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千秋遗恨隆中对——关羽北伐之战纵横探

1楼
流云 发表于:2006/3/23 21:08:08
西祠胡同

一、隆中一对
诸葛亮初见刘备,即提出了“跨有荆益、联孙抗曹,天下有变,两路进兵,规复汉室”的战略计划。自长坂至汉中,刘备万里长征,从倾家荡产,濒临倒闭的寄居客军,一举成为拥兵十数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头等诸侯。其十年迅猛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就是《隆中对》。故而,要充分理解关羽北伐的战略目的,就必须先理解《隆中对》。
《隆中对》的战略预备,一是跨有荆益,一是联孙抗曹。此间矛盾,姑且留于后文评述,在此先谈其战略进攻的计划,即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于赤壁,眼见一统无望,雄心日销,“晚年效应”开始显露。荆楚之血未拭,漳水三台已立,中原大兵大役,百姓本已不堪压榨,曹家的政策新动向更将草民迫向穷途,穷则思变。①自汉帝东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人臣之礼,激起了拥汉派的强烈不满。董承既图之于前,伏氏复谋之于后。曹操一手刀把子,一手笔杆子,两手抓,两手都过硬。《让县自明本志令》信誓旦旦,诚意凛然,读之不落泪者非忠臣也。未承想墨迹未干,这位自诩的“汉征西将军”便一脚踢开了自家划定的底线,先进公,后称王,割地自肥,向皇位步步进逼,到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干脆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秦有望夷之败,汉有王氏之乱,曹操出身宦种,又是新科外戚,身兼赵高、王莽,殷鉴不远,朝野的拥汉派无不预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人怕逼,逼则生变。中原之势,即便未如《隆中对》所言之“天下有变”,亦已处于“天下将变”的道口。无论准备“作乱”的百姓,还是打算匡扶社稷的拥汉派,都势单力薄,自立不济,需求外援,于是有仁德之名,且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刘备集团不免成为众望所归。②
自来论者,多称《隆中对》两路进军计划为“钳形攻势”,颇有微词。如毛泽东即称“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然兵无常势,孙子伐楚,作三军轮流抄袭,数年之内,楚人忙于奔命,吴承其弊,一举入郢。殷鉴不远,隆中对之战略思想亦当如此类,以荆、益轮流出击,互为奇正,调动曹军主力千里奔命,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以逸待劳,可致全胜。
荆益一盘棋,备称汉中王,使费诗送假节钺之命于樊城关羽军前,足证关羽北伐乃刘备所使。③或论者以为羽自行攻樊,可谓昧于大势,又甚不知书。有此战略大前提,则关羽军非势众,而久困襄樊,即便前线失利,亦倚水军优势,拖住曹军,种种疑惑,迎刃而解。
———————————————————————————————————
①《魏略》: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
②《三辅决录注》:时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纪字季行,少有美名,为丞相掾,王甚敬异之,迁侍中,守少府。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祎慷慨有日磾之风,又与王必善,因以间之,若杀必,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
③《华阳国志》: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
二、荆襄风云

建安十三年,曹操于赤壁铩羽,留曹仁守南郡。周瑜邀其前,刘备使关羽屯江北,绝曹仁后路,攻战近一年,仁终不支而走。备借得南郡,羽为襄阳太守,驻江北,连番骚扰曹境。建安二十年,孙刘中分荆州,两家虽各打算盘,面子上终究握手言和,关羽腾出手来,曹属荆北的日子愈不好过。延至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然等恃关羽强盛,起事于许昌。事态至此,曹操不得不痛下决心,根治祸患,遂调动屯于居巢的曹仁行征南将军,假节,镇荆讨羽。
曹征南临危受命,自不敢怠慢,前方羽檄交驰,后方抓夫拉丁。昔日河北顺民慑于天威,只敢逃役,曹公一番表演,已使众草民感激涕零。①今曹仁做功不及丞相,荆州百姓久经考验,阶级觉悟非河北群氓可比,照搬曹丞相使民椎冰通渠的做派,自然惹出祸来。十月,宛城民众不堪徭役,推守将侯音为首,南结关羽,举城而反。②
南征之师未动,萧墙之乱已发,荆州越治越乱,曹征南撇下关羽,改职平北,率大军先和自家人打了个不亦乐乎。侯音等拼命抵抗,苦候关羽救兵。自冬十月至次年正月,宛城人民盼望的救星始终没有出现。起义失败,曹仁按照曹家惯例,屠城示威。③
是什么造成关羽错失如此良机?
按,刘备、诸葛亮入川,关羽虽有总督荆州之名,却无假节钺之实,即无征伐之权,则按兵不动非关羽之意,乃刘备之命,显而易见。时刘备入汉中,与夏侯渊诸将相持于阳平,兵势未解,关羽这张王牌,自然隐匿不翻。虽有侯音起事,然大行者不急小会,曹操驻军长安,坐西望东,打草惊蛇实非上策,故侯音等不得不姑作弃子。将飞者翼伏,将噬者爪缩——关羽在宛城起义的掩护下,积极备战,既设下沿江防线,以备后院起火,又通过外交手段,赢取东吴的支持,孙仲谋是趁火打劫的积年,自然乐得坐收渔翁之利。④至此,北伐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套用句《老狼请客》的台词——“就等老曹来了”。
苦心皇天终不负,宛县屠城之血未干,汉中战局顷刻逆转。曹操窝在长安观了半年夏侯之妙才,末了只观到一“白地将军”授首于定军,眼见苦心经营多时的防线有全面崩溃之险,只得亲率大军救急。时值三月,故地重游,上有秦岭皑皑之积雪,下有褒水滚滚之涛澜,孟德念起当年所题之“衮雪”二字,情随事迁,得意而去,仓皇而来,自不免心如波乱,面如雪白。⑤
这头曹操惶惶然一脚踏入汉中泥潭,襄樊的曹仁却犹懵懂,收拾完了宛城的乱党,论功行赏,头衔上的“行”字得去,自大感王恩浩荡,众将官人人忠字当头,加倍打叠精神,来找关羽的麻烦。曹家军拔牙不知在虎口,拍蝇不知在虎头,嫡系和杂牌尚有闲情雅致争风吃醋,为表忠心而大鸣大放,江陵的霍霍磨刀声自是全然听而不闻。⑥
曹操大举增援,汉中的热战急速降温,而荆州持续的冷战却将因南讨、北伐的两路大军的狭路相逢而热火朝天了。
———————————————————————————————————①《三国志.武帝纪》:初讨谭时,民亡椎冰,令不得降。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裴松之注:讨谭时,川渠水冻,使民椎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

