很好,因此,在托料时浆糊很容易透过皮纸。而托料上墙时,有皮纸的一面冲里,直接导致皮纸粘于墙面。其实,即使是用宣纸托料,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影响托料的平整度,也使托料部分托纸被粘掉,造成托料不能使用。 防止托料粘于墙上的方法是:在托料上墙之后,快速将托料展平,并将托料四周排实。然后从托料一侧掀起一小口,向皮纸与墙面之间吹气,使托料与墙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由于皮纸透气性很好,空气隔离层中的空气很快便会漏掉,这时皮纸又会与墙面吸合。因此,在皮纸上的浆糊没有风干之前,最好再进行一到两次吹气。我们在吹气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将气吹到皮纸与绫料之间。否则,就会使托料发生“壳”的现象。即使重新在墙上排实,也难免造成绫料花纹错位及增加吹气难度。在托料晾至半干后上墙,也是避免粘墙的有效方法。此外,还不可忘记在托料一角留一个启子口,否则,在下墙的时候,将会十分麻烦。 2.花纹错位:这一般是由于托料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所引起的。避免的方法是在托料之前,首先用水把绫料固定在案面上,然后理正经纬。托料上墙时,如果两手高度不一致或使托料中部下垂,也可导致托料花纹发生拧劲错位。(由于此文章致力于分析和解决在传统装裱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些具体的传统操作手法不做过多的介绍。) 3.托料托壳[④]:除了将气吹到托纸与绫料之间导致此原因外,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还有刷浆不匀,排刷不实,或上墙时出现托料打折等。有时也因为浆水过期失效,所以在托画心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浆水的质量,力求浆水刷的薄厚适中,分部均匀。尽可能排实,排匀。 另外,在托料起台时,两手要抻平托料一端抬起。如果两手没有抻平托料,使托料中间打折,则起台时很容易引起打折处绫料与托纸起台不同步,导致壳层。 4.托料走墙:一般由于托料四周浆糊没有打匀或气候等原因所至。在第二节《托心》及第七节《覆背》中介绍的比较详尽,这里不再敖述。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35:31 -- 二、托心 托心又叫托画心,古时又称“小托”,它是将一层宣纸(称命纸[⑤]),用浆糊贴于画心背面,并上墙挣平,以起到加固画心、反衬墨色、使画心平展、便于镶活等作用。从画心所用的背纸名称——命纸,就可以看出这步操作的重要性。如果作品不经托心,后续的各项工作几乎是无法进行的。一则因为画心十分薄,在镶活及覆背时极易使画心受损;二则由于画心不挺实、不平整,从而增加了镶活和方心时的难度;三则日后重裱时,还会给揭裱带来很多麻烦。 命纸使画心的损坏机率降到最低,并起到加固画心的作用。托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幅书画作品的“命运”。因此,这道工序是不能省略的。初学者在托心时易出现下列问题:
(一) 将画心刷破 托画心时,我们一般采用湿托[⑥]的方法,就是将画心正面朝下,直接平铺于案面上,用排笔蘸稀浆糊,刷于画心背面,并将命纸覆于画心背面,排实上墙。我们知道,纸是由植物纤维经特殊加工制造而成的,它在受湿受潮以后,纤维会发生膨胀松散,导致纸张拉力十分脆弱,如对纸张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用浆过多,粗心大意,或反复排刷次数过多,都可能将画心托破。画心被弄坏了,即使修补好了,也会对画心本身寿命以及日后揭裱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托心时一定要精力集中,熟练掌握浆糊浓度和纸张性能之间的关系,避免排刷次数过多。在技术不甚熟练时,先拿没有什么价值的国画习作进行练习。排刷时注意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这都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那么一旦不小心将画心托破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根据破损情况酌情处理。