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
发展的有机结合,在迅速扩大社会经济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质量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动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立足以质取胜战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具体要求,也为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质监系统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提升质监水平,服务科学发展”这一质量工作思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质监工作总体要求是合拍的,突出了实践主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首先,质监工作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主导产业,抓主要产品,对产业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其次,质量监管从整治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着力整治那些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从根本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其三,坚持以质取胜,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计量惠民活动,着力解决产品质量突出问题,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体现了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其四,质量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政策、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通过统筹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作用,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联动共赢的格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二、**质监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先天发育不良。就**市质监局而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20年前。1984年,县级**市成立计量所,隶属科委管理,为股级事业单位。1985年又在科委内设计量科(副科级),管理计量所,科所合署办公,核定行政编2名,衡器检修人员若干名。1988年7月,在计量科基础上,成立**第一个县级技术监督局——原**市技术监督局,副科级事业单位,仍隶属科委。1996年,在机构改革中,划归经贸委管理。1998年撤地设市后,成立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县级技术监督局整建制撤并。2000年体制上划,新组建质量监督检验与计量测试所,分流了原计量所部分人员,另有15人经考试充实到局机关。同时,原属劳动部门管理的市锅检所整建制划入。2004年随着行政区域划分,原属**市管辖的灵武、中卫、中宁三县(市)划出,形成现有格局。各县(市)局发展轨迹与县级**技术监督局大同小异,个别县局直到体制上划时也未组建过技术监督局这样的机构。工作始终停留在修秤校天平的层次,人员情况也较复杂,非专业人员多,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差,时至今日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支撑是质检部门有别于其他市场监管部门的优势所在。从**市局直属的两个技术机构来看,市锅检所始建于1985年,从建所之初即严把进人关,经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市质计所虽然起点较高,但人员结构却极不理想,业务工作空白很多,常规检验检测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目前工作任务的需要。**市质监局建局虽晚,但在过去的十年中能够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在困境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切实履行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质监工作体系,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扩大结合点,全面实施质量振兴工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程、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和效能建设工程,努力推动质监事业稳步发展,为**经济振兴、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局党组领导班子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
发展的有机结合,在迅速扩大社会经济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质量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动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立足以质取胜战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具体要求,也为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质监系统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提升质监水平,服务科学发展”这一质量工作思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质监工作总体要求是合拍的,突出了实践主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首先,质监工作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主导产业,抓主要产品,对产业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其次,质量监管从整治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着力整治那些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从根本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其三,坚持以质取胜,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计量惠民活动,着力解决产品质量突出问题,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体现了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其四,质量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政策、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通过统筹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作用,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联动共赢的格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二、**质监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先天发育不良。就**市质监局而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20年前。1984年,县级**市成立计量所,隶属科委管理,为股级事业单位。1985年又在科委内设计量科(副科级),管理计量所,科所合署办公,核定行政编2名,衡器检修人员若干名。1988年7月,在计量科基础上,成立**第一个县级技术监督局——原**市技术监督局,副科级事业单位,仍隶属科委。1996年,在机构改革中,划归经贸委管理。1998年撤地设市后,成立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县级技术监督局整建制撤并。2000年体制上划,新组建质量监督检验与计量测试所,分流了原计量所部分人员,另有15人经考试充实到局机关。同时,原属劳动部门管理的市锅检所整建制划入。2004年随着行政区域划分,原属**市管辖的灵武、中卫、中宁三县(市)划出,形成现有格局。各县(市)局发展轨迹与县级**技术监督局大同小异,个别县局直到体制上划时也未组建过技术监督局这样的机构。工作始终停留在修秤校天平的层次,人员情况也较复杂,非专业人员多,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差,时至今日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支撑是质检部门有别于其他市场监管部门的优势所在。从**市局直属的两个技术机构来看,市锅检所始建于1985年,从建所之初即严把进人关,经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市质计所虽然起点较高,但人员结构却极不理想,业务工作空白很多,常规检验检测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目前工作任务的需要。**市质监局建局虽晚,但在过去的十年中能够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在困境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切实履行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质监工作体系,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扩大结合点,全面实施质量振兴工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程、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和效能建设工程,努力推动质监事业稳步发展,为**经济振兴、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局党组领导班子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
