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侯勇
拙文《中国印章艺术可以“申遗”》在《书法报》上连载以后,引起篆刻界的广泛关注。近日,笔者(简称“笔”)就“申遗”课题采访了著名篆刻家苏金海(简称“苏”)先生,摘要如下:
笔:苏先生是否注意到近期《书法报》上对中国印章艺术“申遗”的有关论述?
苏:那篇论文我看到了,立意新颖,论述透彻,不错。
笔:我是想请您就“申遗”课题本身发表高见,或者直白点说,您是否赞同中国印章艺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
苏:赞同,当然赞同。中国印章艺术申报“非遗”意义深远,值得提倡。而“申遗”的意义恐怕要比你文中论述的要深远得多。比如,篆刻艺术人才危机业已呈现,情况堪忧,却又没引起足够的警觉。
笔:请您具体谈谈此危机的表现和根源。
苏:其根源是篆刻艺术人才的萎缩,最明显的表现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印人没有跟上来,继而形成了人才阶梯上的巨大断层。
笔:症结何在?
苏:社会文化变革的影响和教育模式的限制是造成篆刻艺术人才危机的主要原因。了解篆刻艺术发展规律的人都知道,篆刻家的成长需要长期的磨砺和潜心的劳作,也不容易“出来”,即便做出了成就,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不及书画家。庸俗点说,具有同等知名度的篆刻家比书画家在经济回报上相差甚远。而且绝大多数的篆刻家都散落在民间,书画院、美术馆之类的文化事业单位也很难有篆刻家的一席之地。这就导致了许多本可取得更大成就的篆刻家纷纷改行,这不能不说是印坛的巨大损失。再者,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获得一纸文凭或学得一技之长,可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前程,那么,谁还会以十数年的劳作去奔向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呢?
笔:高校扩招自然包括艺术类院校,不是也可以为篆刻艺术储备人才吗?
苏:但艺术院校并没有独立的篆刻艺术科系,在课程设置中只是将其作为书法、绘画专业的辅助科目。现实情况是,在数年的大学学习时间中,用于篆刻艺术教学的时间加起来不过数月而已,怎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篆刻家!
笔:先生有何良策可迅速改观之?
苏:我有两点建议:就是以中国印章艺术“申遗”为契机,首先设立全国性的篆刻组织——中国篆刻家协会,这样可以提高篆刻家的社会地位,留住人才,在日本已有先例;再者,希望成立国家级的书法专业院校,在其中设立篆刻艺术科系,或者在现有的艺术院校中筹建此专业,这样,既可培养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又可使散落民间的篆刻家能有切实的社会保障。
笔:对,如此可以形成篆刻艺术人才培养良性循环的格局。感谢您对篆刻艺术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