如果不是很严重,只需用排笔轻轻扫回,并将其裂缝对严既可。如果裂口较大较远,则最好在裂口处加适量清水,将破损部分漂起,再用排笔将缝隙对到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将碎片冲跑,给修复带来更大的麻烦。如果画心被刷掉一块,或粘到排笔上,同样需要将其用清水冲回到心子的破损部位,并将卷曲部分用针维小心的挑起、对正。如果宣纸空白处破损严重或碎片丢失,则应该选用与心子质地相同的纸张,并注意与画心纸纹[⑦]一致,将破损部位补齐。由于纹路的产生,导致纸张横向和纵向的拉力及其他性能都不甚相同。因此,如果补纸与画心纸纹不同,将会引起很多问题——如光泽度不一、补丁处日后发生变形等。处理妥善后,将一块干净宣纸小心盖在心子的破损处,再用几层宣纸将此处多余水分吸干。揭去吸水宣纸,露出画心。用排笔将画心重新上浆,注意不要再次将破损部分弄破。覆上一层覆背纸,排平排实后,在心子破损处洒少量清水,将画心小心揭起,不可将破损部分粘于案面上,晾干上墙即可。 (二)托心时遇到的另一画心杀手——跑墨、跑色 所谓跑墨跑色,就是在托心的时候画心上的墨色发生润化和脱落,染到画意以外的地方,将画面弄脏,有时由于润化及脱落严重,导致画心完全失去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跑墨、跑色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 1.墨或颜料的质量不好或已过期。 2.墨或颜料用的过焦或过厚。 3.书写书画作品时使用的是宿墨。 4.一些业余爱好者不了解颜料性能,用水彩或广告色进行国画创作。 5.墨迹末干,便进行托裱。 6.所使用的宣纸质量不佳,颜色浮于作品表面。 虽然上述问题多出于作品本身,但一幅亮丽的作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量保持作品原有风貌,交还作者一幅满意的裱件。 虽说造成跑色的成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因为墨色在画心上不实、不牢,怎样将其固定在画心上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我们处理跑墨、跑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锅蒸法:就是将画心用几层报纸或宣纸包住,在锅中用蒸屉蒸煮30分钟左右,从而达到固定墨色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墨色末干的书画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此方法处理色宣作品时,一定注意不要让锅盖上的水珠落到画心上,否则墨色是固定住了,而画面上的色宣却成了斑斑驳驳,这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2.在画心背面均匀的喷洒一层胶矾水,从而起到固定墨色的作用。 3.在易跑色的部位,局部涂抹胶矾水,其胶:矾:水=1:3:6。 一幅书画作品跑色与否,一般在托心前就可以看出。其具体做法是一看,二摸,三试水。 一看就是通过直观的观察,看墨色是否有光泽,如果用墨太焦则字体十分光亮。如果黯淡无光可能说明墨或颜料已经过期或脱胶,还有的直接可看到墨色的颗粒浮于画面之上,这些都是跑墨、跑色的先兆。而且,通过观察还可确定画心所用材质。熟宣、熟绢、皮纸、竹料纸以及半生半熟之纸,都是比较容易脱色跑墨的; 二摸是通过手直接对画心触摸的方式,来检验是否有浮墨、浮色的存在; 三试水,就是用手指或宣纸蘸水,在墨色上点一下,看是否有墨色润落。 如果通过这三个步骤检验,确定画心跑色跑墨或有征兆,那么,就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托画心时,除了用锅蒸以及上胶矾以外,为了防止跑墨、跑色,我们有时还在画心下面垫一层宣纸,以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墨色润化的发生。飞托和搭托有时也是防止画心跑墨、跑色的有效方法。 如果上述方法都用到了,画心还是出现跑墨、跑色现象,我们也不要着急,这里还有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利用冲洗来使画面清洁,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用清水(凉热均可)从跑墨处顺序冲淋,但要注意淋水时应尽量使水流贴进画心,以免重力加速度将画心冲破。