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张颐武:我现在只感到无力和无可奈何

1楼
追风 发表于:2006/5/12 18:40:57

编者按:张颐武教授的言论引起多方争议,他在自己博客上作出了澄清,但责骂之声不减。我们仔细看报纸上摘登的话语,发现《华西都市报》和《新周刊》略有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看网易文化频道对张教授的专访。

《华西都市报》的一篇《孔子不如章子怡!?》的报道,在各方面引起了轩然大波。报道称北大教授张颐武公开发表“一个孔子抵不上一个章子怡”的言论。报道一经发表,就有众多网友留言及撰文,指责和谩骂张不该有这样的无耻言论,但也有另外一小部分网友站出来,称《华西都市报》的报道曲解张的原意。为些,我们特意联系到了张颐武教授。

张颐武教授表示,他现在非常地“无力和无可奈何”。对此事,他只想简单地说两点,“第一、没有说过的话别人非要强加给你。而且我在我的博客上已经做了非常明白的澄清了,可是大家在看到我的博客以后还来指责我。本来没有说过的话,很多网友和公众他就希望你说过,然后他来批评你,最后变成了你说过,所以我非常无奈,就是所谓百口莫辩。第二、一个人和一个媒体的力量是不成比例的,一个人在一个媒体面前非常软弱无力,一旦一个媒体,比如《华西都市报》,做了曲解事实的报道以后,事情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这种伤害是无端的,做为我个人没有办法做出有效的反驳。”

关于张颐武在《新周刊》中到底说了哪些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他本人表示,就此问题,自己已经在博客中澄清得非常清楚了,而且也附上了《新周刊》的原文。

“你可以和《华西都市报》的那段话比一比,《华西都市报》里有一段我根本没有讲过,他们自己造的。”

以下即张颐武所指《华西都市报》生造的段落:

“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

“我觉得大家要有一种理性和常识,有些话我到底有没有说过,大家应该一看就能知道,”

“道理非常简单,我怎么会说孔子不如章子怡呢?我本来是要中国文化,结果变成好像我要消灭中国文化了,我觉得这真是无妄之灾,我觉得一个人面对媒体没有任何办法。关键他愿意这样理解你,你就没办法去澄清。说实话,现在我确实是没有任何的办法,非常无奈。”

“我看着骂我的人,我一边看我就一边笑,一边笑又觉得很难过,他就好像期待你说这样的话然后他好来骂你。”

当问到“有人指出章子怡代表的是西方的审美取向,并不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时,张颐武表示,他现在不想讨论这些问题,他现在就希望大家把《华西都市报》说了什么,他自己又到底说了什么搞清楚,再讨论下去又会扯出一堆事来,关于章子怡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等问题,等这场风波平息以后,他会撰文深入地讨论。

[链接:博客澄清原文]

闹剧一场张颐武的回应

今天许多媒体打电话采访,说《华西都市报》发表了题为《孔子不如章子怡?!》的文章,说我认为“孔子不如章子怡”。我从未说过“孔子不如章子怡”这样的话,也从来没有这样的看法和判断,任何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作这样明显荒谬的价值判断。

这篇报道的说法是对事实的扭曲,是不负责任的,其中多处将我从未说过的话指认为我的意见。这样误导读者实在有违新闻工作的起码的准则。这样引发的任何讨论都非常可笑和没有价值。我理解新闻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的艰难,但还是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准则和事实有最起码的尊重。现在产生的种种议论其实是闹剧一场。捏造他人根本不存在的看法,然后加以批判其实非常可笑和无聊。

我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面对当下的文化现实,我们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推展我们的文化。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文化通过大众文化被世界了解。我接受《新周刊》采访的文字具在,我觉得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认为我在说“孔子不如章子怡”。

事实胜过无聊的口水。我正在出差,只能这样简短地回应这场闹剧。希望大家回归理智和常识。

我接受《新周刊》采访的文字如下:

张颐武: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

出现“文化赤字”是没有办法的事,肯定是介绍进来的多,介绍出去的少,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并不是主流,并不能够决定世界文化的走向,普遍性文化并不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关于文化输出的问题我们原来没有去考虑过,现在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焦虑,是因为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高速成长。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个变化,就是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经济地位都在提高,这就造成了让别人去认知我们文化的需求。

