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信息日报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上就有了“南张北溥”的说法, 这“张”就是四川的张大千。当时,他的画价不仅高而且销路好。虽然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有颇多争议的人物,但在今天,许多收藏家和企业家仍把有无大千的画作当成衡量收藏品味和企业文化形象的标志;许多博物馆也把收藏大千画作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重要依据。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青年时代从书苑巨擎曾熙、李瑞清学习诗文、书法和绘画。后忽耽于佛学,一度为僧,法号大千,以号行,画室取名“大风堂”。上个世纪20年代,大千已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40年代归蜀,脱略石涛、八大山人之粗狂荒率,踪及陈洪绶、唐寅、沈周、戴进等细润华滋之路。他“穷追古人之迹,穷通古人之法,最后达到穷探古人之心”(叶浅予语),同时将工笔与写意重彩以及水墨融为一体。50年代,大千栖身海外,期间,他曾游遍世界名川大山,“搜尽奇峰打草稿”。晚年移居台北“摩耶精舍”,并根据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兼摄世界美术之长,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技法。他笔下的作品,色墨交融、光彩有致、用笔恣肆、布局雄厚、画风苍劲、自成一家,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的表现道路。1958年,张大千被美国纽约世界美术协会推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赠予金质奖章;1974年又获美国太平洋大学颁赠的“人文博士”荣誉学位。
不过,张大千又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有颇多争议的人物,但无论怎样,张大千的作品却是市场上最热门的畅销品,从二十世纪开始,他一直领导着中国字画的销售价格,并成为艺术市场上最为亮眼的明星。
在艺术市场上,他的字画市场价格的形成恐怕要从上个世纪20年代算起。1925年,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了他第一次画展,共展出一百幅作品,每幅作品的售价一律定为大洋20元,展出没几天,他的作品全部卖完,随后即在报上刊登自己画作的润格,从此,张大千走上了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大千的作品在大陆每幅一般在数10元左右,精品不过百元。如张大千的《仿周文矩洗婴图》、《秋林载酒图》等精品在北京售价为100元一幅,这个价格在当时仍是最高的,但与大千以往作品价格相比又显得偏低。造成这一状况主要是当时大陆处在封闭状态,未形成开放的艺术市场。在海外,大千的作品却常常创下惊人的佳绩。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用6万美元买下,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在巴黎举办的画展上,他的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国藏家以14万美元购得,再创中国画最高价。
改革开放后,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千作品的市场价格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昔日数十元、数百元的行情已不再。8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海外拍卖场上频频亮相,并成为拍卖行和典藏家的抢手货。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市场记录也被不断刷新。1987年他的《桃源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187万港元成交;1989年他的《松壑飞泉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287万港元成交;1991年他的《灵岩山色》在佳士得拍卖中以429万港元成交;1992年他的《青城山》(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中以748万港元成交;1994年他的《幽谷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816万港元成交;1999年他的《荷花》(通景四屏)被佳士得拍至829万港元;2002年他的《泼彩朱荷屏风》被苏富比拍至2022万港元,几乎将所有古代画家抛在后面。近几年,大千作品最高成交价分别被古代和当代个别画家所打破,这主要是拥有大千精品和代表作的藏家一般不肯轻易抛出,导致拍卖行难以觅得大千的代表作或大幅精品。后市张大千作品仍值得关注。(水天)
- 评论[支持者: 0 人 ,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