然后,以干净毛巾,吸去多余水分,注意毛巾不要将画心粘破碰碎。再取一张略大于画心的干净宣纸衬于画心之上,用排笔排平,连同画心揭起,翻面,再对画心正面进行冲洗。如果仍然不行,按照上述方法反复换纸冲洗,直到满意为止。但这种方法可谓是下下策,因为不少作品,一经冲洗,原本的墨色便会减淡很多,因此,此方法还是少用为妙。 有时我们在托裱含有大红等颜料的画心时,会出现局部跑色等现象,这时我们可以用少量漂白粉溶液进行局部处理。在跑到画心白地的大红润色处,涂少许漂白剂,直至漂白为止,然后用干宣纸将漂白剂吸去。值得注意的是,漂白剂用量不可过多,否则所用之处纸张会变脆变黄,直接影响画心寿命。石青,石绿,石黄等颜色极易浮于作品表面,因此,凡遇到上述颜色,定要小心处理,防止在托心过程中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在托心时如果排刷时间过长、排刷次数过多、以及用水量过大,也容易引起本不该跑色的画心跑色,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三)画心上墙后崩裂 导致画心崩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气候、接缝及用水等几方面原因。 气候导致画心崩裂,主要是因为气候干燥,阳光直射或过堂风等,导致画心急剧干燥,从而使画心所能承受的拉力大于画心本身张力,导致画心崩裂。 接缝引起画心开裂,一般是指在托心过程中心子有过破损,而破损处的拉力必然小于其它部位,导致从破损处开裂。 有时在托大画心时,托纸尺寸小于画心,必需接纸。此时接缝处也是问题出现的原因。如果接缝粘不牢,或由于接缝处相对较厚,在接缝处没干透之前,其它部分已经干透、收缩,也是导致画心崩裂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画心打浆上墙时,一般只将浆水打在只有一层单宣的命纸上,有时,由于单宣张力不够,也可发生画心边际崩裂。 在托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用浆太稀或用水过多,在刷浆时极易将心子抻长。如果所抻出长度过大,再干燥回缩时的拉力也就越大,这都可能引起画心崩裂。 为了防止崩裂事故发生,我们要控制好室内空气湿度、托心时的用水量、以及避免阳光直射及大量空气流动。对于有接缝和破损的画心,本着先晾干后上墙的原则,并且在二次上墙后对接缝以外的地方适当洒水,以使接缝处先干于画心其它部位。 如果天气干燥,画心干燥速度大于边际浆口干燥速度时,便会引起走墙[⑧]。 在出现崩裂事故后,应及时酌情对其进行处理。当画心废边走墙时,可以将画心润湿并将废边重新上浆即可。废边重新上浆时,我们还需要使用一条线绳,取直画心走墙边际。走墙的画心一定要认真处理,否则张力不一,对日后裱件质量将产生严重后果。并且可能使画面扭曲变形,这一点对于绢本画心尤为明显。如果画心小范围撕裂,可将其从墙上取下,把撕裂处命纸用水打湿,局部揭去。然后将裂缝处对正,把揭去的命纸边缘用手搓薄上浆后,补一块与命纸相同质地补丁,再把补丁的边缘也搓薄,晾干上墙就可以了。如果破裂比较严重,则需要将整个画心打湿,揭去整张命纸,进行重新托心。
(四)、托心时易发生的其它问题: 1.壳:除了在第一节《托料》中所提及的问题外,现代书画家们经常使用一些新技法,来追求各种不同的机理效果——如使用肥皂,唾液等多种辅助材料。这往往也是引起画心“壳”的一个原因。画心一经托心,只有下墙以后,才知道是否壳了,所以下墙后,一旦发现画心壳的严重,必须要揭掉重托。如果小面积鼓包,我们可以采取“打针”的方法来进行补救。具体方法是用医用注射器[⑨]吸入稀浆糊,从命纸一面向画心壳处注射,然后用干宣纸吸干压平。为了不使打针处起“涸”,我们最好将整个画心闷湿,并重新上墙。 对于使用新技法所作之作品,我们首先要了解各种技法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来讲,为了防止“壳”的发生,我们一般要在使用新材料的部分局部增加浆糊浓度,从而起到局部加固的作用。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所托的命纸本身并没有问题,而画心是夹宣。壳的一层出现在原来的画心上。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有人采取在托心之前先将夹宣揭去一层方法。但这里有一个矛盾,遇到大写意或泼墨画时,如果揭出一层,势必影响画心的原有气色。