②《曹瞒传》: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③《曹瞒传》: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戳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
《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三国志.于禁传》:令:围而后降者不赦。
④《魏略》:(权)复与关羽更相觇伺,逐利见便。
⑤案:“衮雪”摩崖居褒河巨石之上,有“魏王”款。今多以为曹操南征张鲁,道经此书。
⑥《三国志.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

2楼
流云 发表于:2006/3/23 21:08:44

三、金戈铁马

北伐之役,关羽兵力几何,史无其书。然昔日东吴夺长沙、零陵、桂阳,关羽率军号称三万入益阳,争三郡,或可为证。①时刘备率益州兵五万下公安,羽军后备无虞,当倾巢而出,犹为号称,可见其主力尚不满三万。现下益州军长驱汉川,荆州有变,西援无门,吕蒙于建安二十年导演的那场武装接收记忆犹新,关羽守着如此“忠实盟友”当邻居,不得不慎之又慎,多留兵以备不测。陆逊与关羽书云:“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亦足为羽北伐军寡之旁证。②曹仁军数,史书语焉不详,但言督诸军平宛,还屯于樊,则亦当有数万之众。
庙算兵力,曹军只多不少,疆场纷措,立义将军庞德发毒誓在前,羽若不死,自家亦活不过今年。舍得一身剐,竟有了箭射关羽的精彩镜头。须知关羽向称万人之敌,当世虎臣,能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者只此一人。今庞令明与羽交战,非但得全首领,尚能射羽中额,实是意外之喜。虽关羽已是六十老翁,额有盔护,射将上去惟音乐效果可人,却足以使庞德自豪,家传美谈,史笔流芳。
庞德惹出的花絮虽然精彩,曹仁导演的正戏却迅速向着票房毒药发展。关羽被讨,越讨越精神,“猖獗为寇,荡摇边鄙”③,竟自江陵长驱六百里,将襄阳团团围困。④曹征南被打得龟缩樊城,遥望汉水东去,不舍昼夜,徒呼负负而已。不前救襄阳,反使庞德等屯樊北十里。汉江日东去,过樊竟北流,打了个几字形弯道,曹仁或是念起当年关某绝北道的手段,唯恐其故技重施,以水军威胁襄樊侧翼,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高义,但睹其布置,仍不免坐不安意,确保退路之嫌疑。孙权见有利可图,也率军攻合肥,东线张辽等自顾不暇,⑤事态至此,襄樊危局也只能指望曹丞相调拨救兵解困了。
此时的曹丞相也正烦得紧。亲自出马在汉中天狱苦战三月,寸土未得,亲仇未雪,窝窝囊囊得领着残兵败将回马长安,和刘玄德大眼瞪小眼,恐追穷寇的恐追穷寇,怕反攻倒算的怕反攻倒算,末了隔着三谷四道闹成僵局。万没料到,摁倒葫芦起了瓢,汉中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利索,襄樊却又打得热火朝天。从武都等地强迁的民户、蛮夷把关中闹成乱糟糟一片,刘备躲在暗地里较劲,曹丞相哪里敢轻动?无奈之余,遣帐下爱将于禁率诸军赴援,又征发壮丁,让徐晃凑了支货真价实的杂牌军,屯宛接应。⑥

