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2009年考研政治终极预测(上)

1楼
全脑通 发表于:2009/10/16 22:06:12

专题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解题思路】

1.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确定的趋势。但是,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人们在工作中应该立足必然性,利用偶然性,通过偶然把握必然,使我们的行动更具自觉性。①偶然往往是认识创新的向导,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②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应该在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量日常特别是非日常的偶然事件中表现出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2)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中国政府近年来危机管理的实践表明,危机管理中一般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即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危机管理在哲学上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及时认识、控制坏的可能,把坏的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坏的可能向好的可能转化,使好的可能变成现实。例如,禽流感危害人类是坏事,但是,禽流感发生以后,人们对食用家禽“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进而对食用各种野禽鸟类“望而却步”,为人类保护、爱护鸟类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坏事变成好事。(3)离开必然性讲偶然性,是非决定论,否定必然性,将导致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离开偶然性讲必然性,又会产生机械决定论和思想上的专制主义。(4)政府危机管理要求强化预警机制,立足必然性认识,预防偶然性事件的危害。

2.政府危机管理中的现实性与可能性。(1)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的是现实的事物与可能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转化过程。现实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现实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现实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客观事实、现象的综合。可能性是现实事物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可能性与现实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范畴,具有明显的区别,我们不能把可能性与现实性混为一谈;②可能性与现实性又紧密相连。可能性包含在现实之中,是没有展开的、没有实现的现实;现实性则是已经展开、已经实现的可能,同时又孕育着新的可能。所以,没有现实性也就没有可能性。反过来,没有可能也就没有现实;③可能性与现实性又是相互转化的。现实的发展是不断产生可能、可能又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可能与现实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川流不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在当前也是一种可能性,经过艰苦努力,这个可能性就会变为现实性。危机管理能否做到未雨绸缪、万无一失,在当前也只是一种可能性,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艰苦努力,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3)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方法论意义:掌握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就要努力在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转化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①在实现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转化的条件性,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可能向现实的转化;②既要注意可能与现实联系的复杂性,又要争取最好的可能。这里不仅存在着多样性,而且存在着好与坏两种对立的可能。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不利的条件,力争实现好的可能;同时又要未雨绸缪,防止坏的可能向现实的转化,并做好应付这种局面的充分准备。

专题二 从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

【解题思路】

1.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华尔街金融危机表明,美国为代表的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可以通过改革和调整一次次缓和这些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反而使这种矛盾扩及全球范围,具有传播更快、周期更短、破坏性更强的特点。

2.华尔街金融资本家贪婪与欺诈的根源:华尔街危机突显了金融资本的贪婪和欺诈,攫取最大利润是由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所造成的,华尔街金融资本的贪婪与欺诈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而不是什么“道德批判”的问题。

3.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华盛顿共识”的失败,都是“华盛顿共识”惹的祸:“华盛顿共识”: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牵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参加者来自拉美国家、美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会议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条政策主张,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要观点:①主张非调控化,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过分纵容投机。②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③主张全球自由化,维护美国主导下的自由经济,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主张福利个人化,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反对福利国家。美国过分崇拜市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放任过度的市场投机,是导致华尔街危机的直接原因。格林斯潘在任职美国联邦银行储备局主席期间,始终认为银行家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自然可以形成市场有序化,拒绝对金融创新进行监管,除了利率调整以外,反对政府以其他手段干预市场。格林斯潘公开认错,同样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失败。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双重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由于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与强化,导致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运行机制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础。②私人垄断资本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尽管普遍采取股份制形式,但控股权始终在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中,他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本性没有改变,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改变。③国有经济成分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它采取什么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提供必要条件的。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在保证垄断资本家集团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过程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国家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调节,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扩大国内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③国家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高新技术,兴建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高级化。④国家协调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垄断资本内部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使他们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资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⑤通过社会福利和收入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总的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这表现在:①国家干预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②国家调节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消除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破坏和经济结构的失衡。③国家干预经济不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问题,不能消除大量贫困问题,不可能消除垄断资本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的阶级对立。④由于国家干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因而也就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5.我国宏观调控与美国救市的国家干预的区别与联系:(1)一方面,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①国家政权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调控为公,执政为民;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维护垄断资本利益,政党更是公开代表特定的利益集团。②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在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决定了不但要想完成发达国家里那样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充分就业等目标,还需要着力于培育完善成熟的市场法律制度和秩序,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③手段重点偏向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间接的主要经济的、法律手段来调控,行政方式也很少,而我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的行政调控方式仍大量存在,经济间接调控有所增强,法律调控还相对比较少。④调控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掌握国民经济命脉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主要是私有经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来调控宏观经济。⑤调控的目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调控主要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促进经济增长,目的是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干预目的则是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垄断地位,剥削广大劳动大众,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正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所在。(2)另一方面,两者的相同之处是:①相似的国家社会经济目标。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目标的共同点在于都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制度、法律保障,解决市场缺陷导致的经济失调。实施的干预和调控政策目标,都是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等,最终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②手段类似,均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都强调自由的市场,强调市场竞争,认为自由的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并遵循“尽可能市场,必要时国家”的原则。但没有绝对地强调市场的唯一作用,而认为在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应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运用税收、财政支出、利率等经济杠杆,以及法律手段调节经济,使之按正确轨道运行。③发达国家和我国都是私有和公有共同存在的混合型经济。此外,布什与奥巴马的“救市” 举措虽然在金融垄断资本与中产阶级及一般蓝领工人之间存在着政策重点的不同,但总体上都是把国家机器变成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理想的总资本家”,都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都是为维护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而不得不采取某些“社会主义政策”的形式,不可能也不会去改变垄断资本私有制,甚至还力图维护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体制,还以“自由市场”原则拒绝一些针对华尔街金融资本体制的重大改革主张。

