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谷良 (作者系《金鹰报》社长、总编辑) 夏夜,在办公室拜读新儒生散文的代表人物冯伟林先生的大作《源头活水》,如聆妙乐,粲然心动,思古幽情,激励吾人。我知道,伟林先生出版过《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等大历史散文的力作,他致力于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广一流历史人物超越时空的魅力。如今,两岸三地热销他的著作,正表明这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共鸣。 伟林写过左宗棠、岳飞、黄兴,还有很多英雄人物,这次他把眼光聚焦到了一个伟大的圣贤学人身上,曾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朱熹便是这篇大历史散文的主角。 在《源头活水》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处处是洗练形象的表达,处处是睿智激情的浓缩,这正是伟林文章的特殊风格——既充满哲思,又让人身临其境。将感官的体验与幽深的思辨浪漫地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境与意随。 每次,当我走进岳麓书院,呼吸那千年古树的馨香,紧贴着先圣往贤的足音,整个灵魂都会被一种“守志奉道”的使命感所提升,仿佛朱张会讲的盛事历历在目,而“忠孝廉节”的雄浑苍劲直逼咽喉,令我们肃然自愧,却又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激起心灵深处的共鸣。老祖宗的东西是根基里的,谁反得了?谁甩得掉?而谁又真正能够得到古代大师们骨髓里的真经? 岳麓山可谓藏尽了古今天下诸多顶尖人物的智慧与文化,今天的学人实在可以从中寻出太多精妙绝伦的好东西,伟林的聪慧与高明就是在当代率先发现并开掘了这个巨大的精神文化宝藏。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以岳麓书院为例,千余年来学脉绵延,弦歌不绝。朱熹、张栻、王阳明在此传播宋明理学,王文清、王先谦、杨昌济、谭嗣同、梁启超、熊希龄在此从事教育学术活动,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郭嵩焘、胡林翼、刘坤一、蔡锷、陈天华、邓中夏在此就读。当然,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其中个个都是硬梆梆的大角色真人物,他们的人生传奇和思想历程,哪一位不值得我们咀嚼、学习和思考? 金子不被发现,就是一块矿石;拥有慧眼者,才能把矿石变成金子。伟林的慧眼,来自于他对历史文化的精湛修为和身处要位的世事历练。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一流的散文往往不是纯文人所能为,几乎大都出自官场中人,韩愈、欧阳修、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不用说了,远溯屈原、贾谊,近现代更是举不胜举,最近看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章,真正体会到震撼的感觉,今天的年轻人实在有必要去读一读!这里隐藏着一个写作的谜底: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碰撞中拥有亲身经历的真实体验和出色感悟,决不无病呻吟,决不空穴来风,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写出真正一流的好文章。 伟林文章的价值正在这里。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与其说伟林在写历史,不如说他在写今天,写活生生的现实,写他自己的激情与梦想,自己的困惑与追求,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些文字,既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从容淡定,潇洒风流。 “朱熹的理学是儒家文化的必由之路,而儒家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和将来。历史不能断层,文化不能割裂。在中华民族艰难的历程中,从来都是前仆后继,薪火传承;从来都是圣人气象,自强不息。”难怪,伟林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啊,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湖湘文化,这是一段值得我们汲取的文化渊源,岳麓山,这是一座值得中国学人志士不断掘取的雄伟大山。 感谢伟林。让我们从纷纷扰扰的俗世中,透过都市的欲望与迷离,返回自己的心灵,虚下来,静下来,放下来,呼吸那千年文化的暗香,体会生命的真实与安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