现在都说20世纪全球文化输出中心是美国,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20世纪是一个美国梦的时代。美国梦告诉大家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可以让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没有重负地去开拓新机会,它的经济高速成长与它的梦想是吻合的。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也很好,这个高速成长也可以打造出一个中国梦,要创造出一套对中国梦的文化想象,章子怡就是。 这个小姑娘小时候看电影肯定也觉得那些好莱坞明星都不可企及,但现在,所有的大明星都在电影节上跟她平起平坐,这些大明星们都对她说:“你是未来之星。”

这就是中国梦。世俗文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低端、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中国文化自己内部的力量是非常强的,只是通过不同的形态展现,比如说李宇春、周笔畅创造出来的文化魅力非常吸引人。

赵本山也是,把二人转转化成为全国性的文化资源,二人转原来在东北是一种男女调情,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遣艺术,但现在全国的娱乐场所,从北到南都有表演。通过二人转就可以看出其实全球化有另一种功用,就是让一些本土的、地方性的东西也有一个传播的机会。哈罗德·布卢姆写了一个《西方正典》,就是担心美国自己的文化要完了,因为大家都对西方的主流经典不感兴趣了,这跟咱们现在的着急是一样的。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采访/胡斐)

2楼
追风 发表于:2006/5/12 18:42:08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成都)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CDATA[ function copyToClipBoard(){ var clipBoardContent=''; clipBoardContent+="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 clipBoardContent+='\r\nhttp://culture.163.com/06/0510/19/2GPK2K9I00280003.html'; window.clipboardData.setData("Text",clipBoardContent); alert("你已复制链接及标题,请粘贴到泡泡/MSN等发给好友!"); } ]]></script>

编者按:孔子在我国被称为“至圣先师”,历朝历代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声望,章子怡虽然近来蜚声海外,盛名卓著,但普通人显然无法把她与孔子的影响力相提并论。北大的张颐武却抛出了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的论调,“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欢迎大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孔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章子怡

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摘自《新周刊》

反对方观点:

1、章子怡这一形象本身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很少

一位影评人称:“从最早穿红肚兜亮相国际舞台到最近穿阿玛尼礼服、满口英语出席奥斯卡,章子怡日益被国外观众接受,但是她这一形象本身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却越来越少。章子怡在《卧虎藏龙》中扮演的玉娇龙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审美取向,这一形象在中国国内很难引起共鸣。她不像‘大长今’,真正展示的是韩国国粹的东西,包括宫廷文化、美食、医疗,而章子怡演绎的都是虚构的传奇人物,因此,认为章子怡比孔子更能传播中国文化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2、章子怡有多少文化?

孔子的“令字辈”后裔、现从事传媒行业的孔令琦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示了极大的不赞同:“章子怡代表的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她只是一个中国符号。”说到尖锐处,他反问记者:“请问章子怡到底有多少文化?她竟然代表中国文化?”

3、“教授没准想炒作自己。”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知名导演谈及这一话题时称。

编采手记

“太受伤了!请你们一定要为真正的中国文化说句公道话!”昨日下午,读者张先生打进本报热线表示强烈不满,称中午看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无意间引用某媒体的观点,“一个孔子抵不上一个章子怡”,让这位大学生气愤难抑。我们的编辑记者立即输入关键词“孔子·章子怡”,很快找到文章出处。在《新周刊》上一期关于“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中,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抛出的新锐观点。于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本报推出这个选题,也想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一个章子怡比万本孔子有效?

在《新周刊》专题“如何‘贩卖’中国文化”中,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称———

“现在都说20世纪全球文化输出中心是美国,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20世纪是一个美国梦的时代……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也很好,这个高速成长也可以打造出一个中国梦,要创造出一套对中国梦的文化想象,章子怡就是。这个小姑娘小时候看电影肯定也觉得那些好莱坞明星都不可企及,但现在,所有的大明星都在电影节上跟她平起平坐,这些大明星们都对她说:‘你是未来之星。’这就是中国梦。世俗文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低端、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

网友:

“真是要拍案而起!”

随后,记者在网上看到像这位姓张的大学生一样受伤的人还不少。

不少网友发帖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有“论坛”专门辟专区发泄网友的不满———

“我真是要拍案而起了,什么和什么嘛????这也太夸张了,大家开始骂吧!”

“我觉得简直是有点死不要脸了!”

