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6月下旬,内地高校录取正在进行时,各大高校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高分段学生。此时有关香港高校来内地招收尖子生的报道也频频见于报端,它们从内地大学抢走优秀师资,又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众多优秀学生,拉开了与内地高校抢夺优质生源的序幕。
据有关媒体报道:去年北京地区的高考状元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今年可能还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地约有1万名申请香港大学的学生,数量是去年4848名申请者的两倍。预测今年有多达2000名内地学生会进入香港8所公立高校就读。这种试探性的争夺渐成势头,生源之争由于海外学校的介入变得更加激烈,这确实对内地的一流大学构成了威胁,对内地名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虽说外国学生也在涌入中国,为了能招到全世界的优秀学生,北大也提供了更多奖学金的机会,但已有的国内生源优势不能这样轻易被人抢走。
在世界一体化的进行中,竞争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在演绎着“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法则。很多东西不管你愿不愿意,人们都会放到一起来比较,尽管官方有官方的标准,民众有民众的尺度,但公众的选择才是最终的话语权。因为公示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尖子生的报考流向!
先听听被采访的学生怎么说: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这对我们的顶级大学来讲,就业压力的加大未免给学子的选择蒙上了一层阴影。正如前些日子一名北大毕业生所说,虽然不少学生找到了“婆家”,但最低的月薪不到2000元,仅能维持生活的收入根本达不到学生的基本定位。试想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培养的是最普通的劳动者,而人家的定位是培养社会精英,学生的人心所向不言自明;况且内地普通家庭的学生十几年的苦读,承载着几代人的期盼,拼尽了一家人的积蓄,谁的初衷会定位在普通劳动者的层面?在鼓励读书的经济时代我们的口号未免太缺乏人文关怀了!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劳动工种的高低贵贱,而是呼吁社会应多给予大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和个体尊重。我们不能感到就业压力加大就简单地把大学生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样正暴露出政府有关部门前瞻不足的缺陷,就好像双方弈棋,有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真正的棋手一定会全盘考虑,预测出出招之后的几种走法,从不贸然出手。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怕出现问题,关键是政府要及时应对和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难题,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面对每年数百万的入学学生,以为几千学生流向香港无伤大局,要冷静地分析施教过程的得失,毕竟是学生自己的最终选择权向我们发出了危险信号:他们想到拥有更先进的教育方法和英语环境中去读书。正如内地学子在港读书三年后的体会:在这里,我能体验到多种文化,我喜欢尝试新事物,我觉得我变得更加成熟了。还有一些北大毕业后留学海外的人士也说:应该报考香港的大学,念完本科,然后再到国外念研究生,实现读一流大学的梦想。一时间我们的顶级大学正遭到冲击,“北大清华被扫为二流”,“鲇鱼效应”的醒目标题随处可见。是该让我们的各级主观部门认真反思并拿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了。
反观过去,北大清华的发展曾经有过很好的机遇,年年招收一流的学生,全国各省的状元尽随挑选,坐拥国内最有地位的教授,享受最高待遇的政府投资,躺在国内一流的位置上,养尊处优,却在应该快速发展的阶段,失去良机,坐等“狼”来了,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现在,面对香港的大学咄咄逼人的态势竟无胜算,让人慨叹——我们的教育家们!
当学校在忙于扩招和增容时,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人文关怀的缺失让在校的大学生感觉冷漠,受急功近利的驱使,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学术污点和丑闻出现在名牌大学的教师队伍种中,玷污了一流大学的声誉。因此,重振北大清华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使一流大学重新焕发学术活力应先从整肃教师队伍开始,从激发学术自由和建立开放透明的体制开始。我们的传统历来是多难兴邦,只有让我们的一流大学从荫庇中走出才能重新找回一流的位置。
尽管北大也产生了卖肉状元和卖糖葫芦的毕业生,但是这多少也折射出我们大学教育的悲哀和无奈。即使卖肉取取得成功,卖糖葫芦也有了广告效应,但我们一流学校不是靠这些卖点来向社会和国人交一分满分答卷的。我们国家不缺普通劳动者,缺的是有创新活力的精英群体,缺的是学术自由的气氛和开放透明的学生体制,缺的是从一流大学走出的一流骄子。
上个世纪北大清华的讲台站着的国学大师和学界泰斗竟成往事,而现在具有人格魅力有学识影响的教授屈指可数。励精图治,发奋自强,认真反思最具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在今天的大学校园被削弱的,对今后的教育改革才具有切实的借鉴作用。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来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王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