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近日,金陵晚报一则新闻,引来众多争论。一美院女生自拍下身,参加了在南京博物馆举办的名为“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对女生以自己下身之躯的照片来参展,有的人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就是不堪入目的淫秽之作,也有者一定程度上表示理解,认为应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作品。
性器官特写到底是不是艺术?
正方:不是艺术
美院女生拍完下体拍什么
作者:钟华
【 内容提要 】太多的道理我也说不好,我只是劝那些前卫的女生们,留点神秘感好不好!
2006年5月21日,成都美院的王承云老师带着他的20多位学生来到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实验空间”当代艺术作品展。
展览除了一些雕塑和图片作品外,其中不少作品是通过刻画人体繁殖器官和男女性关系等方式表达主题,意识大胆,前卫。在展览中一组摄影作品是通过各个角度拍摄的女性下体的画面特写。据观测应该是作者自己从镜中拍摄。而这组作品的本人,今年22岁的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大二的学生王桂权就站在一旁接受观众对作品的咨询。当市民问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作品时,她笑着解释说:“其实很简单,我最初我只是想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这是艺术吗?是我落后了还是时代变得太疯狂了?虽然我们现在不象以前那么保守了,但是,我还没有开放到这样的程度?况且,有些东西神秘了才有吸引力,把本来应该神秘的东西以艺术的名义变得直白还有意思吗?
女性的身体是美丽的,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我们见过太多的表现女性身体的艺术作品,有太多的作品是那么纯粹的美,不会让人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中国本来也是个非常传统的国家,别说拍女性下体,就是拍女性的裸体也是没有多少年的事,怎么一下子就成长的这么快,还自拍自己的这个本来隐秘的地方,不知道拍完下体还拍什么?
太多的道理我也说不好,我只是劝那些前卫的女生们,留点神秘感好不好!
反方:性器官特写为何就不能成艺术创作?
以生理反应对待艺术的“无知者无畏”
作者:旺才
艺术是什么?为什么事物投射在人心中的精神意向才是人类的审美情趣所在?这大概是一般人无法触及到的关于“艺术”认识本身的问题。
很不幸,在大众评论可以堂而皇之登上某些网站首页的网络时代,看到了众多对待艺术“无知者无畏”却庸俗不堪的霸语言论,在这些侃侃而谈者口中言辞激励的背后,却屡屡凸现了他们的无知。如果当代艺术语言形质的评论被这些不学无术的专栏作家、记者把持话语权,透过媒体和网站鼓动那些粗浅生理、不经大脑思考的的眼球骚动,整个民族的艺术欣赏水准和精神都将遭此屠害。可怕的是——这些无知背后却道貌岸然!
近日一则“一美院女生自拍下身”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原因是因为在南京举办的“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上,一副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的王桂权作品,激发了大众庸俗追逐的眼球。于是,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评论声——“身体的艺术,美得乱七八糟(博客网接晓君)”、“性器官特写何以成了艺术?(博客网徐彦)”,这些评论的共同点就是:不理解裸体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对“艺术”在现代发展的精神内涵和形势外延基本无知,但却通过直观的生理判断和猥亵的道德观以批判的语调占在高处作不可思议状,在他们眼中“艺术是高尚的”,是“很神圣的东西”,因此不要用性器官和他们理解不了的方式去“玷污艺术”。在他们的一遍惊愕哀嚎中,仿佛整个社会因为有了这样大胆而包容艺术的空间才“道德沦丧”,世风不古了。
奇怪的是,在中国,高雅艺术似乎和大众有天然隔膜,在北京和广州的一场场实验艺术展、现代艺术展、前卫艺术展...纷纷登场时,媒体和公众都抱着好奇和难以理解的心态一边旁观。艺术界因此有人叹谓,一场场的展览举办,到现场遇到的却基本都是差不多一个圈子里的人来来往往。但旁观者们却在一边自己按照想法琢磨艺术是怎么回事,他们没有主动去学习、试着去理解现代艺术发展和深刻寓意,只是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将一张张裸体、人体、艺术、行为艺术、实验艺术在网络中贴来贴去。
商业和娱乐网站的编辑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搜索网民对人体情色的各种惊愕反应,制作成让人瞠目结舌和难以理解的图片和标题,借以吸引点击和流量。在有关部门和团体组织发起“扫黄”和“文明办网”后,一些色情、准色情的网站内容被遏制,因此现在的大多媒体和网站利用“艺术”的名义,将一些普通人暂时不能理解的涉及人体、裸体的艺术现象大量集中,进行合法幌子下的情色炒作。于是,公众在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艺术”裸体中陷入迷乱,网站的炒作手法成功的让大众误解了人体艺术就是裸露、色情,在这当中,一些年轻人表现得更俗不可耐和激动地声讨。
