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灌水]我读黄海

1楼
haocnric 发表于:2009/8/12 13:37:05
我读黄海
  
  
  第广龙
  2005年夏天,【陇东报】的杨永康从北京回陇东,经过西安,和我联系,要见见面。杨永康和我是老交情,原来在一个地界上,分开后,我们已经有十多年没来往了。这一次,杨永康约来的朋友中,就有黄海,这样,我和黄海便认识了。但没有多说话,后来,接触次数多了,相互都产生了好感。算下来,也就三个年头多一点,关系却日益密切着,隔些日子不见,心里还怪想的。杨永康写散文,在网络上名气很大,这是我后来知道的;黄海在网络上同样显赫,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我处事封闭,打字又慢,很少在网上活动。但和黄海熟悉后,我上网上得勤,也了解了许多以前陌生的东西。一次,黄海和杨永康在【天涯】的散文天下板块上就散文的写作起了争执,都充分着各自的道理,我从两方都受到了写作上的启发。这两个人在创作上的执著,都让我敬重。
  
  说实话,文学虽然神圣在我心里,但我撂笔五年多,也不怎么留意市面上的动静,刚开始,对黄海写了什么,都不知道。我是因为换了环境,从山沟沟到了大城市,既迷恋生活,又不甘平庸,一下子调整不过来,胡乱了许多好光景。待我养起精神写作,已经到了2005年,有不适,想提高,这时候,和黄海这样的朋友交往,对我有促进,有营养。我也才慢慢知晓了黄海的一些写作,心里佩服,嘴上也佩服。
  
  许多年前,黄海就写出了诗歌【穿花裙子的小佳】这样的好诗,我认为能够流传下去。起码十年后我还愿意再读。黄海还和诗人伊沙办过一个名为【唐】的诗歌网,据说也红火了一阵子。黄海还写小说,写散文,拿出来都像回事,是个多面手。我在黄海的博克上读到他的一首新作【乘火车】,一些句子让我感动:
  
  今天,你一个人也要乘火车出发/不同的是你要回到故乡/你一辈子出一趟远门见了那么多陌生的人/害怕的事,你都见了/那趟火车,在笛鸣声中/挂着你,走了/一路的人,陪同你进入另一个夜里/你想了什么,我不知道/爸爸,你没回头
  
  那天我和黄海通电话,听到吵杂的声音,他说在火车站。读了这首诗,才知道黄海送父亲上火车。写亲情,黄海落笔和别人不同,即使有无数这类作品,黄海的这一首诗也是突出的。
  
  写诗的黄海写散文,情感充沛,有着细腻的把握,文字间能传递出蜘蛛对蛛网那样的敏感。我在很久后才看到他的散文集【秋天深处的日常生活】,连着几个晚上,我读到凌晨两点三点,把其中的大部分篇章都读完了。这本集子,出版于2005年,其中的散文,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城市的,一类是写乡下的。我都喜欢。写城市的,有许多疼痛包含在里头,和皮肤,和骨头关联着,更和内心关联着。写乡下的,尤其是【下黄湾笔记】,是记忆的呈现,诗意是浓厚的,弥漫着陈酒的气息。这是黄海生活的两极:曾经生长的乡下,如今安身的都市。黄海的笔触,在这两者之间移动,他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没有视而不见,他的感观是张开的,但也不简单罗列,细节的出现那么自然,又常常出其不意。我觉得黄海最为可贵的是对于生活本质的探寻,一直在持续深入。他的写作有线条,不是凭空的,但更有变化,而且还轨迹明显,这是很难做到的,但黄海进行着努力,这是看得见的。我知道这有多么不易,我也写作,想变,就变得极为艰苦。我要向黄海学习。最近黄海写了两篇散文,放到一起看,很有意味,一篇是【异乡】,一篇是【村乱】,都挺长的,但耐读,不觉得长。【异乡】写了自己在外谋生的经历,一个又一个地方,最多的是在西安奔走。【村乱】则写了他离开以后的家乡的变化,和【下黄湾笔记】相比,【村乱】是一曲挽歌。中国的传统乡村,正在消失,走向不可抗拒的反面,这都被黄海敏锐地发现了。这两个场景里,黄海都身在其中,不是局外人,是当事人,生发出来的,是关乎身体和生命的语言。黄海写得直接,有力,结实,思想在事实之中隐藏,文字的背后,有坚固的东西支撑着。
  