6.在宏观调控中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机制的框架也已初步建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日益显现,企业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2)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转型也遇到了相当难题和困境。主要表现为制度的基础设施(主要指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和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政府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控制着主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企业;在收入分配中严重存在着不规范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机会不平等、权利和权益被侵犯,造成了社会的公正问题;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和地区被边缘化,收入差距拉大,而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和国有企业,使原本就匮乏的二次分配资金与需求形成更大缺口,由此造成了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同时公众对政府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能力很不满。(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建立和维护支撑市场机制的制度基础设施,如法律体系、信用文化和市场监管等;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由于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运用税收实施二次分配,以减少社会成员、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善社会公平;运用货币、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和相关的法律手段对市场实施干预,以减少由于市场机制缺陷而产生的经济周波震荡。(4)目前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不仅负有破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使命,还要承担起填补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替代职能同时对社会公正、公平有更多的关注。(5)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政府“宏观调控”和相关的政策的运用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问题,表现为:一是过多地使用了行政的手段和直接的方式,二是把经济周波问题和结构问题混同在一起。政府实际上扮演了裁判员和运动员两个利益相互冲突的角色,这不仅会削弱政府制定规则、维护秩序的能力和权威,由此产生的行业垄断、特许专营会破坏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原则,而且形成了设租、寻租的土壤。

7.结合美国金融危机,分析应该怎样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必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但宏观调控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立足于市场机制的基础;还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权力监督与信息公开,防止国家调控中的寻租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不能照搬照抄美国的模式,而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既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又把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机制、企业行为、经济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与非公经济讲求效率的优势,防止权力寻租,防止权力集中,防止权力低效。

8.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1)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的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不同,产业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2)金融资本。亦称“财政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成长的资本。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银行由担任支付的简单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掌握和支配国内绝大部分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3)金融资本以工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为基础,又以银行资本分割剩余价值为手段,并且在银行资本的基础上,制造种种金融创新、金融杠杆、金融衍生品的复杂金融投机手段,不但拼命掠夺现在的剩余价值,而且疯狂追求未来的剩余价值,在远离产业资本、工业资本的金融衍生品的领域中,制造种种“一夜暴富”的神话,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基本来源,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反映了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极端疯狂与极端破坏性。

9.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虚拟资本: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存在的资本。以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与投入企业的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实际资本不同,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发挥作用。它是作为实际资本的“纸制的复本”,本身没有价值,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信用工具。它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筹集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过热,价格暴涨会导致虚假繁荣,形成“经济泡沫”。一旦价格暴跌,造成信用梗塞,则给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在股市中,大资本家往往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势人为地操纵股票价格,驱使某些股票价格大涨大落,从中投机以达到大量敛财的目的。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专题三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

【解题思路】

1.格鲁吉亚的战略地位。格鲁吉亚是著名的北高加索三国之一,是北控里海、南临黑海的战略要地。中世纪以来,高加索地区就是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长期争夺的是非之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绕过俄罗斯把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的咽喉要道,而且南下可以威慑伊朗、巴基斯坦以及整个中亚地区;是欧美在独联体国家搞颜色革命的“样板国家”之一,也是北约进一步东扩,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战略前哨国家。