———————————————————————————————————
①《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三国志.甘宁传》: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
②《三国志.陆逊传》: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
③《横海将军吕君碑铭》:羽猖獗为寇,荡摇边鄙,虔刘民人。
④《三国志.满宠传》: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
⑤《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
案:温恢于是时预言水淹七军之事,当近秋八月。
⑥《三国志.徐晃传》: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晃所将多新卒。

———————————————————————————————————

四、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秋,西线无战事。
曹刘两家为争夺汉中,鏖战近一年,曹军固然损失惨重,西川亦已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山穷水尽之境,可谓两败俱伤。①汉中遭曹操大打了通草谷,已是满目疮痍,难以供养大军。但大敌在北,刘备虽为强弩之末,急需休整,亦只得奉陪。幸得关羽军事有成,于禁等诸军东下,刘备压力骤减,于是在七月庚子,称王于汉中,在政治上向曹操示威之后,留魏延守汉中,自率大军回成都。
约此不久,假关羽节钺的诏命即由费诗带至襄樊前线。假节钺者,可在辖境内代行君事,备以全荆委羽,自是要让其放手大干一场,为主力休整恢复赢得时间,进一步吸引曹军。
此刻,关羽又取得新进展,非但困襄阳,且北渡汉水,将樊城也一并围了。连躲在建业商量阴谋诡计的孙家君臣都一致认为关羽“有大功”,可见曹子孝接战一败涂地。②正在惶惶然,于禁率部赶到,真可谓久旱逢甘霖,和庞德等会合,竟有七军之众,立即财大气粗,命大军南下,反攻倒算。关羽军少,当退回江南,两军隔江对峙。③
日后诸葛恪围攻新城,曹魏十数万援军静坐示威。可见曹家行军,多奉周亚夫以梁疲敌之策为圭臬。现曹仁、于禁等兵多将广,不即救襄阳,自是法此故智,只待关羽顿兵坚城,师老兵疲,便可承弊而动。
乍一看,曹军以主待客,以众敌寡,可谓胜券在握,只待奏凯,却不知兵者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军旅之司命也。远在合肥抗孙前线的扬州刺史温恢已经看出了道道:“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正恐征南有变耳。”④
汉水常于秋季泛滥,曹仁及其副手满宠久居于此,自当明了。但骤得大援,醺醺然,昏昏然,竟将近在咫尺,不舍东去的百万大军忘在脑后。曹仁暴用其民,失道在前,激起宛城之变,使关羽得以从容布置,以逸击劳,长驱直入。如今又不知天文,不晓地利,自然要大倒其霉。
八月,天公为关羽作美,连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万水汇注,汉江猛涨,顷刻间平地水深五六丈。此时正值夜半,曹军酣睡正熟,岂知祸从天降!屯于平地之军几一卷而空,多膏鱼腹,其景惨不忍睹。残部或逃上河堤,或随于禁等登冈望水,徒呼负负。⑤
果不出温恢所料,“猾虏”关羽见机得利,立时下手。
于禁乃曹军魁首,关羽擒贼擒王,亲率大军乘船围攻。水势浩大,荆州军攻势猛烈,曹军兵无斗志,顷刻瓦解,于禁等拱手称降,一世英名,直此翻为画饼。⑥
关羽克捷,又掉头收拾庞德。此时河堤渐溃,败兵乱哄哄挤作一团,遭关羽军四面围攻,弓弩乱发,已成鱼肉之势。然庞德督众死战,竟自平明杀至日中,关羽犹不能得手。此刻水势更盛,渐没上堤,曹军穷途末路,势逼至此,纷纷呼降,庞德斩断也无用了,只得带了三个亲信,驾小船欲回樊城。末了水盛船覆,终难逃罗网,应了自家发的誓言。
七军雄师齐卸甲,宁只一个是男儿——惜哉,降将也。难怪曹操知晓噩耗,要颓然长叹了。⑦
于禁等七军尽数覆没,关羽单俘虏就抓了三万,曹家虽有潼关之危、定军之痛,但如此惨败,还是自赤壁以来破题儿头一遭。夸胜讳败,自古皆然,曹操自赤壁逃出生天,回头就一封书信,把周郎贬得一文不值。现下襄樊之惨,不下赤壁,关羽威名,犹过周郎,曹家自然要炮制文章、收拾舆论。于是司马懿、蒋济等鼓动如簧之舌,说得七军之没乃由天败,非战之罪也,关羽不过印堂发亮、祖坟冒烟,捡了天大的便宜。此曹家遮羞之论,谬种流传,遗乱至今,不可不辨。⑧
关羽镇荆州,屯江陵,其至襄樊,辖境内只有陆路。若要水陆并进,则需经下游江夏郡,转夏口,溯汉江而上。江夏自曹操南征,已南北分治。北境由曹委江夏太守文聘镇守。南境本是刘家地盘,但经过“亲密盟友”的巧取豪夺,早就改姓孙了。关羽水军过界,可谓艰险重重。⑨处如此险恶之境,关羽仍坚持将船队开到襄樊前线,可见确如温恢所说:“乘利而进”,对汉江洪水早有预谋。曹操南征,“下汉阴之众,浮邓塞之舟”,曹仁久镇襄樊,七军逼汉水而阵,岂无舰船?⑩然山洪暴发、汉水暴溢,若不预备,大船泊于江中,是何下场,不必智者而后知。是以羽军有大船围攻,仁军只有小船逃命,此非天出老千,不过一者处心积虑,一者懵懂不知,“无有远备”而已。
孙子云: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关羽万事俱备,只欠洪水,曹仁等有祸不提防,坐等吃败仗。若如此尚谓胜者撞大运,败者遭天谴,想来赤壁的周瑜也不过走了通鸿运,曹操也不过时乖运蹇,输给了东南风而已。

