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index.asp) -- 诗人作家 (http://bbs.cnrr.cn/list.asp?boardid=264) ---- [灌水]马召平:诗意的栖居 (http://bbs.cnrr.cn/dispbbs.asp?boardid=264&id=44725) |
-- 作者:haocnric -- 发布时间:2009/4/27 16:53:55 -- [灌水]马召平:诗意的栖居 马召平:诗意的栖居 (散文)云中飞鸿 多年前见到马召平,朋友介绍:“古都名记”,我知道这其中的调侃意味,便是哈哈一笑,又后缀了一句“著名诗人”。“著名”似乎成了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惯用语,对此也就不以为然,唯一记得的是:马召平是个诗人。 知道马召平写散文是后来的事。一次朋友喝茶,《金华》月刊主编高勇夹着一叠杂志校对清样,我顺手翻了翻,是马召平的散文小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场风》,文章闪射着磁石一般的力量,透着忧郁的、冷峻的美,思想、意境、视野、题材,都有着全新的感觉和意向。有点浪漫、有点感伤,但文字足够老辣。我被他娓娓道来的叙述感觉和独具的坚韧敏锐所吸引。朋友们催促喝酒端茶,我只是应付一二。周公度又接了过去。我们开始谈各自的感觉,竟出奇的一致,甚至在某些细节上,也都不谋而合。之后,我便留意起马召平的散文来,任何阅读的可能都不落下。 在陕西诗歌广场论坛年度诗选《长安大歌》首发仪式上,我们又一次见面,那天我索要了马召平的诗集《敏感的生活》。之后,我们过往多了起来,读他的作品也更多了。我一直追求散文的存在性和真性情。一个好的散文家,应该不断地靠近存在和真相,如同在冬夜里不断靠近暖炉,才不至于面对日渐贫乏的精神而失语。真情需要真品性的支撑,一切矫情、伪饰、卖弄、狂悖、自艾有伤散文的神韵。去年12月初,马召平参与西汉高速公路贯通仪式的拍摄,不慎摔伤,病休月余。那段时间,马召平拖着病体完成了10多万言散文集的整理及写作。福祸难料,从创作的角度来讲,对马召平不啻是一件好事。拿到沉甸甸的书稿,让我惊讶,也让我爆出一句粗口:“X他哥的,咱封笔啊。”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些书稿,展示了马召平散文写作新的飞跃。《身体里的女人》、《城北生活》、《长安闻酒》以及他最擅长的农村题材《一条叫做榆树的河》、《一些长在北方的树》、《如歌的农具》、《春天的马家庄》等篇札,步步莲花,字字珠玑,在细节中潜藏着意外的张力,行文中流动着书卷气息,从容、笃定,具有大气象。拥衾夜读,是最佳的精神享受和对内心的纯净。 生活总是被似是而非的假象所遮蔽。人们对一篇散文的通俗夸赞,多半建立在“感人”的基础之上,但是在这“感人”赖以建立的“基础”之下,却有诸多隐藏之物未被探明。马召平能从生活的源头出发,拂去水面上沉积的苔腻,跳出表象的姹紫嫣红,沉入生活这条河流的底层。他善于发掘平凡之事,关注底层生活,在平淡中写出精彩和另一番别致,呈现出不俗的笔力和悟性。诗人的敏感和犀利,使他在平静的叙述中充满了种种变异。我喜欢马召平的散文,还在于他精致的细节。许多细节在开启一扇扇窗户的时候,又关闭了更多的窗口。关闭与开启,奇妙地转换着,然后,一步步接近生活的本质,抓住潜藏在生活中的反常性和隐秘的死角,最逼真地切近身体和心灵的痛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细密紧致的叙述中,巧妙地推进叙述,张弛有度,绵密而不浓稠。 散文写作最忌装腔作势。近年,“高手”们把散文写得越来越“规整”了,他们知道需要什么,摹习什么,规避什么,知道如何迎合,如何声张。他们喜欢运用华丽如艳妆的词藻,廉价且令人生厌。这类写作,如聪明人的事炊,不仅趋于伪,更会流于滥。“伪”是伪饰,矫情;“滥”是滥情、浅薄。稀稀松松汤汤水水,好看归好看,但缺乏足够的绵密和质地,失去了内心的诚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听到拒绝的声音。没有。更多的是无形的力量在宠幸和帮扶。一个作家的盲从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消减。如何从这一致命的劣根中突围出来,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在众和的声浪中,拒绝需要勇气,拒绝需要力量,因此,拒绝更使人疲惫。另一类文章,缺乏提炼沉淀,缺乏内心痛痒,只是对日常生活无限制地铺写,对自然时间流程直接叙述,近似于女性对生活过程的絮絮叨叨,这样的写作是无效的。人在瞬间迸发的激情、悲凉和欢笑,就是生命的真实,呈现着鲜亮的光泽。一旦缺乏了大格致、大情怀,就会把鲜活的真实化解了压缩了省略了,这是作家的可悲。马召平的写作是诚实的,他对文字抱有极大的警惕。他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的事件,同样是日常行为,同样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透着内心本质的坚固、耐力和细腻。马召平在《敏感的生活》自序里说:“我一面执拗地写作着,一面又远离着所谓的诗坛,由着自己的性子涂抹了这些文字。但我知道,它们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没有急功近利的成分在里面。” 马召平的散文散发着生活的芬芳,有着诗意的气息,这些文字非他莫属。阅读这些文字,我感到了耳目一新的愉悦。 转自: http://www.chinadatashe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