南京大学美学教授潘知常先生认为,这种现象大概是“年轻人可能对现代艺术的内涵不清,以至于跟生活等同了”,“传统艺术更强调的是高于生活,而现代艺术更强调源于生活”,年轻人可能认为这些作品就是生活,没有看到内涵,所以接受不了”。网络上对当代艺术“审美”还是“审丑”的激烈评论,在于对艺术发展在不同时代的功能认识不清,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家吴翦对此解释得非常清楚——“现在艺术已经不纯粹是审美艺术了,它的审美功能已经被工艺品等代替,尤其当代艺术,它讲究的是对人内心深处想法的表达。对于当代艺术是否一定要通过裸体、性器官等这些极端方式表达,吴翦认为,可以,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
艺术在当代,成为了一门专业和复杂的创作、探索、传承的学术体系。西方经典的传统艺术(油画、雕塑...)表达中,人体和裸体的表达因其静态呈现的最美姿态,取决于柔和曲线弯曲的美感线条对比,舒展和修长的姿态配合各种神话、生活、宗教题材一直成为审美的标准。东方神秘主义传统中的佛教、女性题材(壁画、雕塑...)中裸体、人体也是如此。
在抽象艺术蓄积能量多年后,艺术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艺术就是审美”的观念逐渐遭到颠覆与悖逆。传统的美学诠释和美的分析被社会高速发展、技术的变迁突破,前卫艺术的兴起,伴随着新思维、新科技、新思想的蓬勃发展。于是,颠覆性的艺术观念往往成为人类最前沿的感性思维走在了大众前面。前卫、实验、行为艺术深刻的现实性摧毁了传统艺术的固有价值观,艺术更倾向于内心的、独立的、现实的、嘲弄的...以及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思考。艺术美学与哲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如国画、油画)也积极拓展各种表现和表达手法,或追根溯源寻求古人的反朴归真、或叛逆传统分道扬镳的“笔墨等于零”。艺术表现手法的种种扑朔迷离正深刻的从另一个角度来全面的诠释整个世界、人性、理想与社会。
在现代艺术不断的探索中,作为社会感性代表艺术“自我”个体的艺术家,也逐步形成分门别类的各种群体,他们之中有追求传统基础上进行突破的艺术家(如国画、新国画),有采用中西方各种民族不同艺术特点进行融合创作的艺术家,有倡导行动感染个体的行为艺术家、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艺术家...他们积极探索的背后是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文明交融和相互影响的大背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回头来看一些人心目中神圣的“艺术”,却相当狭隘和固执。当代艺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影响大众,但由于我们所处社会历来在教育中缺乏积累和基础,所谓的艺术特长也往往在狭隘的传统教条中自我封闭。因此一些具有艺术天赋者进入艺术院校后,却发现“艺术”本身的博杂与自我认识间存在的格格不入。
回头来看这个社会的“艺术”基础。追溯到五·四时代个体觉醒的革命时代,彻底否定传统成为风潮,但有意识的思想中却存在对现世政治的非难,因而“无边无际的自我形式叛逆”都在“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当中灌注了一种相应的思想情感方式”(罗素《西方哲学史》)。近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蓬勃兴起伴随着这个国家开放的脚步。但自毛泽东时代的个人神话和权威时代来临后,整个艺术界在革命的声音中陷入失去自我的沉沦而死气沉沉,官方体系对艺术文化的严苛控制,让那些受到特权阶级把玩欣赏的东西成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追捧和赐予奖赏。包容和前卫的艺术重要特性被权力把世界艺术发展和中国艺术发展之间隔绝了数十年,成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灾难,一直深刻的影响着今天。
在开放时代的文明劲吹下,新生的自由之风让艺术的审美回归人性,装点心灵。但也使艺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开拓与融合。伴随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商业化、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兴艺术利用人类最新的物质创造拓展空间,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商业化更让艺术走向的现实功用,对传统造成巨大冲击。
现代艺术和独立精神的思考息息相关,但由于国人在艺术教育中被人为和体制的惯性禁锢多年,文艺界、思想界、教育界和艺术界相互独立而泾渭分明。也造成了普通国人的艺术素养极其低下和庸俗不堪。新生代们被他们的造反的老子一辈的不学无术贻害而缺乏教养。按照我本人认为不过激的看法是“龙生龙,凤生凤,造反的儿子只想着洞”。在整个社会高高再上而缺乏实际的道德体系在文明的冲击下逐步崩溃的“发展阶段”。曾经压抑的性欲要么以火山般喷发而无所顾忌,要么以猥亵却阴暗的自我虐待表现出对“艺术玷污”的生理惶恐。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用色彩和光感的视觉冲击来诠释人体隐私而神秘的体位。这是现代艺术前沿的实验性探索——这是视觉抽象——视觉内涵和分析手法——如果您或他不了解在艺术史中解读作品的风格绝不可对号入座并且禁止避免对艺术的庸俗理解。那么,这个中国女生在艺术史上的神圣作品被社会意味的丑恶现实亵渎了。这是庸俗的网罗大众在媒体的商业阴谋喧嚣鼓噪下进行了一场低级狂欢。
谁是丑恶的,谁是美的?背后应该是一个民族对于艺术的无知尴尬和汗颜。在我看来,那个川音女孩的作品是比处女还纯洁的人体原始美挖掘出的伟大艺术精神意象。而社会对它的理解却用最龌龊的集体手淫去野蛮咆哮。
还停留在动物水平,难道这就是我们时代的整体艺术素质?
