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灌水]藏边之远,或随时间而来的智慧

1楼
haocnric 发表于:2009/7/5 9:22:46
藏边之远,或随时间而来的智慧
  文 / 宋炜
  
  二十年前,有个长途货车司机告诉我,驾从成都出发,经川藏线进入西藏,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时间旅行:华西坝子的温润与青藏高原的冷酷倒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差,这之中致命的转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世界仿佛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各自处在时空的两端,而他,有幸在两者之间穿梭。最近,另一个刚乘新通车的青藏铁路从西藏归来的旅行者,也毫不与时俱进地用同样兴奋的语气向我报告了她的“时间旅行”。对我所表露出的惊讶,她显得有点不屑,因为在她看来,区区二十年时,对亘古长存的青藏高原来说,只是一刹那而已。它一直在那儿,既古老又新鲜,在消逝的同时又发生着,其大无外,甚至就是时间本身。
  但是,事物之间的不同带来的强烈反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的。我幼时分别住在四川成都与川南小城沐川,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任何可谓之为文化多样性的东西;以至于稍长识字后,知道了在沐川以南便是彝人的领地,成都以西便是藏人的天下,完全颠覆了我对四川的地理与文化在汉人这传统概念上的基本认同,不免大感惊讶。我悲哀地发现,中国是如此之大,而除了阅读,我见不到任何盆地以外的事物。书本之外,则是种种随之而来的意想天开,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道听途说。当然,无可奈何之下,有一点似是而非的空想,也总比逆来顺受地闭目塞听好些。而在所有对世界面貌的胡乱猜忖中,西藏以其天赋的神秘感首先征服了我,当然,这是极不专业地通过数册民国版《蜀山剑侠传》的残书,和几本零星的文史资料开始的。我对动辄就有高帽和尚出没的“藏边”这个词非常着迷,它意味着隐秘与遥远,一个不可捉摸的边界,再往外,世界似乎就可有可无了,──如果它不是经由自己的屋脊直接上了天庭的话。这个神奇“藏边”的地理看似缥缈,实则具体而微,由一些名字惹人遐想的地方构成:打箭炉,打滚,炉霍,道孚,大藏,年古,恶古,古学,博美,八美,觉吾,弃戈……其中“打箭炉”三字尤其令我心生想象中风貌特独的藏边之思,急欲一探究竟。诗人张哮在其系列散文《消失的省份》中写到过昔日西康省被称为“康藏”的广大区域,在我看来,那便是藏边,或一个广义的藏边的组成部分。
  那个有幸梦游于时光隧道的长途货车司机,有一次从藏边给我带回来一块黑不溜秋的东西,说是绝好的下酒物,不过,在我享用以前,我得猜出它是何物。当时我正从《蜀山别传•青城十九侠》中读到一种出自藏边的异兽,叫做狗猩的,便想当然地认为是狗猩。当然不是。于是我猜它是太岁,也就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与“息壤”异曲同工的“视肉”,具有食之不尽的异禀,我以为此生余下的日子,就仰仗这一块似硬亦软的恩物了。结果自然让人失望:那只是一块猪肉罢了,而且,正式的名号颇不雅,叫“臭猪肉”。据说,这是一种康藏地区独有的烹饪手法,虽然原始而粗放,却比我们常吃的腊肉殊胜。猪用的是几乎野养的藏猪,宰杀时不放血(勒死的),以麦秸杆和青稞杆燎尽毛后,从腹部开一小口取出脏器,然后塞入小麦粉、干豌豆、干青稞草、干圆根叶(后者最为关键,彝人也爱用它做酸腌菜)等物,再用细绳将之缝合,最后用火塘灰兑水,搅成浆糊状包裹猪身,深埋于火塘灰中至少一年,方能吸走水分。届时或数年后取出,高悬于屋顶横梁之下,让风去收拾它──这一挂往往又是数年。风吹之下,猪肉得了天气浸润,再次发酵,变臭之日即可食用。按当地人的说法,是越陈气味越臭,吃起来却反而越香,存放时间最长而不腐者,号称有30年之久。
  可以想象,在经过如此这般一番解密后,我对这块来历不凡的仅5年风龄的大肉肃然起敬。它是从整猪上切割下来的一块后腿尖,洗净之后,色呈金黄色,用文火细细炖了,汤色浓白如乳,肉色依然金黄。入口,汤鲜美无匹,肉则初感微苦,继而香气四溢,确实比我吃惯了的腊猪脚厚道许多。当时便写了一篇短文为祭,题名抄袭了林纾译的狄更斯,叫《块肉余生记》。
  这样,从胃开始,我对藏边的好奇心得到了具体的满足。其后的一切便顺理成章地到来,都与一些奇异的食物有关:藏药生拌牛肉酱、霉奶皮裹风干肉,酸奶子羊肉沙拉、羊血肠蒸蕨麻饭、干拌吹肺、新年酒羹、羊腿爆糊,等等,不一而足。食物之外,我也因工作之便,编辑或出版过一些与藏边有关的书籍: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张宓的《藏地民间书》,贝嘎的《康巴的诱惑》,陈小璐的《尼泊尔八日》……但我知道,所有这些光影闪烁的东西之于我心目中的藏边,都只是乱我心曲的皮相幻影而已,在它们难以企及的底里,才是潜伏在时间深处的一种对生与死、宇宙图景乃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事物的秘密知识。显然,我并不敢奢望仅凭这一点菲薄的缘法,就能在某一天福至心灵,一举获致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也许它深奥如一座坛城,明了如一页贝叶。
  
  
  
  (摄影/阿楚)


转自: http://www.yule2000.com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