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index.asp) -- 古典文学 (http://bbs.cnrr.cn/list.asp?boardid=26) ---- 什么是【拗救】? (http://bbs.cnrr.cn/dispbbs.asp?boardid=26&id=45291) |
-- 作者:久久 -- 发布时间:2009/9/2 19:05:09 -- 什么是【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 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凉风起天末,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风急天高猿啸哀,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 凉风起天末,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 支离东北风尘际,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