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启功与“新兰亭序”

1楼
海市蜃楼 发表于:2006/7/8 19:15:40

 1651年前的今天,晋朝永和九年。在中国绍兴兰亭,41位书法家受一位叫王羲之的人的邀请,会集于此,以一种曲水流觞的游戏方式,饮酒作书,挥毫泼墨,咏物抒情,文思飞扬,好不风雅。集会之后,东道主王羲之为纪念这一活动,写下了一篇著名的《兰亭集序》。——由此,兰亭之会成为千古雅集,《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成为“中国书圣”,兰亭成为“书法圣地”。 
一次“书生之会”铸就如此辉煌,产生如此影响力,穿越千年而魅力不减,堪称“千古一绝”。 
今天,中国绍兴兰亭将再次演绎1651年前的雅集盛况。国内42位顶尖书法家,受绍兴市人民政府邀请,代表当代中国最高书法水准,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 ”活动。——一次期望与千年之前的雅集相媲美,赋予时代特色的“新兰亭集”正在“挥写”。 
象1651年前的那次集会一样,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新兰亭集”谁堪称当年的王羲之,为这次雅集留下“点睛之作”——《新兰亭集序》?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当代书法大师启功。那么,“新兰亭集”是如何从策划变为现实?启功大师是如何受邀书写《新兰亭集序》? 
本报为你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启功与“新兰亭序” 
酝酿创意:欲补“千古之憾” 
  一年一度的中国绍兴兰亭书法节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9届。如此连续多年举办同一主题的节会,这在国内并不多见。时至公元2004年,如何举办一次与当年的兰亭雅集相媲美的书法节,形成遥相呼应、珠联璧合的“千古双会”,这是绍兴市多年的愿望。 
而这一心愿成为一个比较清晰的创意,则始于去年。 
绍兴市文旅集团公司总经理宣传中说:“这种想法去年就有了。”1651年前,东晋王羲之即兴撰写的324个字的《兰亭序》,堪称“天下第一行书”,从而无可争辩地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兰亭由此成为“书法圣地”,对整个中国书法史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书法界。千百年来,这件在兰亭即兴撰写的324个字的作品得到历代帝王推崇,众多文人学者争相临摹研究。宋朝时期,当时士大夫家里,几乎家家都有《兰亭序》石刻,丞相游氏一人就藏有上百种版本。然而,王羲之原作至今仍不知所终,如今流传的《兰亭序》都是后人的临摹之作,《兰亭序》失传成为千古遗憾。 
作为书圣故里的后人已无法让世人亲眼目睹真正的书法绝品《兰亭序》,但有责任给世人留下代表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高水平的书法作品真迹,因此就有了举办这样一次雅集的创意策划。 
市领导对此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指示。但是,这一想法是否可行?尤其是是否能得到中国书协的支持?国内顶尖级书法界是否会予以响应?宣传中说,说实在的我们心中无数,更多的是疑问。带着这些问题,副市长谢卫星、副秘书长傅茂昌与宣传中等一行,专程前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商议,省书协主席朱关田、副主席鲍贤伦、秘书长赵雁君对此表示出浓厚兴趣,并表示一定大力支持。 
  这样,一个酝酿已久的创意,开始付诸行动。 
一上北京:启功欣然应允 
  今年2月8日,春节后不久,天气颇有寒意。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卫星一行,专程前往北京,拜会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受到在京的中国书协领导的热情接待,他们当场表示:中国书协一定全力支持绍兴举办这一“千古盛会”。 
10日,他们一行又拜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主席沈鹏先生,沈主席表示出浓厚兴趣,并提出宝贵意见。 
来自北京的大力支持,使他们对举办这一活动更加充满信心。 
当日下午,他们在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物出版社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北师大启功先生的家里拜会了启老,诚恳地表达了请他为这次兰亭集会作序的愿望。 
启老先生的居所里,处处是书画,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启老今年92岁了,身体一直不好,平日活动都坐在轮椅上,起居很不方便,且已封笔多年,一般闭门谢客。这一天,启老精神很好,热情接待了谢卫星一行。当谢卫星向启老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设想后,启老显得十分高兴,当场鼓起掌来,连声说:“这个好!这个好!”他说,这是我们书法界多年来想办而又未办成的事。 
提起兰亭,启老精神为之一振,崇敬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动情地说:“1987年那次书法节,很热闹,沙老(沙孟海)也在场,顾廷年等人也去了……”老人的思维很清晰,记忆力很好。他对第三届书法节的盛况以及一些雅事趣闻,至今记忆犹新。 
趁启老高兴时,谢卫星提出了请他为这次兰亭集作序的愿望。老人听后欣然答应,并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准备一些资料,以备到时写序。他说:“我不可能参加此次盛会了,但我愿尽最大力量支持此次活动。”老人又说:“现在眼睛不行了,不能用毛笔书写作品了,就用硬笔写几句话,请多谅解了。” 
  启老谈起《兰亭序》。他说:“《兰亭序》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是书圣写的,是天下第一行书。要我来写‘新兰亭序’,真的不敢当。我愿写几句话,写篇短文,写几句诗,表达我对此次活动的支持,也算是对书圣的敬仰,对兰亭的感情。” 
