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争论:应不应该炮轰余秋雨?

1楼
冬去春来 发表于:2006/5/12 19:02:45

余先生,多大的事才有资格被炮轰?

5月2日晚,在第12届青歌大赛第二场决赛中,综合素质评委余秋雨点评过程中提及“仁者乐(lè)山”一词,遭到观众当场质疑和网友炮轰。4日晚,余秋雨回应读音一事:“多大的事啊,要用炮轰?”(央视国际2006年5月5日)

央视的青年歌手大赛,没有去看,余秋雨被河南观众当场揪错的新闻,5月4日的媒体披露后,看到了。 当时,没在意。学者读错字,尤其在电视直播现场,可以谅解。然而,央视网站的这则后续报道,虽然是文字新闻,相信读者也能想像得出来余先生在跟记者谈网友炮轰他读错字不屑的样子,不觉如鲠在喉,有话要说。

是啊,一个文化名人读错一个字的音,你说能有多大的事?但是,余先生恰恰忘记了自己客串的身份:“综合素质评委!”当您以学者身份挑剔歌手的毛病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什么就不能给您当综合素质的评委,看看您老的综合素质究竟如何?噢,您不小心把“仁者乐(yào)山”读成了“仁者乐(lè)山”,别人指正了,您即该虚心接受批评才是。遗憾的是,面对公众的炮轰,您如此不以为然,着实让人失望。

查了一下您的简历,今年您刚好六十周岁了吧。用孔子的话说,您已经到了“耳顺”之年。按照南怀瑾先生对“耳顺”的解释,到了六十岁的人,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该“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扪心自问,您做到了“耳顺”吗?

撇开这个不说,不管是您在2日的点评时还是4日的答记者问时,差错依旧。《论语》“雍也篇”中的原话是:“知者乐(yào)山,仁者乐(yào)水。”您说成了“仁者乐(lè)山”,这样说,纵使算不得“张冠李戴”,至少也是不准确的引经据典。其实,《王力古汉语词典》说得清楚:“乐”,读yuè ,指音乐,乐工,乐器;读lè,指愉快、快乐;读yào,指喜好、喜爱;读luò,指乐詑(落拓)。如果不是观众现场指出错误,敢问您有没有误导观众之嫌?

再则,您说“车(chē)水马龙”应该读“车(jū)水马龙”,好像也缺乏根据。“车”读jū,仅指象棋棋子的一种,其余皆读chē。“车水马龙”指的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出自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从这几个句子看,和下棋无关吧?

余先生,您说“多大的事啊,要用炮轰?”我想问的是,多大的事才有资格被炮轰?这些天,刘忠德先生因为对超女出言不恭,被炮轰得厉害,也没见他反驳说炮轰者没资格向他开炮。尽管我不主张火药味太浓的炮轰,但观众在媒介上咬文嚼字,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事,您应该趁此机会,让更多人的年轻人知道中国文化的渊源才是。拒绝炮轰,对批评不以为然,而且继续出错,这是什么样的器量啊?

如果炮轰能让更多的人有所受益,我觉得,名人的小事照样有被炮轰的资格。需要声明的是,本人没有炮轰余先生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刘海明)

2楼
冬去春来 发表于:2006/5/12 19:03:33

如此“炮轰”余秋雨是对名人的习惯性苛责

5月2日晚,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进行第二场团体决赛。余秋雨在点评歌手时说到“仁者乐山”,当时因将“乐”念成“le”,(应该念“yao”),当即遭到场外电视观众“炮轰”。 在“炮轰”者看来,余作为著名作家,现场评委不应该出现这样常识性差错。(《现代快报》5.4)

余秋雨这些年可谓红极一时,先是其代表作《文化苦旅》出版后,在国内引发了一股“文化散文”创作浪潮;接着是担任香港凤凰台嘉宾主持人,好评如潮;再接着是担任两届央视青歌赛评委,赞者如云。应该说取得这些成绩是与他个人的深厚学养、知识积淀分不开的。

但接着的问题是成名后的余秋雨的一举一动,如许多名人一样,也就不免引人注目,尤其又是名人,又在央视青歌大奖赛这样的公共场合,面对的又是数亿观众挑剔的目光。如此看来,因念错一个字而遭到“炮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苛责余秋雨,就说这“乐”字吧,我相信全国很多地方很多人都“le”、“yao”、“yue”“luo”不分,例如我的家乡安徽枞阳县,“欢乐”的“乐”读“le”,“音乐”的“乐”也读“le”,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家乡人不解两词所表达的意思。那为什么就没有人感到不可理解呢?而独独对余秋雨横加指责呢?

不难看出,除了余秋雨这些年太惹人注目外,在笔者看来,恐怕关键是对名人的苛责已成为我们的习惯性苛责,余秋雨只不过是这种“习惯性苛责”的牺牲品罢了。

在这种“习惯性苛责”“怪胎”下,名人就是圣人,不允许出半点差错,那怕念错一个字,也就不够登上一些人的“名人谱”,欲清出名人之列而后快。

就余秋雨的自身综合素质来说,我觉得还是很高的,不然央视何以两度引他“出山”,而且还任命他为歌手的综合素质评委。看过第十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人也许还记忆犹新,其对歌手综合文化素质的点评以及对歌手有关历史知识的传授,就很到位,不仅给歌手上了一堂及时生动的文化课,也使我等观众受益匪浅。

“做人要厚道”。这是这些年颇为流行的一句电影台词,只因念错一个字(说不定是余秋雨的一时口误或他说的是方言呢),就对余秋雨不依不饶,显然有失厚道。

(王志顺)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5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3.3671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