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关于测光方式

1楼
那夏 发表于:2009/10/27 11:51:29

1、关于CW测光方式的中文名称

尽管目前的测光方式林林总总,但我认为都可以归类为三种:CW测光、点测光和多分区测光。第一种为啥用CW(Central Weighted, Center Weighted)来代替呢?因为它的正式中文名一直是最有争议的,而点测光和多分区测光则是不言自明的。

我觉得用“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来表示CW比较明确,这里面的要点在于“加权平均”而不在“中央重点”。许多早期使用CW测光方式的照相机的测光元件是装在五棱镜的后方(在取景器的上方),利用一个小塑料透镜将画面的亮度变换成一个平行光束投影到面积很小的测光元件上,这个透镜的形状决定了CW权重。比如说,这个透镜是四周都是平面,而在中心则是一个凸透镜,画面四周的光线就不能到达测光元件,只有画面中间的亮度才能到达测光元件,从而就是“中央重点”。

而中心的凸透镜的直径和曲率就决定了“加权”系数,这个“加权”系数就好象是一个立起来的半边橄榄球,最顶点的权数最大,最底部的权数为0。不同厂家生产的凸透镜不同,直径和曲率不同,也就造成了测光结果的差别。以前有些写照相机的书就介绍了A相机是80%偏重中央、B相机是60%偏重中央等等。

如果凸透镜的直径很小,量变到质变,CW就演变成点测光了。但对制造这块塑料小透镜的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测光元件比要测的点还大,可能还要做成凹透镜才行。所以还不如在主反光板的后面加一块副反光板来得容易,将测光元件装在反光镜箱的底部和将主反光板的中心一小块做成半透明,一透一反就到了测光元件上。如果要测3%,就将中央部分的3%做成半透明;如果要测1%,开1%就是了。

2、关于外测光与内(TTL)测光的精度问题

测光精度与内外方式无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将135照相机做成双镜头相机,两个镜头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一个用于拍摄,一个用于测光,测光镜头相对于拍摄镜头而言是“外”测光,但它与将测光元件装在拍摄镜头有何区别?

对于不能更换镜头的照相机而言,用“内”或“外”测光是一样的,关键的问题是“整定”。“内”测光方式的出现,实际上是为了应付可更换镜头的需要。在许多变焦PS照相机中,也多是采用“外”测光方式的,它与早期的不同点是在“外”测光元件前面装了一个“简化”的变焦镜头。

3、 测光与AF的关系

从历史来看,多分区测光方式的出现要早于AF,而早期的AF系统的对焦点与多分区测光方式不是有机的结合。MINOLTA 7000是单点AF和CW测光;NIKON F501是单点AF和双分区测光;OLYMPUS OM707是单点AF和CW测光;CANON EOS 650是单点AF和六分区测光;PENTAX SFX是单点AF和CW测光。这些照相机的对焦点与测光方式没有任何联系。

只有到了MINOLTA Dynax 7000I,它采用了三点AF系统,多分区测光才与AF系统有了结合,测光的重点不再是以前的“中央重点”,会随着AF的焦点而转移。

至于EOS 5的16分区,如果仔细分析它的分布,再加上“加权”的概念,就会觉得它是very smart的,为了这5个对焦点,分区少了并不理想。

4、关于书的问题

写这个问题会得罪很多很多的人,我不想这样。我想说的是:书中所说的未必都是正确的。举个众所周知的名词:快门速度,它的单位是“秒”,完全是一个时间单位,跟速度没有任何关系。谢汉俊先生早在1985年就呼吁要关心摄影名词和术语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问题,14年过去了,依然有不少的书在误导读者。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