———————————————————————————————————
①《三国志.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杨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②《三国志.陆逊传》: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於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案,《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可知吕蒙往建业图计在于禁赴援之前,所谓大功,非谓虏禁,乃谓破仁。
③《水经注.沔水》云:沔水又迳平鲁城南。城,鲁宗之所筑也。故城得阙名矣。东对樊城,仲山甫所封也。城周四里,南半沦水。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
案:或云此城为平鲁城,然鲁宗之晋季人,城为所筑,于禁岂得屯?又云:宗之所筑,或为新城,有类郝昭之筑陈仓。然检《水经注》,樊城西南有曹仁记水碑;又检《荆州记》,碑在平鲁城南。平鲁城在樊西也,平鲁城南即樊城西南,故知此城即樊城。《水经注》误。
④《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三国志.温恢传》亦载恢言,略有不同,作: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案:司马光修史,所据当《三国志》古善本,或可为准。
⑤《三国志.满宠传》:宠曰:“山水疾速,冀其不久。”故知系连日暴雨,引发上游山洪暴发。
《横海将军吕君(常)碑铭》:洪水播溢,泛没樊城,平源十刃,外渎潜通,猛将骁骑,载沈载浮。
《三国志.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案:羽围庞德,时在平旦。则乘水击降于禁当在夜半。夜半水溢,颇有蹊跷,或为关某决堤所致。
又案:襄樊为武当余脉,荆山北支,地势多丘陵。《水经注》云:庞德投命于东冈。事或不然,亦可为多山之证。德传明写上堤,而禁传不著,当为登冈。
⑥《水经注.沔水》: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平鲁城),会沔水泛溢三太有馀,城陷,禁降。
⑦《三国志.于禁传》: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⑧《曹操遗孙权书》:“赤壁之战植有疾役,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
《三国志.蒋济传》: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⑨《三国志.文聘传》: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⑩陆机《辨亡论》: 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
———————————————————————————————————
3楼
流云 发表于:2006/3/23 21:10:54
五、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秋八月,关云长水淹七军,虏于禁以下三万人,襄樊一带,曹军主力几被一扫而空,只余下曹仁领着几千残兵败将困守孤城。①徐晃杂牌军慑于关羽军威势,不敢正掠羽锋,前屯偃城西北十里之阳陵陂,权作呼应。②
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皆非善类,曹操不纳司马懿之谏,孤意任用。七军覆没,兵事危急,二人相继称降,由此引起连锁反应。③荆北本苦曹家剥削,宛城之血未干,徭役之难犹重,曹子孝屠城淫威已付滔滔汉水,关羽兵锋所向,百姓纷纷倒戈。曹操在荆北的统治土崩瓦解,其速不亚七军。④关羽为更造声势,派出轻军北上,长驱直入。
中原百姓受曹操压迫之灾,不亚荆北。建安二十三年,曹军鏖战汉中,大抽丁夫,远赴石狱,百姓不堪其苦,陆浑民孙狼揭竿而起,南投关羽。关羽见民气可用,授印给兵,使返回故土,破坏曹操统治。而今关羽兵锋直逼中原,苦于苛政的众百姓群起响应,一时间,中原“盗贼”纵横,许昌以南乱成一锅粥,曹家统治濒于瘫痪。⑤
建安二十三年,许昌拥汉派企图与关羽里应外合,发动暴乱。曹操冒冷汗之余,将汉庭诸官诓至邺城,屠戮殆尽,算是给“宁吾负人,毋人负吾”作了最后一次诠释。⑥故而勤王之军虽在咫尺,朝廷之中却未出现不测之变。但曹操万没料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却在萧墙之内。
魏讽,汉高祖同乡,《世语》称其“有惑众才”,连王粲二子、刘廙之弟都与之交密,可见此人才华出众。建安二十二年,瘟疫大盛,建安七子(孔融早亡)凋谢殆尽,风华绝代的邺下顷刻寂寥。现今魏讽英才挺出,自为万人瞩目,竟至“倾动邺都”,分明是人气偶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于是受魏相国钟繇招辟,踏入政界。⑦
建安二十四年,曹魏运交华盖。夏侯授首于定军,曹操顿兵于汉川,曹仁被困于襄樊,于禁覆没于沔水,加之孙权趁火打劫,兵进合肥,一时间风声鹤唳,内外交困,眼见得江河日下,危乎殆矣了。魏讽为布衣时,结交各种对曹氏不满的官僚,早有图谋,而今混入曹魏政权内部,见时不我待,欲联结掌控魏宫禁卫的卫尉陈祎突起发难,一举夺取曹魏统治中心。
此时,曹操身处关中,关羽兵在襄樊,杀得内外人皆胆落,如魏讽之计得售,眼见曹魏唿喇喇似大厦倾。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佑大魏,曹家合当有五帝之份,末了,关键人物陈祎居然临事而惧,向镇守邺城的魏太子曹丕出首。曹丕自被唬得魂不附体,大开杀戒,以其与王粲相交之厚,竟连杀王氏二子,竟致向以心狠手辣著称的乃父都叹息不已。以才武著称的文钦只因与魏讽“辞语相连”,便被下狱受笞数百,几拷掠而毙。招辟魏讽的元老相国钟繇罢官,邺都中尉杨俊左迁,黄门侍郎名臣刘廙与弟连坐,几乎丧命,这场政治地震之烈,足以倾国。⑧
对魏讽谋反的动机,史无定论。以其交游之广,影响之大,所交人物身份之尊,若非金祎之辈,便是张角者流。然不问魏讽究欲光复炎汉,还是重弹苍天当死的旧调,其发难的直接触因,乃是关羽水淹七军的空前大胜。史称关某“威震华夏”,可谓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
①《三国志.孙权传》: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②《三国志.徐晃传》: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③《晋书.宣帝纪》: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④《横海将军吕君碑铭》:洪水播溢,泛没樊城,平源十刃,外渎潜通,猛将骁骑,载沈载浮。于是不逞作慝,群歹凶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众负旌,自叩敌门,中人以下,并生异心。
⑤《三国志.胡昭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固率将十馀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
《三国志.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案:观陆浑“盗”,举一反三,可知“群盗”之起,乃苛政猛于虎也。
⑥《山阳公载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⑦《世语》: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锺繇由是辟焉。
⑧《世语》: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
《三国志.王粲传》: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文章志》: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案:魏讽九月反,操时在关中,言征汉中,误。
 ———————————————————————————————————
 
