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原文]: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释文]:
学产之后,能见诸行动,是最好的;著述立言,稍次一等;以教授为业,又次一等;一切都没有,就是普通人。
西汉末年,儒家学术逐渐空疏,形成了不务实际的学风。扬雄此文的目的在于阐述“行”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自我修养,在于见诸自己的行动,而专事著述以求名传后世,或者成为只能解释经书的世儒,都不应是学习的主要目的。
[原文]: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也。夫有九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释文]:
有人说:“学习没有益处,对于人固有的资质能有什么用呢?”应之曰:“说这样的话是没有动脑筋。刀要经过磨砺,玉石要经过琢磨。刀不经磨砺,玉石不经琢磨,哪能有用处?磨砺、琢磨对资质的作用已在其中了,不这样做,虽有良质也是无用。”
这里的“质”指的是人的资持,扬雄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一个人光靠先天美质也不行,仍必待后天教育才能成材。
[原文]: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释文]:
通过学习去研习经典,通过思考使学问精深,通过朋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使学问精益求精,获得一定名誉以使学术受到人们的尊崇,要进行不懈的终身努力,这才算是好学习。
扬雄把学习称为“治”是对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既然是“治学”,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有研究精神,要有对疑难问题的深入思考,要有学友之间的切磋琢磨,要有终身不懈的学习精神。
[原文]:
或曰:“人羡久生⑴,将以学也,可谓好学已乎?”曰:“未之好也,学不羡。”……
注:
⑴、人羡久生:羡,含欲;久生,名传后世。
[释文]:
有人说:“人渴望名传后世,为此而学习,算不算好学呢?”应之曰:“不算好学,学习不能有贪欲。”……
[原文]:
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释文]:
学习是为了修习人性。视、听、言、貌、思,包容在人性之中,学习可以使人性端正,不学习就会便人性趋向邪恶。
扬雄对人性的理解与孟子、荀子等有所不同。孟、荀分别持“性善”“性恶”说,是从人的社会属性理解人性的,而扬雄把视、听、言、貌、思归在人性之中,从人的生理特征上理解人性。他把人的视、听、言、貌、思作为人性的反映,也把“修习”这些外在的行为表现作为学习的人手之处,这对于儒家修身理论是有所发展的。
[原文]:
师哉!师哉!桐子⑴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一巷之市,不胜异意焉;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巷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
[释文]:
老师啊!老师啊!你决定着童子的命运啊。努力学习不如努力去寻求良师。所谓老师,是指人的模范而言。不能起模范作用的老师也为数不少。一条街巷的小市场,会有各种不同的价格;一卷书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解说。一条街巷的市场,必须有平抑物价之人以确定公平的价格;一卷经书,必须有老师对内容做出正确的解说。
这里,扬雄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教育命题,其一是“师哉!师哉!桐(童)子之命也”;其二是“师者,人之模范也”。第一个命题,从人一辈子命运的角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能不引起为人师者的警惕。当可以择师时,不能选择良师是求学者的失误;当不能择师时,不遇良师则肯定是求学者无可奈何的悲哀。第二个命题,突出强调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古人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是强调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是做人。
[原文]:
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於戏,学者审其是而已矣。
[释文]:
修习啊!修习!错误的东西经过反复锤炼会胜过正确的东西,何况经过反复锤炼的正确的东西会战胜错误的东西呢!呜呼!求学的人只要考察孰是正确的东西就行了。
[原文]:
或问:“进?”曰:“水。”曰:“为其不舍昼夜与?”曰:“有是哉!满而后渐者,其水乎!”
[释文]:
有人问道:“怎样才能进取?”应之曰:“像水那样。”又问道:“因为水的‘不舍昼夜吗?’”又应之曰:“竟到了这般地步!注满低洼处后再循序而进,这才是水呀!”
这里扬雄重申了孟子以水喻学的思想。那人所问的“进”,是“进于仕”,而对“水”的理解也只是“不舍昼夜”。扬雄告诉他,“满而后渐”才是水的本质。这里的“满”是积累的意思。即是说,只有做了深厚的道德、学识积累之后,才有渐进的可能。
[原文]:
吾不睹参、辰之相比也,是以君子贵迁善。迁善者,圣人之徒与。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
[释文]:
我没有看到过参、辰二星同时出现过,所以,君子以不断向善为贵。不断向善,就是圣人的学生了。河流倾慕于海,终能到达大海,丘陵仰慕于高山,却终不能成为高山,所以,讨厌那些画地自限的人……
学习必须不断进取,仅仰慕而不见诸行动永远也不会达到目的。百川之所以终能至于大海,是因其动;丘陵之所以不会成为高山,是因其不动。参辰二星之所以不同时出现,也是因其动。扬雄厌恶那些空喊学习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称他们是“画地自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