发展的有机结合,在迅速扩大社会经济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质量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动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立足以质取胜战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具体要求,也为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质监系统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提升质监水平,服务科学发展”这一质量工作思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质监工作总体要求是合拍的,突出了实践主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首先,质监工作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主导产业,抓主要产品,对产业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其次,质量监管从整治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着力整治那些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从根本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其三,坚持以质取胜,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计量惠民活动,着力解决产品质量突出问题,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体现了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其四,质量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政策、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通过统筹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作用,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联动共赢的格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二、**质监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先天发育不良。就**市质监局而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20年前。1984年,县级**市成立计量所,隶属科委管理,为股级事业单位。1985年又在科委内设计量科(副科级),管理计量所,科所合署办公,核定行政编2名,衡器检修人员若干名。1988年7月,在计量科基础上,成立**第一个县级技术监督局——原**市技术监督局,副科级事业单位,仍隶属科委。1996年,在机构改革中,划归经贸委管理。1998年撤地设市后,成立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县级技术监督局整建制撤并。2000年体制上划,新组建质量监督检验与计量测试所,分流了原计量所部分人员,另有15人经考试充实到局机关。同时,原属劳动部门管理的市锅检所整建制划入。2004年随着行政区域划分,原属**市管辖的灵武、中卫、中宁三县(市)划出,形成现有格局。各县(市)局发展轨迹与县级**技术监督局大同小异,个别县局直到体制上划时也未组建过技术监督局这样的机构。工作始终停留在修秤校天平的层次,人员情况也较复杂,非专业人员多,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差,时至今日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支撑是质检部门有别于其他市场监管部门的优势所在。从**市局直属的两个技术机构来看,市锅检所始建于1985年,从建所之初即严把进人关,经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市质计所虽然起点较高,但人员结构却极不理想,业务工作空白很多,常规检验检测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目前工作任务的需要。**市质监局建局虽晚,但在过去的十年中能够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在困境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切实履行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质监工作体系,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扩大结合点,全面实施质量振兴工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程、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和效能建设工程,努力推动质监事业稳步发展,为**经济振兴、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局党组领导班子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系统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合、与满足干部职工期待不相协调、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以科学发展的标准衡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重监管、轻服务,存在着管理体制机制和服务对象相互衔接还不到位;履职能力、服务能力、自身发展能力与不断调整的经济结构和扩大监管范围需要
还不相适应;工作不深、不细、不实的问题依然困扰着质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但在执行上级重大工作部署和有效落实上还有差距,强调发展速度多,强调发展质量少;强调发展规模多,强调发展效益少,创新意识还不强。三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把握还不够系统。局党组领导班子虽然建立了一整套学习制度,多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座谈讨论和深入分析,但关注近期阶段性实际工作多,集中研究谋划长远可持续发展不够。对质监工作如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站位不高、眼界不宽、思路不广。
三、提升质监水平,服务科学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质量工作,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待和审视质量工作,把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衡量和评价质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要根据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改革质量管理体制机制,改进质监工作方式方法,使质监工作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能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科学发展的实践;就是要增强服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意识,高举质量振兴旗帜,以质量保障安全,以质量促进转型,以质量服务和谐,以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为推动质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扎实推进质量兴市战略。质量兴市战略是我们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深刻认识**市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全市质量工作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战略举措,要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质量管理政策支撑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强化质量意识,营造追求质量卓越的浓厚氛围;加快研究制定实施质量兴市的检查考核指标体系,重点是要完善对各县(市)质量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树立质量标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质量兴市战略稳步扎实推进。
(二)大力推进名牌战略。要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产业政策,以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坚持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团,积极争创名牌产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引导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企业和行业流动集聚,帮助名牌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
(三)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标准是质量的基础,质量是标准的表现形式。为充分发挥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要围绕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组织宣贯涉及节能、环保、安全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节能标准;要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增强我市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围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完善主导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和良好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重点在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开展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推行服务标准化管理,提升服务业质量,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坚持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产品质量,主体在企业,质量出问题,根子也在企业”。因此,必须要抓住企业生产这个根本环节,坚持从源头上严把产品质量关,要强化企业自律,要求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把提高产品质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和责任;监督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强乳制品质量监管,查找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改进,切实抓源头,监督企业把好原料进厂关、生产环节关和产品出厂检验关,做到环节相扣,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深入扎实地推进“质量兴企”工程,强化质量经营理念,完善质量分析制度、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和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降低质量风险和质量损失。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制度,为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五)加强质量专业人才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要把人才队伍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作为事关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强质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热爱质监事业、精通质量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检测力量布局,合理配置检测资源,努力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重点突出、技术先进、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检验检测机制网络和运行体系;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监督抽检覆盖面,增强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努力营造质量工作的良好氛围。着眼于普及质量知识、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法制观念、营造质量工作良好氛围,大力加强质量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宣传质量基础知识,宣传质量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曝光质量违法问题,揭露制假售假行为;利用“3·15”、“质量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使质量知识、质量观念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生活,努力形成政府和企业重视质量、新闻媒体宣传质量、人民群众关注信赖质量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