六、亢龙有悔
魏王曹操自起兵以来,斩吕布、平二袁,收刘琮、降张鲁,纵横中原,直抵辽东,几平天下。万没料到英雄一世,末了却晚景凄凉,眼见手创的魏国风雨飘摇,有大厦将倾之危。七军之没、魏讽之乱,使其在关中坐卧难安,于十月统大军匆匆返洛,而此时关羽偏军早已驻马郏下,兵临许昌。①
以关羽兵力,断无力在襄樊未克之时分兵逐鹿,郏下之军,无非接应中原一众起义军,进逼许昌,虚张声势,误导曹魏战略,以策全局。曹操果然中计,惟恐汉朝廷落入刘备手中,自家从此坐实了贼名,遂打算迁都以避锋芒。②
京都,国之根本,根本动摇,人心大乱,元气自伤。自周以降,受敌之逼而迁都者,断无好结果。曹操竟出此下策,实为关羽所谲,举止失措,行将自毁基业,遗讥万世了。
幸好魏廷中尚有两位谋士旁观者清,没被关羽的猛烈攻势吓破胆——蒋济与司马懿急谏,先照损周瑜之例,给魏武大灌了一通安神汤,而后抛出囊中妙算:联孙制刘。
自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起,孙刘两家便在荆州问题上反复纠缠,从头到脚理不清的恩恩怨怨。仗着曹军入侵汉中,孙权遂得坐地分赃。一占三郡,立马化干戈为玉帛,和刀兵相交的对头“更相觇伺,逐利见便”,去找曹操的麻烦。关羽兴兵北伐,孙家允其舰船通过辖境在前,攻合肥在后,怎么看都和关羽好得蜜里调油。但蒋济、司马懿料定孙仲谋慑于关羽威势,恐其反噬,瞧着关羽风光,断不会舒服,更料定此人唯利是图,翻脸比翻书还快,礼仪廉耻之类的虚名向来不在眼里。③
果不其然,还没等曹操抛媚眼,孙仲谋的效忠信已经飞也似得递来了。时距孙权攻合肥未及三月。④
转眼间满手的败券变胜券,曹操自是喜出望外,摁下迁都的昏招,自东线调兵遣将,召还张辽诸军,一心一意清算关羽了。⑤
曹孟德病急乱投医,却未料到孙仲谋自有他的如意算盘。
前者关羽激战襄樊,七军驰援,兵力吃紧。陆逊适时一份马屁信,拍得关某虎心大悦,遂逐渐自江陵调兵北上。⑥而今孙仲谋故技重施,事实证明,号称“智计绝人”的曹孟德一点都不比关云长高明。张辽诸军既去,阻碍孙权北上的积年绊脚石一时扫清,徐、豫大门敞开,空虚尤甚江陵——准备了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孙仲谋与刘备曾结秦晋之好,又是十年的交情,犹能干出贩卖的勾当,而况“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曹操乎?
但吕蒙一堂晤对,终究燃起了孙权强烈的荆州情结,一番摇摆之余,曹操侥幸得脱,关羽自然要倒霉了。⑦
孙权之所以决定取荆,除了战略考量之外,更由于其已穿着盟友的伪装,在荆州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
关羽出兵之前,南郡城中失火,烧毁军需,关某自然要找直接责任人——南郡太守糜芳的麻烦。芳乃糜竺之弟,亦为士流,羽向称强梁,以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闻名,自然不会对糜芳客气。亲密盟友孙仲谋冷眼旁观久矣,见有机可乘,立即伸出橄榄枝,糜芳惶恐之余,自然上了贼船。⑧
关羽出兵北伐,糜芳、公安守将士仁负责供给军需。由于关某素日不把二人放在眼里,二人忿恨之余,不免消极怠工。关羽在前线志得意满,不假思索得丢了句“还,当治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关羽时已假节钺,“治之”二字,力重千钧。糜芳、士仁既无力与抗,只能想着法子令关羽不得“还”了。⑨