  这一次面晤,启老始终谈兴甚浓,情绪很好。他说:“书法是中国一门非常重要的传统艺术,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的身体不好,耽误了很多事情。绍兴市政府搞这样一次集会,非常有意义,对中国书法艺术、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 
  临行前,启老还欣然为谢卫星一行写下“启功”两字。他还两次努力站起来,整好衣衫,与他们合影留念,并以示送别。 
二上北京:启功七日研就“新兰亭序” 
  早春二月。北京,春寒料峭。浙江省书协理事吴龙友受中国兰亭书法节组委会和省书协主席朱关田的委托,赴京请启老为即将举行的“新兰亭集”作序。此前,吴龙友已多次拜访过启老。 
这天,吴龙友来到北师大启功先生的住所,正见老人手扶铁架从卫生间移步出门。看见吴龙友,老人“嘿”的一声笑后说:“欢迎!”,便招呼老朋友入座。坐定后,启老风趣地说:“我现在不一样了,有4条肉腿和4条铁腿,别看8条腿,可就是上不了楼。”老人身体不好,却丝毫没有因此沮丧,一如既往,谈笑风生。吴龙友接过话茬说:“住楼下方便嘛。”又说:“我这次是受绍兴市政府所托,为绍兴第二十届兰亭书法节而来的,听说绍兴谢副市长已来过了,您支持。”启老一脸歉意说:“哎呀,我忘了,忘了,抱歉,抱歉。” 
  接着,吴龙友向启老介绍了近年来绍兴市政府对兰亭书法活动的重视情况,告诉他绍兴投资5000万元,扩建兰亭,挖掘兰亭书法文化的内涵,等等。老人听后神情矍铄地说:“好,这个好,1987年春天那次(书法节)我去过,以后又听说他们经常举办这种聚会,今儿听您这么一介绍,感觉就更好了。”说完,老人爽朗地笑了。笑罢,老人很直爽地问:“哎,怎么样?这次来有何指教?”吴龙友连忙将书法节打算出诗集,想请启老写个序的事作了说明。启老说:“这事,我知道了。要是还用那个名字(指《兰亭序》)是否太高了,另找一个说法好不好?”稍事片刻,启老接着说,我和他(指王羲之)比在一起,我觉得实在惭愧。 
启老的朴实、谦逊令吴龙友感触很深。启老起居已极度不便,但依然不失乐观和愉悦。第二天,吴龙友再次拜访启老时,屋内宾朋满座。远远见到吴龙友,启老向他亲切地招手说:“这几天来的人实在太多,搅得我想不出词儿,这样好不好,请容我再耽搁几天。” 
  启老说到做到。等吴龙友再次上门时,启老见面就说:“嘿,昨儿我想了几句,请指教。”坐定后,他将诗稿交给吴龙友,并讲到时候再改改,但很快又说:“这会儿我再想几句,你记一下好不好?”接下来,启老讲,吴龙友记。尽管启老年事已高,但思维还是很敏捷。时针悄悄指向7点钟,阿姨端来了一个小木盘,上有饭菜少许,还放着一听雪碧。启老亲切地留吴龙友用餐,并说:“龙友,把您给搞苦了,您回去整理一下,明儿咱们接着聊。” 
  就这样,等到第6天,序文与诗已基本整理好了。吴龙友再次登门,将初稿给启老读了一遍。读完后,启老接过稿子,仔细地边看边改,将序文第一段“在山阴兰亭曲水之间”改为“曲水之滨”;将第二段末句“所谓玄言之作,当于兰亭诸贤之作求之”其中倒数第三个字“作”改为“诗”;将最后一段尾句,“以致其盛”改为“以鸣其盛”。启老还将为集会所作的第二首诗的后两句作了修改,“流觞曲水群贤句”改成“今朝曲水群贤句”;“应是南朝极盛音”改成“应是中华极盛音”。改毕,启老谦虚地问吴龙友:“这样改好不好?”听到肯定的回答后,老人哈哈一笑说:“有眉目了。” 
  第7天上午,吴龙友将所改稿子又整理了一遍,下午3点左右便早早来到北师大。进门,启老还没起床,他的侄儿章景怀也不在。开门的阿姨笑着对吴龙友说:“要不是这几天您跟老爷子谈得很熟,我是不敢给你开门的。”由于启老用完午餐后一般要休息到下午3点半,晚上10时前睡下,一天吃得不多,但有个小小的习惯,床头放些点心、饮料,爱吃花生米。这天,启老睡得特别香,一直到下午6时半,天已经黑了,还未醒。家人怕老人这样睡下去,晚上会睡不好,便进门唤醒了他。 
启老洗漱完毕后,精神矍铄地手扶铁架移步出来。见到吴龙友,老人“嘿”的一声笑了,显得很高兴。在灯下,启老拿起放大镜一字一句地斟酌起诗稿,稿纸差不多凑到鼻子尖了。看完后,启老很满意地说:“好,我签字,你盖章。”一切就序后,启老认真叮嘱吴龙友:“回南方后,代我向大家问好,并告诉绍兴,告诉关田,说是启功要求的,所搞的东西,过得去就过去,过不去的就改……” 
  完成使命,吴龙友步出北师大小红楼,外面已是万家灯火。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依然能感到初春的丝丝寒意,但启老朴实、谦逊的风范和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久久萦绕在吴龙友的脑海深处,挥之不去。 
今天举行的这一“新兰亭集”——第20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必将因启功的支持而增色,并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印记。启功为“新兰亭集”书写“新兰亭序”的这一段故事,也必将传为千古美谈。(*本期特刊文字及照片部分使用喻革良先生的著作成果,谨致谢意。) 
  王羲之与《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统、孙绰、支遁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躒,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正当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然而关于王羲之与《兰亭序》的传说有很多种。唐人记载兰亭故事称,《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唐太宗设法从民间赚进御府,旋又殉葬昭陵。《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后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虽然传说不同,但有一个事实就是《兰亭序》真迹杳如黄鹤,不知下落如何,成为千古之谜。 
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它的化身经过摹、刻流传,各种本子不下数百种,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李文田认为《兰亭序》其文为伪托,其书也为后人伪造。1965年中国书法界还曾掀起一场“兰亭真伪”的大辩论。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