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葛红兵:易中天混嚼三国,可以休矣

1楼
风言风语 发表于:2006/7/29 11:28:54
葛红兵:易中天混嚼三国,可以休矣
--大众化不是娱乐化、通俗不可庸俗、普及不能粗鄙
葛红兵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ads.people.com.cn/js.ng/channel_range=1/1013/40564/&amp;channel_id=40564&amp;PagePos=10&amp;size=350250&amp;site=people"><![CDATA[ ]]></script>
   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不是品,是嚼,而且是混嚼。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起来,正着混、反着混,这样讲课,是有些问题的。更主要的问题是,他对三国的品,品了微言,讲了细节,但没有阐发“大义”――合乎我们这个时代的有时代气息的“大义”,品三国,如果只讲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君臣之间的背叛,兄弟之间的杀戮,国与国之间血腥争夺,那就没有什么意思。说穿了,人和人之间的斗智、斗勇、斗狠,是三国表面上的东西,也是中国人表面上的东西,三国中的人物,如果只这样讲,看起来,就是没有政治信念,没有道德底线,没有人格操守,没有超越性信仰的粪土之徒。这样讲,就把三国讲庸俗了。讲三国,要讲人的事儿,也要讲天、地、神的事儿。真正重要的,其实品三国,应该是品一点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中国人的忠义观念,应该品出一点天、地、人、神的大义来,应该有反思,有批判,有褒扬。否则品的只不过是那个钩心斗角的智慧,那个对人的角力的崇拜……这样的三国,能给读者什么呢?只能是把中国人庸俗化,把政治庸俗化,把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庸俗化。

    从讲法上看,讲课自然可以轻松一些,幽默一些,但是,过分地俗化,就会让本来严肃的事情变得粗鄙,反而没有韵味了。

    实际上评书《三国》是很好的资源,评书大师在说书的时候,对人物、事件也会不断地加进去自己的见解,他们的那个方法可以借鉴、学习。

    大众化不等于娱乐化,把历史、文化娱乐化不是普及文化的好思路。

    正讲历史,这是易中天的目标,辨析《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是易中天一直坚持的理路,但是,易中天的态度不是学术的,是娱乐化的。

    比如他说,“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和关羽、张飞,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则名为事之如兄,实际事之如君。可见维系三人友谊的,就是英雄之义。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三个人‘寝则同床’时,他们的太太在哪里?”这种说法实际上暗含的意味和趣向我不说,大家也可以猜测得出来。对“床”这个字的爱好,对“寝”这个字的入迷,也许无可厚非,知识分子也可以有,不过,易中天做得还是不够地道,如果拿到学术殿堂、知识殿堂、文化殿堂来,易中天本来可以拿得更学术一下、更知识一些、更文化一些,比如他可以讲“房内考”什么的,但是,讲“三国”用这些,就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只能显示一个人的趣味和态度。

    说是在品三国,但是,反复这样做,就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锅煮,好像是为了辨明史实,厘清真相,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娱情,为了夺人眼球,学术走三国志》一锅煮,好像是为了辨明史实,厘清真相,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娱情,思想成了笑谈,历史变成了娱乐。

      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易中天把三国讲庸俗了。

     “在大家都认为袁绍是绩优股时,郭嘉却看出那是垃圾股;而在大家都以为刘备是垃圾股时,诸葛亮却把他看作绩优股。”

    诸葛亮选择刘备,是有政治信念和人生信念的,易中天对诸葛亮的这个解释完全是庸俗化了诸葛亮。或者他只是想把高深的政治动机和信仰用通俗的字眼表示出来,让大众好接受?我想一方面他是低估了大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他是把通俗化处理成了庸俗化。诸葛亮选择刘备恐怕不是为了简单地傍一个政治大款,捞一点政治资本,把刘备当股票收藏,将来好兑现。

 

   易中天说,“刘备是诸葛亮再三考虑精心挑选的老板。既然如此,他就决不会轻易跳槽。”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真知。刘备之与诸葛亮,不是老板和雇工的关系,把他们等同于当今的老板和雇工关系,是对政治的庸俗化理解。本来,学术的东西,思想的东西,语言活泼一点没什么,但是,要贴切,易中天的这种说辞,不仅不贴切,还把历史庸俗化了。


    雅的事情,还是要雅来解决,不可粗俗、粗鄙。

    易中天的一些用词,也是不妥的,有些甚至流于粗俗。刘表之死,他说是“见上帝去了!”老师的用词,很容易影响学生,课堂上讲课,用俗语,还是要注意一下的。再比如,“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而且是一个帅哥。”“帅哥”这个词,表达的对男性的审美是又现时代的特殊时代意义的,比如上海电视台搞的“好男儿”比赛,那种男性的“帅”实际上你如果认真去看一下那些入围的选手,就会感觉比较偏重于“阴柔”、“少嫩”一路, 如果一个当代读者读了易中天的“帅哥”一此,把诸葛亮也想象成这样的形象,那不是要贻笑大方了?

 
    要我说,易中天的书是否值得读,我说,读还是可以的,看看,没有什么不好,开卷有益,但是,其实,说起《三国》,我最佩服的是单田芳,这个人是一位文化大师。有了单田芳,我们就不需要别的人再来说什么《三国》了,而真正喜欢三国的,还是应该读原著,《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不是什么难读的书。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5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078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