———————————————————————————————————
①《三国志.满宠传》: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
②《三国志.蒋济传》: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③《三国志.蒋济传》: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④《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资治通鉴》:七月,孙权攻合肥。
案:《温恢传》言:“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则孙权攻合肥去秋八月水淹七军不远,《通鉴》为是。
⑤《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⑥《三国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三国志.陆逊传》: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原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逊书,有谦下自讬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⑦《三国志.吕蒙传》: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案:蒙传此节,时间明显错误。刘备建安十八年召诸葛亮率赵云与张飞入蜀,曹操以十二年征柳城,岂可言“新破诸袁”?孙权屡征北,皆铩羽而归,何言必克?孙权入徐,操必有救,何言未暇东顾?若孙权以此言为当,何以屡次北征,败而不止?故知,此言当出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上书之后。时操畏羽锋,未暇东顾,张辽诸军西援,徐、豫空虚,守不足言,处处吻合,信可知矣。
⑧《吴录》: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⑨《三国志.关羽传》: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
4楼
流云 发表于:2006/3/23 21:12:03
七、千秋遗恨
建安二十四年秋十月,曹孙密盟,矛头齐指关羽。曹操去一心腹大患而得一强助,遂亲统大军南下,收拾荆北残局。①
正当襄樊战云渐密之际,远在西川韬光养晦的刘备突然有了大动作。自回师成都,刘玄德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大兴土木,将两川交通整饬一新。此刻生息已久,而曹军主力疲于奔命,又云集于中原,刘备看准时机,终于再提大军,进屯汉川,锋芒直逼关中。②
荆州前线对峙依旧。樊城久困,军心动摇,有弃城他走之谏,幸满宠力排众议,说服曹仁沉白马而固守,暂时无虞。③然在关羽大军的持续围攻下,城中粮秣渐乏,岌岌可危。④徐晃躲在阳陵陂,自保不暇,一任关羽闹得天翻地覆。曹操之返洛阳,遣将军徐商、吕建率军南援。徐晃兵力加强,转守为攻,向屯驻偃城的关羽别军发起试探性攻击。关羽主力攻襄樊,北向之兵不过虚势,被徐晃大军一唬,立即退走。徐晃遂南逼关羽主营下寨。⑤
初战告捷,曹军诸将热血沸腾,要求即刻进兵解围,群情激奋,竟至呵责主帅徐晃,其状犹胜日后司马仲达受“畏蜀如虎”之讽。司马大将军忍无可忍,冲出去和诸葛亮大战一场,末了丢下三千颗首级,灰溜溜跑回营中固守。徐公明却打定老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第二批援军不到,断不出战。议郎参军事赵俨剖析厉害,徐晃为定军心,又不失时机得拖上老朋友关羽,演了一场剖明心迹,为国效忠的宣传好戏。⑥
正当徐公明处心积虑之时,孙权也来凑趣。吕蒙大军已整装待发,只等在关羽背后下刀子。孙仲谋做贼心虚,唯恐曹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学着他出卖关羽的样板戏,再把他孙某人卖了,于是书信一通,对曹操再三叮嘱。孙仲谋不细思量,想那曹某老奸巨滑,一辈子在政治场上翻滚,尔虞我诈之术早已修至炉火纯青之境。在曹操看来,孙权与刘备毫无二致,都是乱臣贼子,欲除之而后快,现下与孙权联盟,不过火烧眉毛,权宜之计,只求襄樊之围得解。关羽覆灭,使孙权坐大,绝非曹操所愿,以长策计,巴不得两家在江陵斗个两败俱伤,以收卞庄刺虎之利。孙仲谋弄巧成拙,将一份上等素材送到曹操面前,未过几时,这份密信便搁在关羽案头了。⑦
斗闻凶讯,关羽犹豫难决。襄樊粮秣垂尽,功成眉睫,因敌方的一份书信而弃全功,如系诈谋,岂非笑谈?刘备兵驻汉中,将出秦川,自当知会关羽,羽负有将曹军主力拖在襄樊,以策主力作战之责,其任重大,亦不能不使之慎思。

