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夫人(1806~1861)英国诗人。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在乡村度过幸福的童年生活。15岁时从马上摔跌下来,伤了脊椎骨,长期卧病在床,博览群书,醉心于诗歌创作。 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是当代公认的英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是被提句为桂冠诗人的候选人。她精彩俊逸的十四行诗和一些短诗,使她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她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聪明好学,10岁左右就能给家里人写生日颂词,13岁便开始了创作尝试,15岁时不幸附马伤了脊椎,从此卧床不起,之后灾难接二连三,先是母亲去世,尔后她最爱的弟弟爱德陪溺死。在悲伤孤寂的日子里,在等待死亡来临的绝望中,是文学给巴雷特带来了精神上的乐趣和生存的勇气。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把自己命运的辛酸和寂寞融进了作品中。 她主要的作品有《天使及其它诗歌》(The Serap hair and Other Poems, 1838), 《诗集》(Poems, 1844), 《葡萄牙十四行诗集》(Sonnets from Portugue, 1850), 《大会前的诗歌》(Poems Before Congress, 1860), 《奥罗拉•利》(Auror a Leigh, 1857)《逃跑的奴隶》(The Runaway Slave at Pilgrim’s Poiny, 1846)等。 她诗歌创作的主题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抒发生活之情;二是争取妇女解放,反对奴隶制,暴露社会的弊端,表现了进步的理想。她的诗具有炽热充沛的感情和扣人心弦之力量,语句精炼,才气横溢,大都是带有较浓的感伤性质。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热烈的爱的颂扬。诗人是通过“爱”与“火”比喻,“你”与“我”对话,通过“fire, bright, burn, flax, light, glorified, flash”几个词的活用,把“爱”与“火”融为一体的意象描写得活龙活现,既炽烈又有强大的生命力。诗作的手法浪漫,使诗喷发出火焰一样热烈的爱情。全诗以“How the great work of love enhances Nature’s.”而结束,爱情的伟大力量使大自然给予的容貌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