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项操作时,一定要根据情况,认真斟酌,万不可贸然行事。对于装裱水平较高的装裱师,还可以将整幅画心完整的揭成两张,然后上浆,将揭开的两层宣纸再重新托合为一体。但此举难度十分之大,搞不好,便会使画面出现重影。鉴于此,对于揭下的一层如果墨色不是十分重,最好不进行此项操作。 我们还应该避免急干、冻干,因为这也是壳层的原因。 2.托心时托皱画心或命纸:这一般都是由于技术不够娴熟所致,只有多做多练才能在操作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3.画心贴与墙上:与上一节《托料》中《托料粘于墙上》内容基本一致。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49:00 -- 三.方心 方心是在进行镶活之前,对心子进行的最后一次操作,心子方的正不正将影响到后续工作的精确度。方心时经常发生的问题有:跑刀、裁斜、画心成平行四边形等问题。问题严重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跑刀一般由于操作不熟练,方法不正确或粗心大意所致。正确的方法是:首先用针锥将画心右侧靠近自己的一端所作标记眼[⑩]固定在裁板上,将尺板右端与针锥卡实,然后将尺左端对正画心左端相应标记眼上。为了不跑尺,我们可以将一重物压于尺板右端(如砑石或镇尺),然后从后往前(画心左往右)用裁刀按固定角度进行裁切。每次行程以不超过30厘米为宜。一次行刀过长或由前向后裁切,都有可能引起跑刀或出现鼠尾[11]。这都是方心的大忌。 方心的时候还不可将若干画心摞在一起进行裁切,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方心的原则是先裁边款和印章所在的一侧,因为文字在书画作品中不自觉的充当了参照物的角色。因此如果后裁这一侧,其对应一边如果裁斜了,势必使整幅作品显得倾斜。首先将画面冲上,根据情况,将有边款和印章的这边裁齐后,将画心齐边的两端对折在一起,在齐边的对边上扎一针眼做标记眼,两点成一线。用左手按住裁尺,右手执裁刀,将其裁直,从而使两边平行。将画心裁齐的两条边重合对折。在画心上压一尺板并将尺板向画心折叠处推动,使折叠处保持平行,不拧劲,两条平行边重合。用针锥在画心两端做标记眼,裁齐就是。应该注意的是,对折处一定不能拧劲,否则裁出的画心就成平行四边形了,而且推尺板时只要使折口不拧劲就可以了,不能将折口压成死褶。否则在裱件收卷时,很容易造成折痕突起。 如果裱件本身十分不规则,不论如何裁切,都将有损画面,那么,就只有将画心裁成梯形的了。在后续操作中,我们可通过新款式或镶距条等方法来找正画心。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49:22 -- 四.下料 下料时易犯的毛病有:天地头与两边的花纹方向或色度不一致、托料刀口有毛茬、边际不规范、使用有褶皱的托料。 天地头与两边的花纹方向或色度不一致、将托料下成横纹:这一般是由于初学者将就材料或粗心大意所至。有时,由于手头材料比较紧缺,如果天地头与两边交叉使用或横向使用托料或有两块相近颜色托料时,托料正好够用,这时,初学者往往就将就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天地头与两边交叉使用或将两块相近颜色托料混用时,等裱件完成以后,其拉力不一,很容易引起裱件变形。此外,其色度与光泽度的差异,恐怕也是初学者始料不及的。 横向使用托料的毛病在裱件完成后应该比较明显——平整度极差。因为画心两层纸都是竖纹,而托料成了横纹,无论覆被纸怎样使用,其张力都是两竖对一横。而且绫料在编织的时候,也是按照竖向收卷和悬挂而设计的。因此,下料时应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托料刀口有毛茬: 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有裁刀不锋利、托料时浆糊太稀或托料存放时间过久以及使用机裱材料用于手工装裱等。 边际不规范:由于粗心大意,致使托料边际不规范所带来的后果是——所有后续工作误差将不断累积,导致误差越来越大。 使用有褶皱的托料:有时,初学者将有褶皱的托料用来装裱,认为褶皱在绫料背面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因为褶皱的托料在装裱完成后收卷的时候,将会在褶皱的地方打折、隆起。