后记 :就在前天,我到中国美术学院06届毕业生作品展的布展现场和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在这些未来艺术家鲜活、大胆和丰富的创作中,我感到了这些后生身上蓄积的创造动力。出离于网络中无数低级评论的愤怒,写下上面感受。路还很长,在中国,艺术真正走向大众,也许不是几年十年的问题,而是一代两代的问题。
(北方网)
成都美院女生自拍下体图片登上艺术展
今年22岁的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大二的学生王桂权就是拍摄女性下体的画面特写的作者
王桂权自拍的女性下体照片
“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参展作品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除了许多人打电话来询问展览地点、时间以及是否需要门票外,多数读者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成都美院学生前卫作品展亮相南京
2006年5月21日,成都美院的王承云老师带着他的20多位学生来到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实验空间”当代艺术作品展。
展览除了一些雕塑和图片作品外,其中不少作品是通过刻画人体繁殖器官和男女性关系等方式表达主题,意识大胆,前卫。在展览中一组摄影作品是通过各个角度拍摄的女性下体的画面特写。据观测应该是作者自己从镜中拍摄。而这组作品的本人,今年22岁的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大二的学生王桂权就站在一旁接受观众对作品的咨询。当市民问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作品时,她笑着解释说:“其实很简单,我最初我只是想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一些观看照片的市民说,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的作品,但南京是个保守的城市,应该有很多人看不下去。
令记者感到吃惊的是,多数二三十岁的年轻读者表示非常不理解,甚至破口大骂,而有好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读者反而和声细语,坦然接受。而在热线来电中,只有两位女性读者发表了观点,其他均为男性。
要尊重艺术和思想自由
某先生(不愿透露姓名,50多岁,从事管理工作,也许会去看)
现在怎么什么都成艺术了呢?我都想不明白了。随心所欲的东西就是艺术?不过,这也是别人的自由,也不该去强求,毕竟存在就是合理的。我能接受这个行为,但是不是艺术还有待讨论。
陈先生(31岁,公司职员,会去看)
南京有不少人说看不下去,我觉得他们是伪君子,其实心里是想看的,南京有很多这样的伪君子。我就支持暴露,人的思路不应该那么狭隘,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开拓。它是不是艺术我搞不清,但应该能接受,我倾向于裸体主义,很多东西就该拿到太阳底下晒晒杀杀菌。
王女士(60岁,退休公务员,一定要去看看)
我想问问展览的时间地点,我很好奇。我挺想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到底什么想法。
某先生(不愿透露姓名,50岁,职员,会去看)
真善美是没有杂念的,这些只是反映了人的本性。
淫秽图片会污染眼球
某先生(30多岁,做装饰工程方面的工作,不会去看)
第一,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作品谈不上前卫作品。生活发展到今天,DNA都破译了,而这些老师和学生还停留在展示人体器官上,算什么前卫呀?你要放在5000年前,那现在被考古学家挖出来也许还能研究当时的前卫艺术呢。第二,这些小孩对生活对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受,就想通过一些做法去吸引眼球,这是社会的病态。这种表达美的方式我替他们感到悲哀,认为暴露就是艺术,那是愚昧。
管女士(30多岁,营销,坚决不看)
我看报纸看得脸都红了,她想表达什么自己都说不清,只为好玩,一点羞耻感都没有。没有思想,只是暴露。孩子要是问起来都不好回答。人体画展我能接受,但这个我不能接受,区别在于这个是没有思想内涵的,很黄。何先生(28岁,警察,不会看)
女生的照片称得上是黄色照片,我没看过这个画展,但我认为够得上扫黄打非的了。把下体放大从各个角度拍摄,肯定是黄色的。虽然披上艺术华丽的外衣,但在公共场合展出还是很淫秽的。
高先生(43岁,外科医生,不会看)
所谓的艺术家黔驴技穷了,这是对人体艺术的亵渎。
南博展这个,有点荒唐
李先生(40多岁,经商,坚决不看也不能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
这种作品展出来不符合民风吧,这不是性骚扰吗?在你自己的地方随便你怎么玩,但是在公共场所展览就是表现社会不文明。要在医学院我还觉得正常呢。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坚决不要看这种展览。