  我后来了解到,黄海是原散文主张的首提者,也是一位自觉的实践者。他曾说道:“原散文写作只是散文另一种突出形式,是真正回到汉语写作意义上的散文写作,回到我们散文写作的传统上来的写作,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写作,这种生命是有人性和有体温的,不是植物,不是动物的写作,是人的写作。”黄海了解很多创作理论,也对中外文学前沿性的指向充分掌握,但在文本里,黄海却能让这些潜伏下去,他明白应该让什么说话,他在一篇文章里说到,“散文的写作不是去审美或审丑,而是去发现意味的东西。——破裂斑驳的门扇之美,无序中的别致之处,奇特角度和意味深长细节的力度,废弃物中的诗意。——苏珊•桑塔格说的真是好 。”由此不难看出黄海的追求。在【手稿】一文中,黄海进一步说:“独立性和尊严感的个人写作让散文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回到原初了的位置……我已经羞于再谈散文的思想和精神,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是没有边际的。我必须否定它。这是散文的常识……它的根本价值来自于每个作者对日常的体验和观察,从不同侧面不同方式逼近人性的真实和心灵的低处。我想这样的写作它的难度在于让散文重新弯腰下去,亲近泥土、自然和人间烟火。”写作是个体行为,但又不是独我的,我认同黄海的散文观,而且,也使我的写作,有了一直期望的调整,我要感谢黄海,他促进了我的思考,也鼓舞了我的努力。
  
  西安城里,我是个外来者,生存的不易中,显出了文学的亮色。黄海也是从湖北老家来到西安闯荡,这一点上,我和他相似。我们都热爱这个城市,热爱这个城市的人,对生活容易知足,也渴望过得更好,并且愿意在夜深人静时,记录下亲历的点滴,获得心灵的温暖。从年龄上,我和黄海隔一个年代,我是60后,黄海是70后,但我和他交流没有隔阂,能说到一块,吃饭也能吃到一块。在这个城市久了,口味上和习惯上是可以一致的,比如,都喜欢辣椒,都爱喝猛酒。一次在夜市上喝啤酒,黄海说,他当年靠朋友接济的一百元钱,在西安立住脚,大冷天,黑着出门,从西门租住屋骑自行车到东门的一家印刷厂上班。那是一段艰辛的日子,黄海挺过来了。我觉得,吃过苦,下过苦的人,都是坚强的人,也有一颗柔软的心。黄海就是这样的人。那天,我们喝了不少啤酒,分手时,黄海送给我一套书,是中国四大名著,说是他到西安后买的第一套书,这多么珍贵,我得好好保存,而且,还要认真读。
  
  黄海任主编的【小品文选刊】,有特色,有影响,上下半月各出一期,够忙活的。再忙,黄海不忘朋友,半夜上网也能做到。早上自然就得多睡一会儿了,一般情况下,早上9点以前,黄海的手机都会呼叫转移。黄海愿意为朋友做事,他写的那些短小的评论,带着热度,不足也说得让人爱听,真的好。光是2007年,他就评论了十多个人的集子。他还应穆涛先生的邀请,参与主持【美文】的散文新势力栏目,沙里淘金,呈现了许多风格多样的有活力的文章。
  
  黄海就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他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我认为西安这片土地适合他。西安历史上就适合投入它怀抱,并愿意奋斗的人。虽然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黄海脂肪厚,不害怕,而且,黄海的手里有股票呢。我对黄海有一点意见,就是他太谦虚了,见谁都叫老师,这咋行呢。你叫我一次,我脸红一次。叫多了,习惯了,我还多一个老让人抬举的毛病,改起来要多吃力。我建议黄海以后有选择地叫,不然,就像小姐这个词一样,老师这个词就成贬义词了。或者咱都学穆涛先生,不管年龄大小,均取名字的后两个字,再后缀以兄来称呼,这显得多亲切啊。是不是,黄海兄?
  
  2008年2月19日于西安
  


转自: http://www.ic37.info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239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