2.俄罗斯的内政。在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在国内打击寡头资本,重新实行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等战略资源国有化,加强中央集权,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社会稳定与国家稳定,强调主权民主和中央集权下的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了一条俄罗斯特色的发展道路。

3.俄罗斯的外交。俄罗斯在普京执政以后,调整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力图稳定独联体,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与欧美的新型大国关系。俄罗斯强调对美国的新型伙伴关系,但又坚决抵制美国对俄罗斯的遏制政策;强调融入欧洲但又力图确保俄罗斯与欧盟的平等伙伴地位,同时强化俄印关系,积极推进中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改善俄日关系等,俄罗斯普京外交的根本目标是力图恢复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地位,要使俄罗斯成为世界多极政治中的重要一极,而且试图以石油、天然气等作为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的主要战略手段。

4.法国总统萨科齐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达成的关于俄格冲突的六点协议:(1)放弃使用武力。(2)彻底停止所有军事行动。(3)为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开绿灯”。(4)格鲁吉亚军队回到自己的常驻地点。(5)俄罗斯军队返回开始军事行动前的位置,在国际维和机制形成之前,俄维和部队采取额外安全措施。(6)就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未来地位及安全保障途径问题展开国际讨论。

5.欧美对俄政策。西欧、美国既有与沙俄帝国长期争夺欧洲主导权的共同争霸经历,又有与前苏联长期冷战的外交实践。所以,在苏联解体后,欧美一方面乘机尽可能压缩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推动独联体的解体进程,千方百计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企图使俄永久成为二三流国家或成为融入欧洲的小伙伴;另一方面,又力图以西方价值观改造驯服俄罗斯,设法在俄罗斯建立亲欧美政权。

6.美国在东欧的反导计划。自里根总统1983年提出太空导弹防御计划以来,美国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导弹防御系统。布什总统2000年上台后,退出了与俄罗斯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把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作为国土防卫的首要任务之一。东欧反导系统就是其全球反导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包括在波兰建10个导弹拦截装置以及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声称是防范来自伊朗等国的潜在威胁。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对俄罗斯强大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实现有效遏制,最终目标是要打破俄美之间的“核恐怖平衡”。此外, 美国在东欧的反导计划作用远非战略遏制,还起到离间、激化俄欧矛盾的效能。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的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自美国正式宣布与波兰、捷克就部署反导系统展开谈判开始,俄罗斯就没有改变或软化其反对立场。俄在提出替代方案和抗议无果之后,于2007年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开始升级更新一系列战略武器装备。

7.俄美冲突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俄罗斯在“高油价”时代乘势重新崛起,努力恢复俄罗斯的世界主要大国地位,与美国单极霸权的世界战略、与欧洲永远摆脱俄罗斯大国压力的基本方针在根本上是相互冲突的;另一方面,普京执政后选择了主权民主、战略资源重新国有化、中央集权和市场经济的俄罗斯特色的发展道路,与欧美以民主价值观改造、驯服俄罗斯的战略图谋是背道而驰的。与此同时,俄罗斯“以硬碰硬”的强势崛起方式,以石油、天然气作为重新崛起的战略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俄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专题四 伊朗核危机

【解题思路】

1.伊朗的战略地位:地处西亚,人口6450万,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生产均位居世界前列,是伊拉克以后更具实力的中东强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以武装斗争,在穆斯林国家和人民中有重要影响;伊朗北邻里海及中亚国家,南拥波斯湾,不但身居中东、里海两大世界石油战略要地,而且以霍尔穆兹海峡的主要主权国地位,控制着波斯湾到阿拉伯海的战略通道,对世界石油战略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控制力。

2.伊朗核政策:伊朗公开承诺不发展核武器,但是坚决捍卫伊朗和平开发、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

3.伊朗与朝鲜核政策比较: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朝鲜是有区别的。一方面,伊朗是以放弃发展核武器为前提的,力图以放弃发展核武器来维护和平开发核技术的权利,强调是联合国宪章包括国际原子能方面的规则所赋予的神圣权利,任何国家没有权利干预这个事情。伊朗是搞和平开发的,和平利用核技术,外国无权干涉。另一方面,朝鲜是以发展核武器为前提的,力图以发展核武器挑战美国,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停止对朝鲜的敌对政策,对朝鲜提供安全保证。

4.美国对伊朗的外交政策:(1)美国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为此反对伊朗拥有任何核技术,认为伊朗开发、拥有任何核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与拥有核武器。(2)美国要以民主价值观改造伊朗,实现伊朗政权更替,在伊朗建立亲美政权,以确保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美国决不允许在中东长期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反美政权,必欲除之而后快。(3)以强硬为主,软硬兼施,并且始终不放弃以战争和制裁相威胁。

