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隔雨望红楼散文

1楼
haocnric 发表于:2008/12/31 13:56:08
隔雨望红楼散文


这里有许多的朋友,有许多的散文高手。贴几篇旧作,向大家学习。
  
  
  百年巴金
  
  
  在一个小城里想起一个大师,似乎并不遥远。
  
  今年深秋的文坛一样色彩斑斓。巴金老人的百年华诞再次拉近了文学与大众的距离。举国上下为之振动,尽管巴金曾一再表示反对祝寿,但各类简朴而高雅的活动仍频见报刊,纪念文章铺天盖地。相信大多数人并不曾见过巴金,但这个名字如此熟悉,就像阳光与雨露,触手可及。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就是伟人,其精神充塞天地,如睹其面,如聆其音。尽管此时的巴金缠绵于上海的病榻上,曾经勃发的生命陷于维谷,一百年的风雨只在他的下与梦中。上海华灯齐放,也许还不及他这一盏,几十年来照亮中国文坛与心灵的一盏明灯。
  
  小城的书店里能看到《家》与《随想录》,巴金的两部传世之作,一部早年摆脱樊牢的抗挣,一部晚年反省人生的悔悟。及中学时读过的《爱情三部曲》,恍恍如同隔世,一个爱好文字的少年仰望一位大师,只记得一灯如豆,四野寂寂,虫鸣悄悄,初遇大师的心境可想而知。印象最深的是大学年代读《寒夜》,厚重的门窗隔开重重绿荫,陈旧的校园在三月的雨季里静穆,掩卷怅望,如睹风雨如磐的夜色,忧国忧民的良心。
  
  只到如今,并未曾读毕巴金全部著作,这位老人留下浩瀚的著作,是中国二十世纪的镇宅之宝,读不完没关系,记住曾有过的感动就可以了。这一排著作放在那里,就是一垛坚韧的城堡,雉堞危耸,高扬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大旗。中国现代文学馆门锁拉手,便是巴金的手模,叩门而入者,便是与巴金握手相逢了。
  
  一九九六年贾平凹南游江浙,于杭州西湖拜见巴金,在草坪上为巴金推轮椅一圈,曾浩叹一代伟人年过九十如此衰老。那时的巴金表情已不生动,曾经的风华正茂,才气纵横,怎能不令人浩叹。巴金自己说过,长寿是一种惩罚。他经历了世纪风雨,早已彻悟了人生。但他的长寿对于中国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幸福,如同堂上有位德高望重的祖父,他慈悲的光环熠熠生辉,可以给晚辈无尽的荫泽。时光无情,让英雄老去,让一个时代老去,但他的读者一茬老去,一茬又青。
  
  当年读《怀念萧珊》,巴金缓慢而深情的叙述让人清泪盈眸。晚年的巴金繁华脱尽见真淳,无意为文,出口成章。走入大家境地,就这样如日月行空,江河泻地。“把心交给读者”,这是巴金的信条。他从封建家族的深宅大院中起身,一直在寻找心灵的慰籍,远航异域,看海上日出,在海上回首,寻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一生充满激情,他晚年的回忆,交给读者的不是哀伤,而是冷静的力量。他以文为生,拒领国家俸禄。心已交给读者,遑论身外一切?
  
  音像的时代,文字的魅力似乎微弱。但文字是通灵的,仓颉造字时,天地惊,神鬼泣。巴金笔底风雨,纸上烟云,日月同辉。一百年老去的是生命,百年后长青的是文字,以及里面与读者亲近的温和气息。
  (此文曾发表于宿迁日报)
  


转自: http://www.ic37.info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5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