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 李刚田
篆刻的章法其实就是方寸印面上轻重疏密、斜正方圆、开合聚散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篆刻的基本素材是篆书,篆法就是一个个的小章法,章法是每个字篆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全印的大章法是由每个字的篆法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组成的,每个字的篆法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全印的大章法。一个字独立的篆法美的价值必须在全印的大章法中体现。有时单就一个字的篆法看,或许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而在章法的大环境中,这种“不完美”恰恰是必要的,生动的章法往往是几个看来“不完美”的篆法通过相互依存而形成势态的完美,如只聚焦于每个字篆法的独立完美,则大的章法往往会均散平庸而缺乏震撼力。所以,在讨论每个字篆法的时候,必将涉及这个字所处的章法环境。
笔者创作“雕琢复朴”(图1)这方印,如四字全依《说文》篆法,印面会均满而无空透之处,于是将“朴”字选用了一个同于今天简化字的篆法,而此篆法汉印中早已有之,形成了印面中心空透,“卜”部一小横作屈曲变化,以使空处有物,印面静中增动。如单就“朴”字篆形来看,似乎不大完美,而印面四字相配,神采出矣。此法在汉印中也能见到,如“关外侯印”(图2)中“外”字逸笔草草,以轻灵的篆形与其他三个字方正的篆形形成对比之美,显得既稳重,又空灵。
再举一组三方印例,都是通过选用较简的篆法而使印面产生变化的。“张雷私玺”(图3)为来楚生所作,“张、雷、玺”三字取平直方正之形,并且相互贴近,融成一片,而“私”字篆法省去“禾”部,此篆法为古玺印中所见,汉印中没有,以古玺篆法施入汉式印面,得到了印面一角的空透,“”字线条稍加圆曲,灵活其间,在全印的静中增加了动感。此印在姓名之后加“私玺”二字,是为完成作者设计的章法构图,如不加“私玺”,则完全是另一种章法形式了。这种章法形式在古玺印中并不鲜见,古玺印“□内师玺”(图4)一印,“师”字篆法省去“”旁,取用简化篆法之形,使印心顿生空灵,印面边框的方正、其他三字的稳重与“师”字篆法形成动静疏密的对比,使全印鲜活起来。笔者所作“旷朗无尘”(图5)四字印,其中“无”字用了与今天简化字相同的篆法,此篆法汉印中已有,同上举两方印例一样,印面求得了三重一轻的对比效果。“无”字末笔屈曲于空处,以求动感,“朗”字“月”部稍作圆曲,以与“无”字末笔之圆曲形成呼应关系。如“无”字取用《说文》中较为繁复篆法,此印会蹈入平庸之中。
另一组四方印例,都是取外实中空、外静中动的章法。邓散木“风灯吹阴雪云门吼瀑泉”(图6),篆法富于装饰之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云”字。“云”字未用《说文》中小篆的篆法,而是省去了“雨”部,取用了《说文》古文的篆法,求得印心空阔,“云”字以曲线流动于空阔处,富于动感,与周围诸字之茂密平直形成对比之美。独立去看此印中有些字的篆法未必完美,而印面十个字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达到一种完美。然而此安排痕迹明显,有些局限如“吹、吼”二字的两个小圆圈,在印中显得过于小巧,过分的装饰必然是以损失书法美为代价。再则“云”之圆转与四周之平正对比有些突兀,此为美中不足。然而加强装饰之美正是邓散木的风格,这种对篆法、章法的惨淡经营正是作者的技术特点所在。齐白石“何要浮名”(图7)就远比邓散木的这方印自然、本色得多,“名”字用了楷法入印,“口”部撑满下部,“夕”部向左下滑落,自然形成印心空白。全印线条方折交错,疏密相映,于平实、自然之中见奕奕神采。笔者所作“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图8)九字印,每字占地略为均等,基本上采用汉式。全印并无太多出奇之处,唯九字的中宫“万”字选用了同于今天简化字在汉印中已有的篆法,如此安排,在四周的密实中辟出了一块空地,使“万”字的弧线自由舒展其间,在印面的沉重之中平添些许轻松。其实,这种外实中空的章法安排源本古玺印,“陈之新都”(图9)一印,四字沿印面周边安排,自然留出印心空白之处,此为古玺印中常见手法,古人或无意于章法安排,只是一任字形大小沿印面四周去安排,印面空处自出。今人在篆刻创作中,从这类古玺印中梳理出一种章法形式,但不可生搬硬套,要以自然为上。
这种外实中空的结构在书法中也常见,如颜真卿的楷书结构,汉《张迁碑》、《衡方碑》的隶书结构,其特点也都是外实中虚,静中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