“章子怡唯一获得金球奖提名的片子《艺伎回忆录》,演的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艺伎,她何以能代表中国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说只有中华文明没有断层,其实只是历史没有断,文化已经断层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我们传承的一直是西方文明,无论什么都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我们正在丧失自己的民族个性,我们已经快不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了。”

……

网上对这种观点声讨的帖子虽然采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但持否定态度的占99%。当记者在做这个选题时,又有一位姓陈的观众打进电话,恰好谈的也是此事,他气愤地说:“这种观点确实太可笑了。现在我每晚都看青歌赛,对歌手的文化素质考试中还经常出现《论语》的知识,这说明无论你歌唱得再好,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根本不行。如果章子怡能和孔子相提并论,为啥不出有关章子怡的题?”

圈内人:

她仅是一个电影演员而已

张颐武教授的观点让网友反弹非常大,圈内人对此又如何看待?

“教授没准想炒作自己。”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知名导演谈及这一话题时称,“章子怡目前的确是中国最有国际知名度的演员,她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但无论如何,章子怡仅仅是一个电影演员而已,而孔子则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将两者相提并论的做法本身就荒唐可笑。”

随后,一位影评人称:“从最早穿红肚兜亮相国际舞台到最近穿阿玛尼礼服、满口英语出席奥斯卡,章子怡日益被国外观众接受,但是她这一形象本身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却越来越少。章子怡在《卧虎藏龙》中扮演的玉娇龙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审美取向,这一形象在中国国内很难引起共鸣。她不像‘大长今’,真正展示的是韩国国粹的东西,包括宫廷文化、美食、医疗,而章子怡演绎的都是虚构的传奇人物,因此,认为章子怡比孔子更能传播中国文化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章子怡的演技,《茉莉花开》原作者、著名作家苏童则非常坦率:“三年前,章子怡能演到这个水平,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我觉得,就目前而言,章子怡还不是演技派演员,她的演技还需要磨练。”

孔学家:

不具可比性!

对这个观点,孔学家怎么看呢?

曾在德阳文庙从事孔子研究工作、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章泽说:“孔子是圣人,章子怡是名人,两人根本不能做比较,他们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完全没有可比性。孔子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被后人世代供奉的圣人,他的思想、他的儒学等等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直到现在这些仍被我们所用,他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贡献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是能够被沉淀的,被后人所铭记的。那么作为名人的章子怡呢?从某方面讲,她也在推广中国文化,因为她的电影,她的名气,她为外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认识中国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但这个推广,只是某一方面的,不能与圣人相比。”

孔子后人

巧的是,昨晚孔子的“令字辈”后裔、现从事传媒行业的孔令琦来到了成都。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孔令琦表示了极大的不赞同。“章子怡代表的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她只是一个中国符号。”说到尖锐处,他反问记者:“请问章子怡到底有多少文化?她竟然代表中国文化?”

孔令琦告诉记者,章子怡确实在西方很受欢迎,“外国人喜欢她,是觉得她越来越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但这种形象中包含有太多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和曲解,实际上章子怡呈现给大家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内涵”。作为孔子的后裔,孔令琦称,将章子怡和孔子相提并论进行比较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作为北大教授,出现这样的观点真的让人十分遗憾”。

章子怡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到底是“推广”还是“代表”?截至记者发稿时,网上的讨论还在继续,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

人物链接

孔子(公元前55l-公元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他做过大夫,而一生主要是从事私人讲学。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有华人的地方就“孔子”烙印,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孔子所编,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孔子思想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西方学术界甚至有“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观点。

章子怡2000年被张艺谋发现并出演《我的父亲母亲》一炮而红,成为新一代谋女郎。因外形颇似巩俐,加之张艺谋的提携,她相继主演了《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一系列大制作影片,逐渐跃升至国际巨星,片酬以数百万美元计。现长年在好莱坞发展,成为在美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东方面孔”之一。

新闻链接

章子怡扬名国际历程

1999年担任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女主角,与周润发、杨紫琼搭档2000年与张艺谋一同携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参加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2000年度日本旬报最佳外国女演员奖

2001年2月28日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新人奖

2000年12月国际年青演员协会最佳女演员

2001年3月24日第十六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

2001年12月美国亚裔杂志当选美国最享盛名的亚裔

2002年5月2日美国旧金山政府确定此日为章子怡日

2004年出演好莱坞影片《艺伎回忆录》

2006年接连担任美国金球奖和奥斯卡颁奖嘉宾

2006年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

3楼
onedays88 发表于:2008/3/24 15:56:40
真正免费在线影院,收集最新最经典电影,每天都更新增加影片,影视资源最多最全
萧然电影免费在线,目前12000部在线电影免费流畅观看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5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39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