正当关羽踌躇之际,徐晃获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增援,军势大振,已形成了对关羽的局部兵力优势,遂当机立断,发起了会战。⑧

徐公明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利用关羽分散包围樊城的弱点,声东击西,佯攻围头,实取四冢,在曹军强大攻势之下,四冢防线险象环生,关羽见状,亲率五千步骑,出营邀战,以攻为守,但仍寡不敌众,被迫退回。徐晃当机立断,率大军并行追击,长驱直入,樊城内,曹仁、满宠亦率军杀出,两面夹击。关羽临危不乱,退却得法,未遭大损。大军回屯汉南,利用水军优势隔绝汉江,襄阳仍在口中。⑨
以此时形势,曹军虽胜,却无船舰,只得望水兴叹。襄阳无粮,危在旦夕,若有三长两短,整个曹军主力仍将被牢牢吸引在樊城,其结果便是对汉中的刘备大军鞭长莫及。关羽善败者不乱,无愧名将之称。⑩
然而,该发生的仍旧发生了。闰十月,孙仲谋借口关羽擅取湘关米,发动了袭取荆州之役。
湘关,顾名思义,当近湘水。关羽远在襄樊,为对抗曹操大军而殚精竭虑,岂有闲情雅致传命于千里之外?供给大军之事,本糜芳、士仁所督,非出羽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湘关事件,不过是孙权背盟的一巾遮羞布而已。
公安号为坚城,江陵更由关羽主持修筑,南北二城相连,可谓固若金汤。⑾昔日吕蒙率大军偷袭零陵边郡,太守郝普犹坚守一月,受谲方失。今江陵、公安之坚,非零陵可比,若吕蒙顿兵坚城之下,关羽驰援,内外夹击,其下场实大高而不妙。关羽能坦然北伐,所倚正在于此。然守将既怀鬼胎,便是昆阳城也无用了,余下的不过走走过场,武装接收而已。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关羽苦心经营的荆州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北伐军落入了前狼后虎的绝境。关羽率部回救,临近江陵,却得到了糜芳献城的噩耗,关羽军顷刻陷入了孤悬敌后,补给断绝的死地。⒀周殷叛西楚,垓下围九重,关羽继踪霸王,在四面楚歌声中,不可避免得迎来了最后的悲壮。
时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距关羽的辉煌不到五个月。⒁