苏先生(不会看)这根本不是艺术的东西,艺术不是这么直白的,上不了艺术的台面。我经常看一些展览,在南博看过不少书画名家的作品展览,但是这种所谓的艺术我是看也不会看的。
季先生(可能会看)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是正常现象啦。我18年前就在北京展览馆看过这样的展览了,大家都排队进去,人山人海的,我还买了作品呢。但是听到在博物院展出我还是很吃惊,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策划方反应: 看多了就习惯了
采访对象:王承云(“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的总策划)
在展览的第二天,记者带着读者的争议和讨论再次采访了王承云老师。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和南京的朋友一起吃饭,当听说读者有些激烈言辞时,他笑着说:第一次看一定会不习惯,看多了就好了。”王承云认为,本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很有想像力的艺术作品,包括广受非议的软雕塑和女生自拍作品。“用软雕塑做东西是没有限制的,可以做嘴巴、鼻子、水果、植物……所有题材都可以,当然就包括人的生殖器,这是很正常的呀,也很好玩。如果有人认为这很肮脏,我觉得那是他把人体的器官想象得太阴暗了,这完全没有必要。”在本次南京的展览中,对于展馆的布置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进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讨论之中来,对此,王承云和他的学生们感到有压力吗?“完全没有,我从来都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除非公安局来撤我的展览,否则就算只剩一幅画,我也要展到最后那一天。”艺术家看法:
南京有过更大胆的尝试
采访对象:吴翦(36岁,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现从事当代艺术工作。作品曾参加过法国双联艺术展。)
记者联系到吴翦时,他正在和几个搞当代艺术的朋友聊这场展览和女生自拍的作品。
作为同行,吴翦觉得没必要把目光聚焦在这件作品本身,而是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这幅作品背后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更夸张的表达方式我们都见过,如果作品中的内涵和想表达的内容很打动人的话,就是成功的作品。”据了解,南京也曾搞过比“女生自拍”更大胆的当代艺术创作,可能因为当时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进行,所以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现在艺术已经不纯粹是审美艺术了,它的审美功能已经被工艺品等代替,尤其当代艺术,它讲究的是对人内心深处想法的表达。对于当代艺术是否一定要通过裸体、性器官等这些极端方式表达,吴翦认为,可以,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
对于读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吴翦也是深有体会,“我们在搞作品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但是慢慢总会好起来的,以前的女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敢出门,现在基本上是露得越多越时尚,这中间总有一个发展过程。”美学教授分析: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宽容
采访对象:潘知常(南京大学美学教授)
针对本报热线中的“怪现象”:年轻读者很激动地声讨,反而是年龄偏大的读者相对平和。记者采访了潘知常教授。
初听这个现象,潘知常也觉得很奇怪,后来分析了一下,他认为年轻人可能对现代艺术的内涵不清,以至于跟生活等同了。
他简单叙述了现代艺术跟传统艺术的区别,“艺术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传统艺术更强调的是高于生活,而现代艺术更强调源于生活。”现代艺术就是要在生活中发现你没有发现的东西,其实生活中任何部分都是有内涵的,换一个角度把它挖掘出来。“年轻人可能认为这些作品就是生活,没有看到内涵,所以接受不了。”老年人接受这些作品,潘知常倒不认为是因为他们理解了前卫艺术,“他们可能有更多的经历使得他们开始宽容。”在之前的几十年生活中他们也许对新事物批评过很多次,但结果发现无效,于是开始学会接受。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