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据《辽沈晚报》报道(记者李军)7 日爆满,8 日爆满,9 日依然爆满。在热浪袭人的日子里,近万人被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红色娘子军》(以下简称《红》剧)吸引到了中华剧场。很多买不到票的人开始临时“抱佛脚”了,有的人手里捏着一沓钱,竟然客串起了“黄牛党”,“有多余的票吗?把你的票高价卖给我吧。”那语气已经近乎于哀求了。有性急的人索性去找剧场的负责人,“只要让我进去,站着也行。”中华剧场一位在后台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说:“二十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连续几天都这么‘火’的演出,演员光谢幕就有六次。”芭蕾舞剧的火爆,让亲历过许多大牌歌星演唱会的记者感到特别惊讶,一个问号在脑海里出现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为《红》剧倾倒了呢?”
观众:不仅仅是怀旧
46岁的林先生是抚顺一家私企的老板,9 日他专程驱车来沈观看《红》剧。“我们对电影《红》剧简直太熟悉了,我就是唱着‘向前进,向前进……’长大的。虽然对芭蕾舞《红》剧有点陌生,但(看了感到)很新鲜。演员飞身腾跃的一瞬,大红的绸子抖起来,一朵巨大的火焰飞翔,把整个舞台都照亮了,一切都是记忆中的东西,一听到音乐声,眼泪差点流出来,真感到熟悉、亲切。”
20岁的大学生李燕是个地地道道的追星族,此次却“追”起了芭蕾,她坦言是被“三十七年不衰的经典《红》剧”吸引了。“以前只感觉芭蕾舞很美,但又不是很明白。这次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的,就是想知道经典剧能不能吸引我这个外行。”
携妻抱子的音乐老师刘斌现在一点也不喜欢看电视,因为它“容易使人丧失想像力”,他渴望用耳朵听、用大脑思索、用感官感觉,于是他选择了芭蕾。“《红》剧吸引观众的因素一定很多,但和我一样怀着渴望走进剧场的人大概不会少。熟悉的故事,熟悉的音乐,从舞者的动作、眼神、道具中去组织剧情、揣摩人物的命运,过瘾!”
中芭:改变机制出精品,革命精神有魅力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在电话中介绍,现在一个新的管理机制已经在中芭全面启动了,演员与团里签约,实行年薪制(从2 .7 万元——8 万元不等),即使是主角也有A 、B 档之分。这种竞争的结果是第五代“洪常青”庄华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把《红》剧跳完。“芭蕾舞演员的艺术生命是很短暂的,而且我们竞争太激烈了,不努力就得被淘汰。”庄华说,竞争使大家对自己的角色都十分投入,也保证了精品的产生。“所以,如果《红》剧在沈阳不 ‘火’我们才会惊讶的。”
专业人士眼中的精品在观众几十年的检验下成了经典,赵团长揭开了《红》剧的魅力所在。“《天鹅湖》等芭蕾名剧和中国观众的思维方式有距离,大部分人现阶段还体验不到那种美感,而《红》剧就运用了大家都习惯的叙事方式和技巧,贴近了观众的心。”她认为,《红》剧最大的魅力是它反映的革命精神。“琼花的悲惨遭遇和洪常青的被火烧的情景,无不让人震动。观众在欣赏自己熟悉的作品的同时又接受了一次革命教育。”
主办方:抓住了一个好时机
“没想到,真没想到。不管赔赚,能产生这样好的社会效益就是一件大好事。”《红》剧的火爆,让该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应该说,我们这次邀请中芭莅沈的时机还是选得很准的。”该负责人认为,长期以来,人们被电影电视中的“你情我爱”和明星的频繁活动搞得太疲劳了,人们需要一种能感动自己的文艺演出,来洗涤眼睛和大脑。“庆祝建党80周年的宣传,一下子让我们走进了历史,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党的英明伟大。《红色娘子军》是观众耳熟能详的革命题材剧,它教育了几代人。而现场演出的真实感使观众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家长领着孩子的,以及目不转睛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