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革命》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 “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 《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这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的主题阴沉而森严。第二乐章,稍快板。为传统的诙谐曲乐章。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时而插入令人眩目的法国号乐句。第三乐章,最缓板。这是全曲中最纯美的乐章。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鼓乐长鸣,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 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 《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1960年后成为前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 他共创作了十五部交响曲,其中第七交响曲、沉思冥想和热情激动交相辉映的第十交响曲(1953)以及反映可歌可泣的1905年革命的第十一交响曲(1957),都是现代交响音乐的力作。第十三(根据叶甫图申柯的诗写的歌曲交响曲)、第十四(受有关死亡的诗歌启迪而写的交响曲)和第十五交响曲显露出苏联音乐中少见的悲观情调。 他的弦乐四重奏数量不亚于交响曲,也属现代四重奏音乐优秀作品之列。此外,还创作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一首钢琴五重奏和钢琴三重奏,二重奏鸣曲和独奏钢琴曲(包括成套的前奏曲与赋格)。他在大部分创作中都以新的内容和活力丰富了传统的古典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