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诗化爱情
从六朝到明清小说,人物吟诗是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仅仅是表达感情的方式。到了《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诗歌不仅是爱情的经典表现方式,还跟人物生命共同存在。
《聊斋志异.白秋练》中,诗在恋爱中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慕生爱诗,随父南游经商“辄便吟诵”,总看到船舱“窗影憧憧”,似有人窃听。他发现听诗者是“十五六岁倾城之姝”。爱诗少女白秋练因诗生情,得了相思病,病得气息奄奄,却不肯迈出求爱步伐,在母亲的帮助下见到心上人,“嫣然含笑”。慕生强其一语,第一句就是诗:“为郎憔悴却羞郎。”两人因诗生情,以诗传情,以诗治病,秋练让慕生三吟王建“罗衣叶叶”疗病,读到第两遍,秋练说“妾愈矣”,到第三遍,“娇颤相和”。诗中的春莺、芳草、东风、杨柳,像年轻人烂漫的青春。诗歌给爱情蒙上浪漫的激情和洋溢的朝气。因为慕父阻挠,慕生不能跟秋练结合。慕生为情憔悴,吟诗再次变成治病药石。正如慕生的表白:“闻卿声,神已爽矣。”
《题帕三绝句》是黛玉爱情的宣言。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黛玉没有像凤姐跑前跑后、嘘寒问暖,没有宝钗手中治棒疮的药,却对宝玉感同身受、痛彻心扉。宝玉派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黛玉理解宝玉送旧帕的意图,知道两人感情虽已接近瓜熟蒂落,但婚姻却不是他们能操纵的,便情不自禁地以诗歌表达内心的苦闷,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按照古代小说传统写法,黛玉题帕诗应传到宝玉手中,引起共鸣或和诗,然后这诗给别有用心的人发现,拿来做诬陷宝黛的文章……而这诗却不和贾宝玉见面,至少,前八十回贾宝玉没见到林黛玉题帕诗。至于后四十回如何安排黛玉题帕诗,宝玉“寒烟漠漠,落叶萧萧”对景悼颦儿时,会不会从紫鹃手里接过黛玉的诗?……已是难解之谜。
《红楼梦》对黛玉题帕诗的处理蕴藉而巧妙,不是传统小说中你吟我唱般一览无余,而是人物心理和个性的集中表现,又像海明威所说的“冰山”,八分之一在水面,八分之七在水下。与白秋练相比,林黛玉的诗有更深的历史内涵、更深的文化含义、更大的心理容量。
相似的女性理家
红楼对聊斋的承传又表现在女性管家才能。把聊斋人物细柳理家和红楼人物凤姐理家作一下对比,可以发现,她们理家很重要的共同点是:有杀伐决断,拒绝妇人之仁。
聊斋人物细柳在丈夫死后,如果对前房之子姑息溺爱,即使前房之子不成材,人们也不会责备;如果严厉责罚前房之子,则会被世人指为虐待前房子的恶后母。细柳对这两种可能性洞若观火,我行我素。前房之子长福不肯读书,细柳先是骂,后是打。长福不听,细柳就让他换掉读书的衣服,穿着破衣放猪,跟仆人一起吃残汤剩饭。天冷了,长福身上没有御寒衣,脚上没有鞋子,冻得缩着脑袋像乞丐。长福不堪牧猪之苦逃走,细柳也听之任之。几个月后,长福连讨饭都讨不到,只好回家,请求母亲处分。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挫折,长福懂得读书上进。细柳正是拒绝妇人之仁,才让前房子成材。
凤姐协理宁国府,跟细柳管前房之子有相似之处。细柳是后母,不担事儿;凤姐是隔府,也难深管。细柳稍有不慎,会有邻居说三道四;凤姐稍有不周,宁国府管家奶奶们会七嘴八舌,荣国府邢夫人也会指手画脚。王熙凤却顶风而上,“勇挑重担”协理宁国府。快刀斩乱麻,使宁国府本来的无头绪、杂乱、推托、偷闲、偷盗等现象都消灭了。
闺阁离官府最远,细柳和凤姐却不约而同地都利用官府达到目的。细柳制造的“伪金案”和凤姐制造的“停妻再娶案”,即使不能说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至少异曲同工。细柳亲生儿子长怙不爱读书,要求跟随商人入洛阳,想以学习做生意为名,任意赌钱、嫖娼。细柳明知长怙的打算,却假装不知,出碎金30两和一锭大银,说是祖上留下的。长怙带着银子到洛阳,就住在名娼李姬家中,30两银子用完,发现所带银两是假的。妓女告发了他,他给押进监狱。这时长福按照母亲的布置到洛阳救出长怙,长怙从此改恶向善。
王熙凤让张华状告贾琏,制造“国孝家孝中停妻再娶案”。凤姐造假案目的是一箭双雕,既教训渔色的贾琏及其引诱者贾珍,又借官府力量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尤二姐。张华告状后,凤姐马上派人向察院行贿,让察院虚张声势,堂堂察院变成了替凤姐出气的所在。接着,凤姐大闹宁国府,出了胸中恶气,镇慑了贾珍,教训了贾蓉,净赚200两银子!
闺阁人物利用官府制造假案,聊斋和红楼何其相似!当然,红楼人物凤姐身上所包容的社会容量、思想容量,反映社会的广泛深刻程度,不是聊斋人物细柳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