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今年9月起,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了北京市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
讨论鲁迅的《阿Q正传》该不该删除、讨论金庸的《雪山飞狐》该不该选入……在尚未休止的这番“教材更新”争论中,却似乎很少有人将目光投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他的作者海子。
“我觉得有些诗歌说教成分太浓,而海子是个特懂青春和美学的诗人,而当前正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国人普遍缺少形而上的东西,缺乏浪漫主义。中学生读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歌,大有裨益。”文学青年小高这样认为。
海子本名查海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9年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他一生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其代表作。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早在几年前已经选入了海子的这首诗歌。
海子的诗歌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用《诗歌月刊·下半月》编辑、诗人安琪的话说,“那是一个诗意情怀浓厚的时代,社会给予了诗歌崇敬和理解,优秀诗人层出不穷,海子是其中之一。”
而眼下,那个“白衣飘飘”的“80年代”,似已一去不复返。当下,“裸体读诗”、“论斤卖诗”……各种与诗有关的古怪事件似乎表明,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从前的年代。诗歌对于现代人的作用是什么?
一位网友说:“现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滋生出一代又一代被强制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人。读海子的诗,可以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寻觅到一处供我们疲惫的心灵暂时休憩的静谧港湾。”
诗歌真的还有排忧解闷的功效吗,在这个喧嚣的年代里?安琪认为,现在社会提供的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艺术门类太多了,分化了人们的注意力。但对诗歌的需求,依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不管谁都会经过热爱诗歌的年龄阶段。中国是一个有诗歌传统的国度,热爱诗歌的情怀浸透到了每个人的血管里。
就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安琪认为:“这首诗,既有对诗意生活内在追求的继承,语言上又充满了现代的气息,是传统和现代的较好结合。”
当然,也有人联系海子写作本诗的时间和自杀日期,认为这首诗“表面读起来温暖幸福,但实际上海子已经非常绝望”,因而,似乎不适合作为教材课文。而安琪却认为,海子距离我们比较近,所以大家会联系到他自杀的事。其实人们应该更多地从文本角度来看待这首诗。“海子在临自杀前还写出了这么光明的诗篇,难道不是诗歌伟大的一面的体现吗?老师在教授这首诗时可以更多地从文本角度解析它,至于作者的自杀可当成补充背景说一下即可。”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知常认为,先有海子不朽的诗,然后才有了他的自杀。他把我们朦朦胧胧看到的那种美学的可能、那种美学的希望,都落实在了他的美学实践当中。海子写就了真正感动别人的作品。
海子辞世12年后的2001年,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了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好友、诗人西川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海子一定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我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驱之一。”
“也许选进一首诗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重要的是一个环境,为中学生提供发生兴趣的机会,让他们以后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优美诗歌。”一位网友这样说,“海子死了,他的诗还在,有空就读一读‘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代表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