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子也是树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支点放在别人身上,那他十有八九会发现,“靠山山倒,靠河河干”。而林黛玉的悲剧,甚至不是依赖或倚赖,而在于她明知道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却不把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把立足点放在自己脚下,而是继续战战兢兢地企望。
贾府之人聪明者众,为首的是黛玉她姥姥,然后就是黛玉自己。她姥姥懂得所有的人的心事,当然包括她黛玉。而翻翻《红楼梦》,哪个人的心事黛玉不知,哪个人的作为黛玉不懂?有谁能比她更了解、理解或说懂得贾宝玉?宝玉被毒打,她去看他,气堵声噎脸憋得红胀,憋了半天说一句:“你都改了吧!”这才是黛玉真正想说的话,是懂事后,不是小孩子使性子的话,认真的话。黛玉并不象别人那样见面就唠叨,那是因为她知道,朽木不可雕同时就是好材料老那么刻镂也成了废料!而对于宝玉当然是前一条。但宝玉显然不懂黛玉的真正内心活动,“放心,为这些人,便是死,我也是愿意的。”而“这些人”里面,黛玉占了几分呢?没几分!黛玉要的,不是这样的除了正事,什么事上都分心的人!王熙凤都知道宝玉干正事没本事,在姊妹堆里可是万不会照顾不周的人,黛玉岂能不知?正是由于黛玉知道说了也无用,才这么气堵声噎的!这也就是黛玉郁结的原因。宝玉知道黛玉是因为他郁结,却不知道为了他的什么而郁结,所以宝玉确实不是黛玉的知音。宝玉见了谁都想保护,对那些个没影的事也极其用心,却不知自己实在只是个泥菩萨!黛玉需要燕窝这样的事,宝玉只有能力对老太太“漏口风”!黛玉当然心里明镜儿似的。所以她接受宝钗的燕窝却对宝玉的问讯敷衍,而当宝玉说“再怎么不接,也少不了咱们俩的”时,黛玉无言离开,就是对宝玉能力的无言蔑视。这样的时候如果实说,那就只能臭呸他宝玉一顿!每次两人相对无言,——书中好多次出现这样的局面,为什么呢?甚或宝玉魔怔般表达时,黛玉竟甩袖而走,不好意思听是一码事,但不相信宝玉——不相信宝玉的实力也实在是占着很重要的比重!也许可以说是真正的原因。否则,如果她是爱的,是相信的,为什么却躲开呢?
但全篇几乎没有关于黛玉对贾母的心理活动,其实黛玉是完全不寄希望——“初绝粒”后听了丫头的话又回转来是有个推理,给宝玉定的是园子里的姑娘,那除了她还有谁,实在是骗自己相信她姥姥,实在是慌不择路时的心理寄托。当薛姨妈抚慰她自己会向老太太说,把她说给宝玉时,其实她是多么希望马上就去说呀,马上就决定啊,可她不敢做此想;另一方面,就算真地嫁给宝玉,她也并不冲心!是啊,只能指望他,却无望;就是有望,也并不是真要的!真是坐在矛盾的火山上啊!这样的煎熬,不死,又有什么出路呢?
说黛玉死于爱情?当然不,“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这“痴迷”的就是林黛玉。所以,黛玉对宝玉是迷恋,而不是爱情。实在的,可以说宝玉是黛玉一相情愿的支撑点,那也只是因为黛玉找不到更有力的支撑点,用宝玉来将就材料而已。她不把支撑点放在自己身上,她希望别人来支撑她的人生,父母指望不上,姥姥有能力自己却无力指望,偏偏宝玉一再表示要支撑,虽然她了解他的本事,但也只好把幻想放在他身上,聊以欺骗自己,苟延自己的希望,以给自己残喘于人世一个理由罢了。实在说,宝玉,也是个牺牲而已!也可以说是黛玉悲剧的配角!
黛玉寄生于自己的亲姥姥家,姥姥最疼的孩子就是她的妈妈,可我们看到的这个外孙女的生活确实“凄凄惨惨戚戚”。迎春是跟了婶娘住的几年才过到了几天安稳日子。那么探春呢?我们设想,把探春和他们两位互换,我们会怎么想?会得出什么结论?反过来,假如是这两位漂洋过海嫁生人,我们的心又会是怎样的不安宁?再仔细阅读下迎春出嫁与探春出嫁的文字,我们无法不得出“女儿要自立”的结论——在自己的可能的范围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正是探春的出路,正是我们对探春放心的理由!可黛玉呢?和她能说上话的人,钗、云、妙都提醒她从自己的悲戚里拔出来,可她不但不理,反倒“倚孤卖孤、靠凄吃凄”!没有“冷月葬花魂”何以压倒“寒塘渡鹤影”?没有“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何以桃花诗里的热中冷的感染力?没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何以显示咏絮才?可以说,黛玉为了逞才,置生命于不顾了。
林黛玉是眼看自己生命的树走向枯萎,却又拼命挥耗而不加一点守护。大观园里的姑娘,哪个不是内心凄惨的?“天下事哪有那么多认真的?”惜春尚且知道,黛玉如何不知?可为什么她却把自己的生死大权压在宝玉娶她这件既无希望,她也并不十分冲心的事上呢?原因只有一个:家庭!
林家支庶不盛,黛玉五岁左右,有个异母弟弟三岁而死!家势如此!林黛玉实在可说是林家最后一片叶!“玉带林中挂”的判语,我把它翻译成“绿叶长枯枝”,岂有不掉之理?所以黛玉遇到宝玉可以赖宝玉没能力帮助她,不遇到宝玉也照样会早夭,因为他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听了疯和尚的寓言却毫不在意——他是由于唯物主义的原因吗?谁会相信呢?而在黛玉不肯离家去见异姓人的时候她父亲的话,只要稍细读之就会发现,她的父亲是何等置自己父亲地位于女儿生活之外的啊!这样的家族成员的表现,就是他家族不盛的人文原因!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门风或家风或叫家族脚本,这样不负责任的人就透视了家族的风格如此!林家不败,天理不容!
再看看探春的家庭,虽然父亲是假正经的,也不是主动负责想延续、繁盛家族的人,但毕竟对孩子还是关注中,并且是强烈关注中——关注的强烈程度简直象对贼,他的父亲对他也是这样的办法啊!就是说,这也不能怨贾政!我读但丁的神曲,记住一点:做坏事的进地狱,做好事的上天堂,而什么也不做的,却连地狱都进不去,幽魂只能在幽冥界游荡。所以,对世界无爱亦无恨的人,最可悲,林黛玉家族就正是这样可悲的一例!相反探春的父母都是进地狱级别的人,但因为有了数,虽然是负数,到了探春这,猛力一反,正过来了。写到这,我想起好象看过类似的意思的文字,就是负数大于零,原因是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而零则永远无法转变。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族或别的什么行为进入零的境界,那就永无反转之机!所以,黛玉,死定了!从生下来,不,从产生她的生命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早夭的结局,所以家庭,就是黛玉的悲剧之源!
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