久而久之,便会引起裱件局部开壳,影响裱件平整度。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49:51 -- 五. 镶活 镶活时未等镶正浆口便已干燥,实在给操作者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选择湿润的天气进行镶边操作是比较理想的。《装潢志》在《镶攒》一节中提到:“嵌攒必俟天润,裁嵌合缝,善手施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我们不可能将镶嵌的工作都留在天气湿润的时候进行,因此,可以通过将门窗关上,避免空气流动以及在室内洒水等方式来控制室内湿度。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将镶口处理的合缝、熨帖。 在进行镶嵌工作时还应控制好浆糊的干稀多少。浆糊太干,浆口干燥太快,不便操作;浆糊太稀,又容易将浆口泡壳,直接影响装裱质量和效果;浆糊用量过多,容易将浆糊挤到浆口外边,弄脏裱件;浆糊用量过少,又容易引起浆口粘贴不实,浆口开缝。因此,应该多实践,多注意观察总结,使我们的操作得心应手。 齐边、回边、折帖天地串等工作,也应包含在镶嵌工作中。 齐边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工作,因为如果浆口收缩的比较严重,或下料时绫料剪裁不规范等,都会在这步中体现出来。在确保绫料及镶口规范的情况下,齐边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可以将裱件正面朝上平铺于裁板之上,将天头的天边与画心上边重合,用尺板向折口处推动,使折口处不拧劲,然后以针锥分别在天头两侧与对应的边绫边际线上做一标记眼,展开裁齐便可。地头同天头的方式相同。 但有时由于我们在操作时发生跑刀或下料时绫料剪裁不规范以及浆口收缩严重,通过上述方法没能将裱件裁齐,就需要费一番功夫了。具体做法如下: 1.确保画心及镶口的方正 2.用量尺分别从画心上边际的两端向天头边际进行度量,并以针锥做标记,将天头与画心边际剪裁平行。 3.将天头边际与画心边际重合,并以量尺通过画心左右两侧分别以等量(设为x厘米)在边绫边际线处做标记眼。原则是尽量保证边绫宽度,不可由于裁切过大,引起边绫过窄。 4.从画心上边际处开始,每隔30厘米左右,分别在边绫两边以画心左右边际为基准,做x厘米长度标记眼。 5.地头重复1~3步操作。 6.以所做标记眼为基准,从裱件一端,每两眼成一直线裁齐。 这种方法虽然有些机械,但效果很好。我们在进行实际操作时,不要只拘泥于先人留下的方法,也需要我们自己开动脑筋。只有这样,才会推动装裱事业的不断发展。 回边、包边时易出现的问题与镶嵌时大体相同。 折帖天地串口时,初学者经常把天地串口折反。因为天头尺寸大于地头尺寸,而折口尺寸天头却小于地头。使初学者很容易将其弄混。有时还会出现将脚袢贴到天头,签纸贴到地头的错误。对于这几点,只需要多加注意就可避免了。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50:29 -- 六.覆背 作品经覆背上墙后,就基本成型了。这也是整个装裱过程中最后一次使用稀浆糊。因此,能否保证其不出现托画心时易犯的毛病,成为裱件最终成败的关键。 覆背过程中,除了易发生跑墨、跑色、崩裂、走墙等与托画心时相似的毛病外,还易出现下列问题: (一)、覆背时发生镶口开粘现象 这一般是由于操作不熟练、覆背纸上水量过大、镶活时用浆太少及浆糊变质所至。 不管是何原因,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都不要慌张。首先要小心将浆口重新对正,然后将裱件与覆背纸排平排实。排平排实后,用稠浆糊将开粘处重新粘连。此步不可省略,否则后患无穷。处理妥当后,最好晾干上墙。如果趁湿上墙,要注意随时向画心喷水,并防止浆口过湿,待浆口干透后方可。否则极易造成裱件从开粘处崩裂。 (二)画心四角或绫料局部出现褶皱 1.画心四角出现褶皱:这一般是由于画心太薄或画心下墙已久所至。如果画心太薄,见水后迅速膨胀。当其膨胀速度及幅度大于绫料时,便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果画心下墙已久,由于幅面出现回缩现象,当见水膨胀后,其膨胀幅度便会加大,这也是原因之一。 2.绫料局部出现褶皱:这一般是由于绫料太薄或绫料下墙已久所至。如果绫料太薄,见水后迅速膨胀。