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华夏网·人人艺术论坛校园网络教学大学之路人才就业 → 大学生你何以遭遇“有业不就”的择业困境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236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大学生你何以遭遇“有业不就”的择业困境
吴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网络写手
文章:79
积分:566
注册:2006年5月27日
发贴心情
大学生你何以遭遇“有业不就”的择业困境
 

    距7月离开校园的日子越来越近,刘凝(化名)却依然没能看到工作的希望。尽管此前的半年时间里,这个北京某著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女生,已经投出了200多份简历,但除了寥寥可数的几次面试机会外,她没能得到其他的回音。留在北京,是这个即将结束北京4年求学的22岁女孩最大的愿望,但这个愿望似乎一直离她很远。(《新京报》5月16日)

    大学毕业找工作,和高考一样,也是一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据人事部有关调查数据,预计今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针对大学生就业难,东方时空曾发出“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的话题讨论,提出了“你值多少钱”的质疑。国家发改委4月发布的报告说,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薪酬和福利预期趋于下降。佐证是《长沙晚报》的一则报道,湖南文理学校一毕业生正常找工作,找了几家单位都以“你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回绝了,该学生无奈地表示,我半年或者一年不要工资,我白给你打工,你能不能招我,结果公司还是说你没有经验,我不需要你。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使得大学生举步维艰,根本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

    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在哪?既有用人制度上的冲突,也有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据报道,尽管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大,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依然停留在扩招前的状态。就事论事,以刘凝的求职为例:面试前先“海选”,拒绝小公司;求职屡碰壁,不弃留京梦。不难看出,刘凝并不是不能找到工作,而是没有十分中意的工作。在大学生就业行情走势持续看落的情景下,再加上高校在扩招之后的应对措施及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以及与之相随的用人单位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刘凝很难找到中意的工作,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如果就业难是因社会的用人观念有失偏颇,尚有补救措施可供付诸实施,国家有责任也有能力解决求学求职的莘莘学子的归宿。而如果就业难的实质是“择业难”,如果“无业可就”是因大学毕业生心态出现偏差,如果毕业生不试图转变“有业不就”的尴尬,则难免让高等教育无所适从。女生半年投200份简历无果,仍坚持留北京,这一反常事件再次向社会敲响警钟,“毕业即失业”非但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的,更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态。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虽然已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在其间的组织作用也不可或缺。为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社会应当创造有利于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人才信息桥梁。同时,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这就迫切需要我国贴近实际,尽快制定出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刘凝的就业困境,一定程度上也是“户口情结”的产物。可以说,户籍界限的社会壁垒一日不除,大学生择业的绊脚石便一日绕不开。这就要求各地要大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迅速就业、灵活就业;要求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并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尤为重要的是,社会及用人单位也要与时俱进,不要单方面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也要适时完成自身蜕变,改进用人观念,消除形式及身份之别,毕竟,用人单位是“用人”而非“骄人”,是用人做工作的不是拿人来当摆设的。(郭立场)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7/18 18:41:57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大学生你何以遭遇“有业不就”的择业困境
发贴表情
字体颜色 字体背景颜色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超级连接 插入图片 Flash图片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引用 清理代码 生成一个财付通交易信息
显示:
预览
回复标题
上传表单
字节.
Copyright ©2004 - 2023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46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