———————————————————————————————————
①《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军还洛阳。……王自洛阳南征羽。
②《三国志.廖立传》: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合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
案:刘备初征汉中,于七月回军,关羽于十二月倾覆,二者实无联系。且观廖立之语,深以取汉中为然,故知其言入汉中,当谓备时在汉中,援救不及,以致关羽覆败也。
③《三国志.满宠传》: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
④《晋书.宣帝纪》: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三国志.董昭传》: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
⑤《三国志.徐晃传》: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
⑥《三国志.赵俨传》: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
《蜀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⑦《三国志.董昭传》: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於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
⑧《三国志.徐晃传》: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
案:朱大渭教授以《赵俨传》载,殷署营五千人,考证十二营当为六万人。然检阅俨传,载文如下:太祖徙出故韩遂、马超等兵五千馀人,使平难将军殷署等督领,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羌虏数来寇害,俨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
故知,该五千人非殷署一人所统。
又,俨传续记:太祖遣将军刘柱将二千人,当须到乃发遣,而事露,诸营大骇,不可安喻。
故知,该五千人分为诸营,非一营,朱教授所言有误。
复检《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高顺所督乃精选之卒,编制当少于常营,而号千人,故知,汉末一营,常制当千人以上,殷署等十二营当为万余人。
⑨《三国志.徐晃传》:(羽)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案:曹仁、赵俨诸传但言羽退走。曹操、张辽诸传言羽破。徐晃传为传主张目,亦只言破,而不加大破,言或投水死而不言投水甚众。依国渊传,曹操破贼文书,向以一当十,但含糊云“多斩首虏”,则羽军未受大损可知。以寡敌众,背水而阵,受内外之击,而军不溃,羽诚将才。
⑩《三国志.赵俨传》: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⑾《水经注》: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江陵)。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入也。乃引而退。
⑿《三国志.关羽传》:芳、仁使人迎权。
《吴录》: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⒀《元和郡县志》:荆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於樊,留糜芳守城。及吕蒙袭破芳,羽远救城,糜芳已降,退住九里。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退人梦城。
⒁《三国志.孙权传》: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案:十一月,羽已“兵皆解散,尚十馀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故知,关羽遇害当在十二月初。羽以八月水淹七军,中经闰十月,于十二月初覆败,未及五月。
 ———————————————————————————————————
回眸
关羽覆败,议者或归于其用兵无方。案,关羽北伐之战,进攻退守,整整有法,察地利,吞七军之众,用人和,获倒戈之功,终至威震华夏,操议迁都,吕蒙不敢正掠其锋,时人目为名将。关某用兵非长之说,不攻自破,有识之士亦多不取,而以孙权背盟为羽败之根,或推源祸始,追究至《隆中对》,称其庙算“跨有荆益”与“结好孙权”相互矛盾,终致荆州之败。
孙权固垂涎于荆土,然招赘刘备,借授南郡,计策虽出鲁肃,若非孙权首肯,不过空谈。后中分三郡,孙权即攻合肥,未尝乘夏侯渊、张合入巴之良机袭荆。或以为吕蒙代鲁,东吴国策有变,然最高决策者始终为孙权,鲁肃、吕蒙职止于谏议,观此二事,足证孙权并未醉心荆州而昧于大势。自赤壁战后,孙权屡攻合肥,败而不止,可见在其战略天平之上,豫、徐之重,犹胜于荆。若关羽韬光养晦,曲意雌伏,使孙权无后顾之忧,攻合肥之军何以向江陵?然关羽不察于此,不制边境纷措于前,强逐三郡官吏于后,更拒婚辱使,其所为或无可议,然政治手腕之僵硬,无以复加。卧榻之畔,未许他人酣睡,关羽据顺流之势,堵在江东门口,恣意张狂,试问孙仲谋岂得安席?即便关羽无吞吴之心,然其素日所为,岂不足以使孙权君臣产生判断误差,以其为东吴大患,必欲翦之而后快?①
即便如此,若荆州守固,以“识虚实”著称的孙权亦不会冒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风险而轻举妄动,或乘张辽等西援之机,北争淮隅,一遂素志,亦未可知。关羽亦知此,故大修江陵城,又布沿江防线。然防外不防内,身为一方主帅,强梁之气丝毫不戡,终将糜芳、士仁推向反叛,使千里金城,皆为纸糊,孙权既胜券在握,又有哪个猫儿不贪腥?
故知,关羽之败,非因“跨有荆益”,而当归咎关羽无外交之才,乏驭人之术,几番闹腾之下,终究将孙权的目光自徐、豫硬生生拖向江陵。关羽虽不愧名将之称,然其匮乏政治才能,亦不必智者而后知。
建安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十年间天下形势,不出《隆中对》之料。曹刘激战汉中,关羽乘虚争夺襄樊,关羽之胜,又逼迫曹军云集中原,为益州主力兵出秦川扫清障碍。②曹军若保关中,则不得不弃襄樊,若继续争夺襄樊,则关中将为汉中第二,正所谓顾左而失右,瞻前而遗后,胜负之形,亦已决矣。益为正兵,荆为奇兵,奇正相辅,此当为《隆中对》“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庙算之真意。
《隆中对》言刘备身为帝胄,以兴复汉室为号,有佳名于四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描绘了一出百姓箪食壶浆以迎勤王之师的景象。论者多以为迂阔之语。然检诸史料,关羽北伐,百姓云集响应,乃至自许以南,或献城投军,或揭竿而起,一片沸然,《隆中对》所料,分毫不差。③
人心向背既明,若荆益奇正之策得以完全施展,诚如《后出师表》所云,“操之失计,汉事将成也。”然就在刘备汉中虎视之主力,将趁曹操疲于应付关羽之机大举杀入关中之际,荆州事变,满盘妙算,顿成虚话。刘备主力陷于汉中,鞭长莫及,只得眼睁睁看着关羽喋血,万事俱休。行百里者半九十,《隆中对》大战略在最后的关头嘎然而止,自王允除董以来,兴复汉室最佳的契机,也随着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
后人凭吊,或恨糜芳、士仁之叛,或恨关羽之误,乃有恨刘备、孔明不能明察千里,洞悉荆州之危者。往者不可追,无非空牢骚。蜀汉的历史,终究在悲壮的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

总结全文,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是其弱点,但也是其优势,关羽在后世民间有这么大的声望也就可以理解了.
———————————————————————————————————
①《三国志.吕蒙传》: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
《三国志.吕蒙传》: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
《三国志.孙权传》: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②关羽大战襄樊,刘备复屯汉中事,见前注。
③百姓倒戈助羽事,见前注。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