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校本课程的发展:香港三个个案的研究2

1楼
大卫 发表于:2009/11/13 11:59:13
  仁立中学的教师相对来说就年轻得多了,他们精力旺盛且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只要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他们便愿意参与和开拓新的工作。大致上,他们的关系良好,互相配合,每位教师都愿意与其它同事合作。

  灵光学校的教师忠于学校,并有献身教育的精神;他们服从学校的领导,而很少有自己的意愿。虽然他们的工作负担已经够繁重了,但他们仍愿意承担上级分配的额外任务。他们惯于群体工作,并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显然,上述教师的态度和关系也在他们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培明中学的教师心态稳定,安于现状,这一点反映在教材设计上,就是与现行的课程组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有明显的科目分界,所有的课题都是以教育署/考试局颁发的课程大纲为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达到教育署在校本课程设计计划方面的要求。另外,该校教师不大习惯进行合作,大多数课程设计的工作都是由个人承担的。

  前面曾经提到,仁立中学的教师愿意参与或发起任何有利于学校和学生的改革。这一点在他们设计校本课程时得到了体现。他们自己决定参加校本课程设计计划,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对学校和学生都有好处。为了设计教材,他们努力去收集有关科目和本地区的材料。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们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精神,所有的教材都是集体智能的成果。此外,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影响了其它学科小组的教师,他们也开始思考调整教学和发展教材,以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一连好几年,教师都提出新的校本课程设计,直到今年为止,已经有四个学科小组参与了校本课程设计计划。

  灵光学校的教师则把他们对学校的奉献与忠诚融进了校本课程设计的工作。虽然参与此项计划是由校长作出决定,但教师都表示赞同,并为课程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处理校本课程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出教师欠缺主动与学校上级合作的意识。在小学部主任教师极力要求之下,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工作,他们严格按照有关的中央课程大纲去设计教材,而且教师之间互相扶持,集体完成设计的工作。那些没有参与计划的教师也很愿意对课程设计提供帮助,并把这视之为与同事发展合作关系的好机会;而课程中所强调的活动教学策略,也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支持与合作。

  改革的历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改革历史和方式。灵光学校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在过去几十年里,它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而近几年来,有更多的改革在进行中,这些改革与整体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密切的关系。培明中学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仅有数次的改革活动,对课程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仁立中学是三所学校中历史最短的一所学校,但它已经实施了好几项改革,这些改革都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课程及学生纪律的训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由于教师有着不同的改革经历,他们对校本课程设计的态度也呈现很大的差异。仁立中学的教师过去曾不断改革,所以在设计校本课程时,总是会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对学科进行统整;他们甚至要对教育署所指定的课程大纲内容进行改编,将许多区域性的材料补充进去,并提倡香港中学较少采用的活动教学模式。不但如此,该校那些没有参与校本课程设计工作的教师还愿意在自己的班级里实验教材改革的成果;渐渐地,这些教师也想为自己的学生设计教材,以改善目前的教学质素。相比之下,培明中学的许多教师就显得对改革不大习惯,他们不给予那些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的教师帮助,他们甚至对同事的参与表示怀疑,觉得校本课程并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好的影响。与上面两所学校相比,灵光学校进行改革的时间最长,该校教师一般都会接受校本课程设计计划。和仁立中学的情况一样,该校没有参与校本课程改革工作的教师也会去帮助那些参与的教师,譬如协助制作必须的影视材料,有的教师也在自己的班级里试行新设计的教材。

  结论

  通过对三个学校案例的分析,我们讨论了香港学校文化对实施校本课程设计计划的影响。毋庸置疑,三所学校的文化各具特色,这一点已从校长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态度和改革历史中清楚地反映出来,而这些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学校怎样推行校本课程的设计工作。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学校内部的文化与实施校本课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上述三所学校有着明显不同的文化,它们在组织校本课程设计活动时,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从三个学校案例中,仁立中学的契约型文化看起来是最有效的。参考该校建立契约型文化(Quinn&&McGrath 1985)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校长和中层管理(包括各委员会主席和科务小组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这种文化中,校长采取了民主的管理方式(Bushl986),这使教师形成了强烈的参与意识,意见得到共识后才作出决策。在各委员会和科务小组这一层面,负责中层管理的教师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鼓励教师共同合作,以此建立密切的专业关系。这些都是形成开放型气氛的基本组成部分(HalPin&&Croft 1962),而开放型气氛又是决定校本课程设计工作能否成功落实的重要因素。

  就算学校成功地建立了民主的管理方式和开放的学校气氛,这并不足以担保校本课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少这一点,改革计划一样会落空。就我们考察的三所学校来说,许多教师都坦言,他们并不具备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有关的专业培训。按照 Marsh等人(1990)的意见,培训课程必须与教师的专业需要互相吻合。而简闳达等人(1999)则指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完成该任务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如管理与协调能力,计划、教学、评鉴和使用科技与多媒体的技能,实现不断改善教学的反思与决策能力,与同事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这些对开发教师职前和在职的培训课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从香港的经验出发,就学校文化对实施校本课程发展的影响作了一次实质的分析。我们讨论了三所学校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展校本课程,并从学校文化入手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决定学校采取何种校本课程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鉴于这个研究结果,我们希望有志于实施校本课程改革的学校,都能从以上三所学校的改革经验中得到启发,并建立自己校本课程发展的学校文化,以满足学校本身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