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皖西大别山风情画“,是表达对养育我的这片热土的一种无限热爱和依恋,是一种故土情节,也是对现代文明城市的一种反叛。 我深深的热爱着这片青山碧水红土地,希望我的画能给当今喧嚣浮躁的社会带来宁静和清凉,让人们去细细品位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深情回眸那充满诱惑的皖西山村风情和深秋林幽之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家乡的山川风物是我山水绘画创作的主题,我自认为善于从别熟视无睹的寻常景物去发现美,表现美,是画家的必然追求。故我所画的大别山山村小景不与人同(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和不完善的地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换句话说,越是地哉的越是全国的。坚持国画的民族性,地域性,用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和审美意识,见人之所未见,识人之所未识,才能创作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好作品。对此我坚信不疑。 真正的画家是视艺术为生命,笔下流露出来的是画家的情感轨迹,客观世界必须服从主观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画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画一个人的性情,画气质,话学识,画修养。从艺的道路是艰辛和坎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望而却步。作为一个画家,不要计较太多的个人提失。人生苦短,能做好一件事尚属不易。人的一生,有所得必有所失。不要为世俗凡事、金钱利益所动,也不要因为处境状况不如人而牢骚满腹,自暴自弃。要不为艺术殉道的精神,做一个艺术殉道者。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 从学画开始到今屈指算来已有20余年。回想,八十年代中期,跟随我的老师在大山里学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几乎每个月一次,带着自己的画稿,登着一辆自行车,来回奔波几十里的山路去求学问道。那时一点也不觉得累。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未曾间断。这期间使我获益匪浅,受益终生。 “笔墨当随时代”,清代石涛这句至理名言,人们都耳熟能祥,各人见解也不尽相同。而我则认为笔墨更重要的要当随个性,当随已意。因为这是一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句)打进去是为了继承,打出来是为了发展和创新。 (周友林)
- 评论[支持者: 0 人 ,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