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系的萨特
读萨特的书,会惊异于他无穷无尽的语言才能,絮
絮叨叨,一泻千里,绵软净和,润爽柔滑,轻拢慢捻,渗透入骨。从没有一位作家这样和语言不可救药地贴近搅缠在一起,难以分割,萨特的哲学好象整个是飘浮在词语的海面上面,让人不小心就迷失在语言的快感里面。
3、日语系的三岛由纪夫
不管怎样反复来去着看,总会为他才气纵横的文笔而一唱三叹,再三折服。细微呵人的感觉,已达至圣至洁的地步,无人能出其右,极端形式和极端内容这样完美的结合,让人无法指责他的繁复造作。
在有距离的中国白话文字历史上,就我心目中的衡量标准来说,真的不好列举,感觉似乎是没有。
尽管未必有一致的公认,也许每个人的偏好和尺度不同,但好文笔的感觉是不应该被随意抹煞的。
真正的文体家不仅仅只是一付好文笔,应该是创造性的运用母语,并且与自己的思想风格、美学风格丝丝入扣地搭配的人。
而且,卓越文体的创造总是和审美上的民族性格与个人气质息息相关,需要在一种民族性的土壤里恣意发挥,民族的审美基石对文体家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民族的审美基石仍然是一片有待创造和超拔的境地。
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初期白话文没有诞生自己才华横溢、同时奠定美学气质和语言模式的诗人。文体的塑造由有才气的诗人(如徐志摩)和循规蹈矩的翻译家(如付雷)共同完成。
而在当今文坛,捏糅造作,无病呻吟的文坛是贡献不了真正的文体家的。需要真正的思想才华和洞察力,才能创造和思想相匹配的文体,首要的前提是塑造一个干净的,有创造性力量的民族审美心理。
网络催生了一大批新生代写手,自由,大胆,真实,无所顾忌。这样的环境里,涌现出一批随物附形,妖娆撩人,极富激情和创造性的文笔,应该是未来的希望所在,静以俟之。
转自:
http://www.icea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