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赵庄谈画录(十四)-中国画无须你改造

1楼
白山云 发表于:2007/8/24 15:48:55

赵庄谈画录(十四)

中国画无须你改造

 

前不久,有朋友告诉我,网上有一“奇文”,说有人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劝我抽空看看。很快我便在网上找到了这篇“奇文”,标题赫然:《刘国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再往下看,这位台湾岛的刘先生今年七十五岁,六十年一个甲子,也就是说刘先生从十五岁就开始了“改造”中国画的“伟大壮举”。

我还记得刘先生在一次演讲时说过,他十四岁开始学习中国画,那么到十五岁仅一年时间,一个当时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一年里可能只学得了中国画的一点皮毛,也可能他“太有才了”,于是便动手“改造”起中国画来了。这该有何等本事,何等魄力?其口气之大,仪态之狂,真令人瞠目结舌。

这种不着边际的吹嘘,这种毫无掩饰的炒作,堪称世界美术史上空前的一绝。

中国画积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之精华,汇古今中外道、儒、佛各类文化之精粹,经过无数人沙里淘金般的提炼、总结和升华,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的画种,也是中华的国宝之一。在世界美术之林迸发着璀璨奇异的光芒。国人每每谈起,如数家珍。

然而刘先生却不这样,他从小就“对中国画反感”(刘国松语),一而再,再而三向中国画发难,一会儿说中国画没有出路,一会儿说中国画与现代生活脱节,一会儿说要革中锋的命,一会儿说要革笔的命,一会儿又要放弃笔墨语言……。他非要把中国画打翻砸烂,置于死地而后快,然后用他画的非驴非马的冒牌货取而代之,美其名曰“现代中国画”。

 如果刘先生把他的东西称之为彩墨画、太空画、抽筋画,甚至叫刘国松画,也就罢了。但是刘先生心里明白,他画的那些东西若不贴上“中国画”的标签,是无法进入中国老祖宗的祠堂的。所以他非得要贴上“中国画”的标签不可。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和他理论一番了。

鱼目混珠,是不可以的;

滥竽充数,也是不可以的;

以假乱真,更是不可以的。

中国画就是要讲书画同源,要讲骨法用笔,偏重中锋,也有泼墨写意。对于中国画里中锋画出的线,连有见识的外国画家都赞叹不已。而刘先生却竭力反对,他要革中锋的命,革毛笔的命,要把中国画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技法连根拔掉。

中国画就是要讲笔墨,唐《历代名画记》说:“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俱,是为得意”。笔,“立其形质”,墨,“分其阴阳”。笔墨系对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绘画技巧、形神气韵和境界品位的综合称谓。而刘先生却说“笔就是点和线”,“墨就是色和面”。他对笔墨的认识仅停留在工具及其痕迹的层面上,如此浅薄,却要“改造”中国画。可笑不可笑?

中国画就是要讲形神气韵,笔情墨趣,境界意境。而刘先生画的那些东西,山非山,水非水,云飞云,树非树,虫非虫,地子上拼贴几个大圆饼。这就是刘先生画的样式风格。哪有中国的笔法,。哪有中国的墨法,哪有中国的章法,更不用说气韵意境了。

我们再看看刘先生的那些得意之作吧,《太空漫步》、《月球漫步》中那个身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对着用大刷子刷出的几道蓝黑道子,背后是一个黑色的矩形,黑色的蓝色的天空上贴一个标准的圆形,一个色彩均匀死板的圆,毫无变化,毫无韵味。和阿波罗登月的新闻照片或科普招贴画倒很相似。那张《山之律动》在拓得褶皱巴巴的纸上用刷子乱刷几个黑道子,远看好像几个英文字母。还有那张《山耶?荷耶?》,连刘先生自己都不知道弄的是什么玩意儿,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这就是他所谓的“现代中国画”。

中国画和西洋画比较,和刘国松的“泛西洋画”比较,不仅是工具材料的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哲学思想和美术理念的不同。从工具到材料,从笔墨到图式,从境界到品味,从理论到实践,刘先生把中国画的要素几乎统统抛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用刷炮筒的大刷子刷的,是靠抽筋、喷、拓、拼、贴的小把戏鼓捣出来的东西。是他从西洋画学来的理念和抽象派的皮毛。哪还有一丁点中国画的味道,哪还有一丁点中国画的特质!然而他却乍着胆子说自己的画是中国画,而且是“现代”的,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刘先生原本也不是这么狂的,他对自己的画是不是中国画心里也发虚没底儿,八十年代他在香港教学时,他的教材也没敢称“现代中国画”,而是叫《现代水墨画技法》,有时也叫“中国现代画”,那年他在北京搞展览也没敢叫刘国松中国画展,而是《刘国松画展》。自打他在大陆办了几次画展,特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了他的几张画之后,他和他吹捧者觉得炒的火候已足,时机已到,便扯起了“现代中国画”的旗号,要黄袍加身,要充当“现代中国画之父”,和“改造”中国画的“先驱”了。

中国有句古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很适合刘先生。顺便告诫这位鄙视中国传统,反感真中国画的先生:中国画博大精深,光彩夺目,固若珠峰,无须你来改造,因为你还不懂中国画,你没有这个资格!

伟大的中华文明从来就具备包容性,从来不拒绝外来优秀文化,也有过许多创新,中国画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吸纳并消化过异域的文化艺术,把它变成自己的所需要的有机成分,丰富了自己。但绝不是生吞活剥,也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把中国的基因挖掉,克隆出一个名为“中国画”,而实际却是个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混血儿。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有一大批既忠实捍卫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又不断进行探索创新的画家,如高剑父、徐悲鸿、潘天寿、李可染、关山月、蒋兆和、张书旗、方增先、王雪涛、林墉、于志学、宋雨桂、冯大中、郭文涛等人,他们用中国的绘画工具,用中国的笔墨语言,画出了中国的图式风格,画出来中国的气韵意境。他们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新时代的中国画。

 

                                二千零七年夏赵庄写于瘗剑山房

2楼
白山云 发表于:2007/8/24 16:02:07

大陆画家林开亮的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白山云 发表于:2007/8/24 16:07:28

大陆画家赵庄的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5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