当其膨胀速度及幅度大于画心时,便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果绫料下墙已久,由于幅面出现回缩现象,当见水膨胀后,其膨胀幅度便会加大,这也是原因之一。 3.镶口用浆过大:当镶口用浆过大时,浆口处将会收缩严重。如果在覆背排刷时,浆口没有完全受潮展开,将会在画心或绫料处产生褶皱。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最好在镶嵌之前,将久存的画心或绫料从新上墙挣平。在覆背时让浆口充分舒展,但要注意不可使浆口过湿,否则及易造成浆口开粘。还应注意在托心和托料时选择适当厚度的托纸,以调整画心和托料的厚度,使之厚度一致。 (三)、起台时覆背纸与裱件起层 在裱件起台时,要注意顺茬起台。就是说先起第一张铺于台面之上的覆背纸一端。这样,接下来的一张覆背纸接头在第一张覆背纸上面,不易引起应力。这样就避免导致接茬覆背纸粘于台面之上,使覆背纸与裱件起层。 (四)、裱件上墙后,局部产生突起 裱件上墙后,如果局部产生突起,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裱件经过长时间墙上干燥后,其突起处将会固定在裱件上,直接影响裱件平整度及美观程度。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裱件上墙之前,操作者没将墙上翘起的废纸边斯掉。因此,我们定不可马虎大意,造成本不该发生的遗憾。 (五)、裱件发生变形上弓 由于重力原因,裱件上墙后,水分自然下沉,导致裱件下部湿度大于裱件上部。这样,裱件上部的干燥速度就要快于裱件下部。而干燥的上部就先于潮湿的下部发生缩水现象。其拉力就会使裱件发生上弓。这样,一来使裱件变形,影响美观。而且,由于其整个表面收缩幅度不同,也加大了裱件日后发生卷翘变形的机率。 要防止其发生,就要从控制其上下部水分入手。在下部水分未干之前,通过向上部洒水,来控制其通体干燥速度。并用一尺板放在裱件上下镶缝处进行校验。若出现弧度,则说明裱件已经发生变形。 (六)、裱件表面出现霉变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阴雨连天的伏天以及阴冷潮湿的低档装裱工作室中。由于所使用的浆糊未进行洗面筋处理,也可能发生此问题。因为面筋极易发生霉变。 因此,我们在阴雨连天的伏天将书画作品上墙后,应保持室内空气适当流通。对浆糊的使用要考究,一定要对面粉进行提面筋处理。不使用已发酵的浆糊。避免使用有霉变的壁子,应为有霉变的壁子有可能将霉菌传染到裱件上。并经常将摞在一起的壁子进行翻面,以防止裱件长时间闷在其他壁子里端,导致通风不良。 如果一旦出现霉斑,我们可用干净的软橡皮或脱脂棉团进行轻轻擦拭。还可以用面团(表面不粘手)在霉斑处滚动,使霉斑粘于面团之上。水洗法也可以将霉斑除去。 如果霉斑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奏效的话,我们还可以使用药物洗霉法: 选用2%氯胺T、75%乙醇、2%甲醛等溶液擦除。操作时,先将吸水纸垫于有霉斑的裱件后面,然后蘸少许上述溶液进行擦拭。擦除干净后,用清水再冲洗一下,晾干即可。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50:54 -- 七.下墙 为了使裱件平整、熨帖,裱件在墙上贴的越久越好。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气候变化,裱件不断进行受潮-干燥、干燥-受潮的过程。这样反复多次之后,裱件的“性”基本已经固定。《装潢志》——《上壁》一节中云:“停壁逾久逾佳,俾尽历阴晴燥润,以副得心应手之妙”。行里有句行话:“待要好,墙上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经过了长时间上墙,如果在下墙时一旦出现问题,可真要垂手顿足了。那么,下墙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一)人工壳层 这可是实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由于起子插错了位置,一不小心插到了圈纸和覆背纸之间……就算垂手顿足,也悔之晚矣。 (二)绫料表面不清洁 由于镶活时的粗心大意,把浆糊弄到了绫料之上;或者在用棕刷排画之时,将棕刷上的纸屑粘到绫料上。 遇到这种情况,万不能用刀子或其他硬物进行清理。因为这样将会使绫料被刮出毛茬或白道,使之更加不雅。处理的方法是:先用清水将浆糊或纸屑润湿,在用湿毛巾轻轻擦拭。然后将裱件从新打湿上墙。