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华夏网·人人艺术论坛海外文艺诗人作家 →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407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haocnric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网络大圣
文章:884
积分:9963
注册:2007年12月13日
发贴心情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文:周群锋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天堂。 ——梭罗《瓦尔登湖》
     与梭罗最初“邂逅”在海子的一首名为《梭罗这人脑子》的诗里,海子写道“……/梭罗,这个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我想,海子这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大概是太神往梭罗的精神世界了,以至于在其25岁选择以卧轨这种骇世的方式作别尘世生活时都不忘随身带上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写的本《瓦尔登湖》,我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魔力让海子如此迷恋那个人,那个湖,那本书呢?
   梭罗(Henry.David.Thoreau)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思想家,诗人,1817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康德镇,20岁哈佛大学毕业,同年,思想家爱默生发表了著名演讲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据说,这篇演讲对梭罗此后的个人思想及生活道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纷繁芜杂,争名逐利的物质世界,梭罗越来越感到深恶痛绝,忍无可忍,终于在1845年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的那一天,他拿起了一把斧头,孤身一人走出了家门,来到了离家乡康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畔,并亲手建造了一所小木屋,从此开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生活,在那里他一边辛勤劳作,耕田种地,自食其力;一边又在沉思冥想,进行创作,追寻世间永恒而又普遍的真理,梭罗于1847年秋离开了瓦尔登湖(因为他“还有好几种生活要过,不能再在那一种生活上花时间了”)结束这段隐居生活时,他便将两年来的独特感受及思想体验整理成书,这便是《瓦尔登湖》的创作历程。
   霍桑笔下的梭罗“带着大部分原始人的天性、丑陋、长鼻、怪声、怪调”但就是这样一个土气怪像之人,却带给我们许多对自我生存世界的深切思考,梭罗是一位隐者,但更是一位靠双手养活自己的劳动者,当然劳动之余他更不忘沉思人间最天然的人性品质:“在一个夏季里,我不需要用那么多的苦力来播种豆子和玉米,我要匀出精力用来播种一如真诚,真理与朴实……”梭罗亲建的小木屋也是迷人的“我的小屋建立在一座小山的山腰之上,处于一座较大森林的边缘,被一片松树和山核桃树的幼树所环绕在中央……在我的前院,四处生长着草莓、黑霉、长生草……”
   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社会性所压抑,瓦尔登湖却如同一面镜子……,当然,把湖泊比作成大地的眸子或许更生动形象一些……,几乎梭罗所有的朋友和导师都被瓦尔登湖的秀丽所吸引与惊叹,其中就包括爱默生、霍桑、惠特曼……,是的,瓦尔登湖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而梭罗又不惜以大量笔墨,语词简洁,意味隽永地向读者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读《瓦尔登湖》,我们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五彩世界中,徜徉在超凡脱俗的湖光山色里,暂且脱离了骚动不安的物质世界,而所有这些,在整日忙于争名逐利的现代人看来,似乎早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美梦难以成真的奢望……
   一些原本不被人熟知的风景,一旦被名人所依恋,便会瞬间扬名,是梭罗成全了瓦尔登湖,正如屈夫子成全了汨罗江,范仲淹成全了岳阳楼,欧阳修成全了醉翁亭一样,但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完全可以认为是瓦尔登湖成全了梭罗?事实上,名人之与风景,恰如伯乐之与良马,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梭罗崇尚大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世人应过一种简朴生活(Simply Life),关注个人灵魂的成长,《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语句惊人,字字闪光……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是的,《瓦尔登湖》字里行间表露的都是起其对简朴生活的阐释及对纯真自然的热爱,但同时也寄寓了其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现象所感到的深切惋惜之情,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的物欲也随之急速膨胀,对人类家园的破坏也愈加严重,所有这些都另梭罗感到痛心不已,但遗憾的是,不论是梭罗提出的人类要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相互关系,还是梭罗倡导的人类要过简朴生活的处世方式,在今天似乎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响应与重视……
   时常有人把梭罗这个从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的《论语》、《孟子》等书颇为熟悉的美国隐士比喻成中国东晋时的陶渊明,其实,二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梭罗的隐居是因为其厌倦了物欲横流的尘世生活,不愿沉浮于名利场之中,力图亲自践行一种简朴生活,找到回归自然的纯真感受,当然,梭罗绝非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人,就是在其隐居之时,他也没有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往,那所梭罗亲自建造的小木屋就经常成为梭罗与爱默生、霍桑等人交谈的会客厅;梭罗极其厌恶战争,1846年当政府决定用税款去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时,他便用抗税形式进行坚决反抗;他还彻底反对奴隶制,,当奴隶制在当时的美国异常盛行之时,他便公开发表了《马萨诸塞州的奴隶制》的演讲,帮助奴隶进行逃亡……,而陶潜的隐居则是由于官场失意,相比梭罗,陶潜最多是那种“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的正义之臣,没有梭罗那样的思想深度,不论是其笔下的“落英缤纷,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源世界,还是他生活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实世界,都有其逃避现实,不敢正视客观存在的嫌疑,因此,二人的“隐居”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的……
   梭罗自1855年开始,身体便每况愈下,终于在1862年因肺病而辞世,时年不足45岁,现在,梭罗离开我们近一个半世纪了,但时只今日,重读梭罗,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笔下的文字来审视如今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物欲病态”,他向世人提出的那种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生活的人生态度,对现在的这种吵闹喧嚣,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反思作用和指导价值!
   是的,人与自然本来就是融为一体的,人只有主动地去做大自然的朋友,才能获得身心的愉悦,才能防止奢华的物质生活对人性的侵蚀,才能保持与净化自我的灵魂……
   人只有善待自然,才能善待自己——我想,或许这正是那个人,那个湖,那本书所要警醒我们的!
  
   本文 发表于见《读者》(原创版)2006年第5期
   山东淄博市周村区《今日周村》报 编辑部
   周群锋 255300


转自: http://www.icpdf.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4/30 10:32:53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发贴表情
字体颜色 字体背景颜色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超级连接 插入图片 Flash图片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引用 清理代码 生成一个财付通交易信息
显示:
预览
回复标题
上传表单
字节.
Copyright ©2004 - 2023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46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