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华夏网·艺术论坛艺术大赛 → 中国当代艺术为何受国际追捧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489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中国当代艺术为何受国际追捧
北京宝贝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论坛游侠
文章:27
积分:216
注册:2006年3月16日
发贴心情
中国当代艺术为何受国际追捧
□ 孙国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隋建国 2006 《Small dinosaure ma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张晓刚 《我的回忆》117×132.5cm  上海崇源拍卖

  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自后印象派的塞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然而当代艺术和普通大众特别是中国观众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大众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使得当代艺术在艺术市场中的接受度大打折扣,这也是当代艺术一直在国内市场中未成为一种成熟的投资品类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2006年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不禁让许多人产生疑问:当代艺术,价值何在?

  近代西方的艺术世界经历了各种流派的纷繁演变,从塞尚到马蒂斯、杜尚、毕加索、康定斯基再到波洛克,安迪•沃霍尔,无论表现形式与手段如何,他们都在努力构造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无论其究竟出于自愿与否,它都忠实于社会发展,力求创造一种新秩序。

  80年代初,刚刚走出封闭的中国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蓝本,“短短几年内走完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百年历程”,虽是一种夸张,但从中足以见到艺术家们在经历了中国那特殊政治年代,在艺术创作上的受压制,在面对这股西方吹来的新鲜空气以后是多么迫切地寻求自身的艺术方位。被禁锢已久,突然解放,在面对选择时难免盲目。然而对于西方艺术的初探,不能一概论之为糟粕,西方现代艺术虽然作为一种价值搬用到中国,但其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对专制文化反动的政治意识形态上的,体现出来的是集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精神。

  进入90年代,中国艺术家狂热追求西方现代艺术的热潮开始消退,个人主义的意识开始增强,政治意识逐步淡化。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艺术家不再去追求那种理想主义集体行为,不再试图去充当某种精神价值的代言人,不再把它视为改造社会的工具。于是在这种条件的制约下使艺术家把眼光投向现实,投向他们生活的空间。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困惑,不论这种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然而却是真实的写照,仿佛是对英雄偶像消失的无奈以及市场诱惑的自嘲,这种倾向后来被冠之以“新生代”的名号,刘小东正是这一时流的领军人物。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表现着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笔下的一组组当代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反映出画家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剖析和深刻的领悟。另一个被国际艺术世界所瞩目的中国本土绘画流派即“政治波普”,仅从名称上看,就有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倾向。“政治波普”绘画以油画为媒介,把80年代盛行的文化反思与批判和波普艺术结合起来,把某些在中国能够普遍识别的政治形象符号化,经过时空的错位和对比,从而实现表现形式和文化主题的双重意义,在这其中王广义作为一个极为敏感的当代艺术家,也许他最早领会了波普艺术的核心,于是代表着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的可口可乐,化妆品等图像与代表着中国文化革命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并置,尽可能提出所谓绘画性,向人们直陈一种当代生活的存在,引发人们的思考。再比如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于他的作品中的历史主义因素不仅仅是伤感和怀旧情调,更加体现着人文关怀。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最为人熟悉的作品《大家族》画面中的人物有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张晓刚的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仿佛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路历程;隋建国的中山装系列作品,以及方力钧、岳敏君等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都力图表达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因而也具有了当代意义。

  真正能在市场中经得起考验的艺术品都必须是在艺术史上有价值的作品。中国许多优秀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采用的语言虽然大多是西方的,但是无一不带有中国烙印,其中不排除有某种迎合西方口味而采用的艺术策略,但中国当代艺术正成为世界当代艺术不可缺失的一环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全球的注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了解到这些,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中国艺术品能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热捧。


隋建国 2006 《Small dinosaure ma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张晓刚 《我的回忆》117×132.5cm  上海崇源拍卖

  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自后印象派的塞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然而当代艺术和普通大众特别是中国观众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大众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使得当代艺术在艺术市场中的接受度大打折扣,这也是当代艺术一直在国内市场中未成为一种成熟的投资品类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2006年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不禁让许多人产生疑问:当代艺术,价值何在?

  近代西方的艺术世界经历了各种流派的纷繁演变,从塞尚到马蒂斯、杜尚、毕加索、康定斯基再到波洛克,安迪•沃霍尔,无论表现形式与手段如何,他们都在努力构造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无论其究竟出于自愿与否,它都忠实于社会发展,力求创造一种新秩序。

  80年代初,刚刚走出封闭的中国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蓝本,“短短几年内走完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百年历程”,虽是一种夸张,但从中足以见到艺术家们在经历了中国那特殊政治年代,在艺术创作上的受压制,在面对这股西方吹来的新鲜空气以后是多么迫切地寻求自身的艺术方位。被禁锢已久,突然解放,在面对选择时难免盲目。然而对于西方艺术的初探,不能一概论之为糟粕,西方现代艺术虽然作为一种价值搬用到中国,但其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对专制文化反动的政治意识形态上的,体现出来的是集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精神。

  进入90年代,中国艺术家狂热追求西方现代艺术的热潮开始消退,个人主义的意识开始增强,政治意识逐步淡化。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艺术家不再去追求那种理想主义集体行为,不再试图去充当某种精神价值的代言人,不再把它视为改造社会的工具。于是在这种条件的制约下使艺术家把眼光投向现实,投向他们生活的空间。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困惑,不论这种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然而却是真实的写照,仿佛是对英雄偶像消失的无奈以及市场诱惑的自嘲,这种倾向后来被冠之以“新生代”的名号,刘小东正是这一时流的领军人物。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表现着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笔下的一组组当代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反映出画家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剖析和深刻的领悟。另一个被国际艺术世界所瞩目的中国本土绘画流派即“政治波普”,仅从名称上看,就有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倾向。“政治波普”绘画以油画为媒介,把80年代盛行的文化反思与批判和波普艺术结合起来,把某些在中国能够普遍识别的政治形象符号化,经过时空的错位和对比,从而实现表现形式和文化主题的双重意义,在这其中王广义作为一个极为敏感的当代艺术家,也许他最早领会了波普艺术的核心,于是代表着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的可口可乐,化妆品等图像与代表着中国文化革命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并置,尽可能提出所谓绘画性,向人们直陈一种当代生活的存在,引发人们的思考。再比如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于他的作品中的历史主义因素不仅仅是伤感和怀旧情调,更加体现着人文关怀。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最为人熟悉的作品《大家族》画面中的人物有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张晓刚的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仿佛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路历程;隋建国的中山装系列作品,以及方力钧、岳敏君等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都力图表达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因而也具有了当代意义。

  真正能在市场中经得起考验的艺术品都必须是在艺术史上有价值的作品。中国许多优秀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采用的语言虽然大多是西方的,但是无一不带有中国烙印,其中不排除有某种迎合西方口味而采用的艺术策略,但中国当代艺术正成为世界当代艺术不可缺失的一环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全球的注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了解到这些,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中国艺术品能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热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6/2 13:54:53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中国当代艺术为何受国际追捧
发贴表情
字体颜色 字体背景颜色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超级连接 插入图片 Flash图片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引用 清理代码 生成一个财付通交易信息
显示:
预览
回复标题
上传表单
字节.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46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