这也许是对粗心大意的惩罚吧! (三)砑光时将画砑坏 由于纸张的制造工艺等原因,有时在纸中含有草梗及沙粒。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就会在砑光时将画砑坏。因为当砑石碰到沙粒后,会将沙粒推跑,导致画心被刮破或推折。 正确的砑画方法是:先用石蜡在裱件背面轻轻涂抹一遍,以粘起或发现沙粒。然后用砑石再在裱件背面轻轻荡一遍,如发现沙粒,用砑石将其压碎。而后,才可以继续加力进行砑画操作。 如果一不小心将画砑坏,也不要着急。处理的方法是: 1.将砑坏的地方用清水润湿,然后小心揭掉第一层覆背纸。 2.接下来再揭掉第二层覆背纸。并使第二层覆背纸略小于第一层覆背纸。 3.把揭开的两层覆背纸边缘用手搓薄。 4.将画心破损处对正后刷上稀浆水。 5.选用与覆背纸相同的纸张,并对正纸纹,将第二层覆背纸补齐,并将补纸的边缘用手搓薄,使其搭边处为一层纸的厚度。 6.用同样方法补齐第一层覆背纸。 7.晾干后打湿上墙。 (四)局部壳层 有时下墙后还会出现局部壳层现象,这与托画心局部壳层处理方法一样,这里不再重复。 此外,还要注意裱件下墙应避免天气潮湿及过分干燥。因为天气潮湿,裱件下墙后会出现二次缩水现象,导致裱件变形。天气过分干燥时,又由于裱件张力过大,容易引起裱件的人为崩裂。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裱件下墙时,出现任何散失,都可能给我们造成莫大的遗憾,所以不可马虎大意。 |
-- 作者:书画大学 -- 发布时间:2011/3/30 14:51:32 -- 八.上天地杆 裱件下墙后,应及时进行上杆操作,否则不便于保存。 裱件上杆后,不要将刚上好的天杆或地杆放在裱件中间。因为用于粘合的浆糊尚未干透,很容易使画心受潮变形。应该将天杆和地杆放置在一起,等干后收卷。 收卷时如果出现折痕,多半是因为在中间环节操作时,画心或绫料有过折伤。或是因为画心或绫料的托纸上有折痕所至。 我们在书画装裱的全过程中,也许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但不论如何,我们只要沉着冷静,仔细思考,都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只有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和钻研,才能推动我们祖国的装裱事业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明·周嘉胄《装潢志》 2.朱赛虹 《古籍修复技艺》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3.李致忠 《中国古代书籍史》文物出版社1985年 4.冯增木 《中国书画装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术语名词解释: [①]画心跑色: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画面上的颜料或墨润染到画意以外的地方,使画面变脏,影响画面神韵。 [②]裱件走墙:裱件上墙后,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废边漏气或开粘。 [③] 墙面:也称挣子、壁子,一般是由木格上糊若干层纸而制作成的板状结构。它分为可活动和固定两种形式。活动的一般称其为挣子或壁子。固定在墙壁上的称大墙。纸糊的墙面有透气性好、便于修整等优点。是装裱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④]壳:指的是绫料与托纸之间没有粘牢,或局部出现“鼓包”现象。 [⑤] 命纸:它是在托心过程中,粘贴于画心背面的一层单宣。由于对画心起到保护和加强的作用,可有效延长画心寿命,因此称其为命纸。 [⑥] 湿托:在中国传统装裱技法中,除湿托以外,还有飞托、塔托等多种方法。但以湿托常用。 [⑦] 纸纹:纸的制造工艺中,需要使用竹帘或其他工具,所以纸张上将会出现与竹帘帘纹相同的纹路。 [⑧] 走墙:就是说画心或裱件边际开粘,而其他部分完好的崩裂事故。 [⑨] 选用尽可能小的针头,“7号”为佳,因为太粗会留下针眼,太细又容易产生堵针现象 [⑩] 标记眼:为了方心,在画心四角用针锥所做的标记,具体确定标记眼方法在将后一问题中展开 [11] 鼠尾:由于前后两刀刀口没有完全重合,导致后一刀留下前一刀一条细细的毛茬,因形似鼠尾,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