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一、光元件的位置(图1)
测光元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放在五棱镜后面取景目镜上面,本贴简称U位置,如图1中CANON T90的1和MINOLTA Dynax 7000i,摆放位置各个厂家不同,但这是大同小异,实际是一回事;二是在反光镜箱底部,本贴简称D位置,见图1中CANON T90的5和NIKON F3的4。
由于测光元件的面积有限,所以在测光前都装有一个光学系统,将要测量部分投影在测光元件上。
测光元件所在位置与测光方式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的,不过在许多照相机上U元件一般是管CW、多分区等之类的;而D元件则多是管点测光和TTL闪光灯控制。这都不是绝对的,万事都有例外。如NIKON F3和PENTAX LX都是D元件,但却是CW测光方式。PENTAX LX的还是OTF测光,不过PENTAX叫IDM(Integrated Direct Metering)测光。
二、CW测光方式(图2)
CW(Central Weighted, Center Weighted)测光方式用中文“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来表示比较明确,这里面的要点在于“加权平均”而不在“中央重点”。
权重的分布图见图2,其中第一行图1、2、3是CW的各种分布立体图,1是理想化的分布,它对画面四周完全不考虑,2则是常见的,3也是一种分布,但比较特殊,这后面会讲到。
由于立体表示不好画,所以常用的是平面表示,见图2的第二行4、5、6图,它所对应的立体表示是第三行7、8、9图。
图2的2大多见于U元件(这是CANON T90的分布图),是由透镜将全画面投射在测光元件上的,透镜的形状确定了该立体分布。
图2的3(这是NIKON F3的分布图)在NIKON机中较常见,它将画面四周的大部分都抛弃在外了,只考虑画面中的小部分,也可以称作“宽区局部测光”。F3采用的是D元件(见图1),主反光板的中央有5万多个不涂银面的针孔让光透过,达到副反光板上,再传到D测光元件上。它的测光重点基本集中在中央12mm直径的圆了,其他部位一律PASSED掉。
如果中央区域变小,就变成了“局部测光”了,分布图见图2的6和9;再小下去,就是点测光了,分布图见图2的5和8。
由于各种机器上CW的分布不同,拍摄者只能适应它而不是埋怨它。对于一些手多的人是不满足于这样的,最好是CW的分布能修改,使之能符合自己的习惯,就好象用户自选功能一样。这类机器不多,我知道的只有NIKON F5才有,见图2最后一行图,从左到右分别为8mm(占画面的5.8%,叫它为“局部测光”不为过)、12mm(占画面13.1%,跟NIKON的许多机器一样)、15mm(占20.4%)、20mm(占36.3%)。
后来出现了许多多分区测光方式,它们与CW的本质区别在于:CW一般都是“中央重点”的,而多分区倒不一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许多场合CW与多分区是一致的。说到底,多分区也是在折腾那个权重。不过今天不说它们了,以后有机会再说,整理那些图也不容易啊。
还有关于测光精度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拿一块18%的标准灰板在一定的光线环境下,如果理论值是EV A,将照相机的全画面都是灰板,不管照相机用啥方式,都应该能测出这个EV A来,否则就是不准的。如果在上面准确的含义下,实际操作中有不满意时,那就是不适应或不熟悉它的测光分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