5.伊朗核政策愈来愈强硬的原因:(1)伊朗人民以至穆斯林世界、阿拉伯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民支持伊朗政府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核政策,是直接原因。(2)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伊朗获得大量石油美元,迅速增加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是根本原因。(3)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对伊朗核政策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的不同声音,是重要原因。(4)伊朗虽然重新启动铀转化,但并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理、有利、有节,美国也找不到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有力借口。(5)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出身革命卫队,一贯坚持强硬立场。新总统内贾德兑现在竞选中的诺言,并以强硬立场对内凝聚人心,为其施政措施奠定民意基础,对外则可以为新一轮讨价还价提高筹码。

专题五 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

【解题思路】

1.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和实质:近年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出现了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运用传统的关税壁垒以外的标准制定权、技术壁垒、环保以及劳工壁垒等新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按照本国的经济社会特征,强化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不惜以其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单边立场,维持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及其超经济剥削收益,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维护世界经济旧秩序。“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当今全球经济博弈的新形式,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制造一系列的中国产品召回事件,就是为了打压中国的对外出口,遏制中国经济增长。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1)在多边贸易体制的空间内打“合法”的传统贸易保护牌,如反倾销、反补贴等。(2)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创造种种新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壁垒、绿色环保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劳工标准壁垒,等等。(3)贸易保护的范围在扩延,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还延伸至服务贸易、金融、汇率、知识产权等领域。(4)对核心技术实行垄断性保护,歧视性地要价。(5)直接挑战世贸规则,如美国运用其国内“301”条款采取单边贸易制裁措施。

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全球化中的逆流和漩涡,它会使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无益于全球经济要素更顺畅地流动、更合理地组合,也无益于全球社会发展均衡。从长远看,则无益于全球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种手段玩过了头,也会伤及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

4.中国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策:对中国而言,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只有积极参与博弈,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对外,在现今的体制和规则下,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本国利益。对内,要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和环境,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国家内需拉动的比重,坚定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档次,包括环保要求,掌握更多的自主核心技术。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特别是食品安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并且实现外贸多元化。

5.中国政府关于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主张:(1)中国不刻意追求顺差,希望贸易总体平衡。(2)中国的发展目标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3)中国市场将为欧盟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4)中国政府重视欧盟在贸易平衡问题上的关切。

6.欧盟宪法两次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一方面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各国人民对本国政府的经济和改革政策不满意,迁怒于欧盟宪法;另一方面,西欧各国人民对欧盟迅速扩大影响本国的工作岗位、生活水平和社会秩序不满,对欧盟现状不满,所以否决了欧盟宪法,使欧盟发展进入了一段艰难的调整期。

7.2000年“9·11”前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1)八十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主要基础是经贸合作,两国关系以经贸合作为基础在曲折中发展;“9·11”以后,中美两国的合作增加了国际反恐的政治合作基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对中国外交成为小布什最值得肯定的外交成果。(2)21世纪初,中美关系经历了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演变,美国政府开始承认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建设性的世界大国和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并且强调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8.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主要课题与重要意义: 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对话。双方就三个领域进行讨论:保持可持续增长而不出现巨大的贸易不平衡;继续向贸易、竞争和投资开放市场;提高能源安全和改善环境。中美双方通过战略经济对话就事关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美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战略经济对话对于增进中美战略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中美关系的性质:一方面美国政府提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遵守这个体系的游戏规则,与美国及其体系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中美双方不只是利益相关者,而且是建设性合作关系,有竞争有分歧甚至有斗争,是建设性合作中的竞争关系。

10.根据中国的非洲外交政策,分析欧美散布的“中国非洲殖民论”:中国非洲政策的鲜明特点:(1)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决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2)平等合作,对非洲的援助、贷款和经济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3)在进行互利共赢的资源开发合作的同时,致力于帮助非洲各国经济社会的自主发展,帮助非洲各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4)提供贷款支持,帮助非洲各国开展对外贸易。(5)提供发展基金,培养非洲人才,帮助各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显然,中国的非洲政策是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的互利合作的经济贸易合作政策,与西方曾经在非洲实行的殖民主义侵略、剥削与掠夺,战争与征服存在着本质区别,更不用说西方曾经犯下的“贩卖黑奴”的可耻罪行。非中合作的成果表明,一些西方媒体鼓吹“中国殖民者”论没有任何根据。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