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关于乐安傩舞

1楼
筱诺 发表于:2009/10/28 14:02:48
乐安傩舞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古朴神韵,大致可分为三大流派:古朴粗犷的东湖“滚傩神”,也称为“鸡傩神”;热闹诙谐的流坑傩--“戏傩”,俗称“玩喜”;刚劲勇武的罗山傩舞,又叫“戏头舞”,傩舞大部分布在县城西南一带。日本民俗研究学者曾多次远涉重洋,专程前来乐安考察傩舞,他们对乐安傩舞文化流连忘返,赞不绝口。2006年,乐安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湖村位于乐安县城南30华里处增田镇,流传着一套鸡嘴猪嘴舞,当地人称之为“滚傩神”,是傩舞的一种形式。“滚傩神”是杨姓氏族内世代流传、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的一种古老祭祀仪式,风格古朴独特,授规森严,概不外传,延续至今,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村中傩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现已倒塌)前曾写有一副对联“傩驱瘟疫丁盛畜旺,神佑乡里邑立村宁”。滚傩神后逐步演变为民间娱乐性的文艺活动,18个面具,12人组成,有《鸡嘴》、《猪嘴》、《板叉》、《唱文戏》、《提鬼》、《牛魔王》、《七星》、《踩爆竹》8个节目。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十六回马归位。表演时,桌上供着光华菩萨和鹅王像,艺人戴上歪娘、状元、判官、白骨精等傩神面具依次跳起傩舞,所不同的是,傩神面具不是用整块樟木雕刻而成,而是把面具分为“额子”(上部)、“两翼”(耳朵)、“下部”三个部分,分别雕好再一一戴在脸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鸡嘴舞”和“猪嘴舞”,表演者分别套上鸡嘴、猪嘴“额子”,脸部外露,扎红头巾,穿红衣裙,系上红腰带,鸡嘴神出演“马枪”、“环马”,猪嘴神演“打关刀”、“射弓箭”等,最后两种合演“攀挥”。“滚傩神”动作古朴粗犷,刚柔并济,许多造型类似敦煌壁画,音乐伴奏只有一鼓一锣,用2/4及3/4节奏轮番演奏,发出一阵阵扣人心弦之声。“滚傩神”古朴原始风格独特,很少后人为之加工的痕迹。其“猪嘴”、“鸡嘴”造型动作及表演风格,在我国傩舞中实属罕见,中外专家学者对其历史渊源和传承衍变过程发生浓厚兴趣,有的专家甚至推断它为西汉年间流行的“猪头打鬼”的演变产物,是至今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傩仪和傩舞之一。

    流坑傩出自千年古村流坑,该村古建筑群鳞次栉比,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据记载,该村北宋徽宗初年进士董敦逸,奉旨出使契丹议和,并被迫在契丹滞留多年。返朝时,把当地的跳傩仪式带回京城。不久,敦逸被奸臣谗言中伤罢官回乡,回乡时,他又把傩具带至家乡流坑,并向村民传授跳傩仪式,一直相传至今,被村民视为一种驱邪祈福、强身健体的活动。流坑傩舞形式活泼,气氛热烈,故称“戏傩”,村民又称“玩喜”,一般在小年便开始组织村中青壮年,先行演练傩舞,并兼及习武,大年过后的初二,各房傩戏班先出游一次,走遍全村,即示意当年的傩舞活动正式开始。表演上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有二胡、笛子、大小唢呐等,“武场”则为全套打击乐器,一如戏曲音乐体制。主要节目有《钟馗扫台》、《天官赐福》、《走板》、《和尚装香》、《书生进考》、《跳财神》、《出六将》、《出三官》、《出和合》等。《钟馗扫台》是开场节目,取材于民间传说中钟馗打鬼驱邪,《天官赐福》中的天官则身着龙袍一步一颠,把赐福于民的天官表演得惟妙惟肖。整个“玩喜”,三官诸神,30多个角色,装束面具表演各异,不吐一字,但见真情,表演者既有京剧的庄重,哑剧的幽默,又有木偶剧的滑稽,采茶剧的欢快,浑然一体,风格古朴粗犷,富有意趣。

    罗山傩舞起源于鳌溪镇罗山村,每逢端午节时,当地百姓都要纪念屈原,因乐安城镇一带无大河,不能划大船,则以跳傩代替并流传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十五至五月初五,鳌溪镇各村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在本地流传至今的傩舞俗称“打戏头鼓”。跳傩那天仪式十分隆重肃穆,村里几个傩舞班,前一日洗身净体,身穿夏良(土织布),渔网衫(渔网或披风),衣下摆吊有荷包、香袋、铜钱等物,走起来丁当作响,每个傩神由两人相扶打扇,过街游市,汇聚在乐安鳌河两畔。表演时有八对傩神面具,共十七个傩神角色。八对面戴古代名将或神话传说人物面具的艺人,伴着锣鼓的节奏,结合人物的身份,或持刀执剑,翩然起舞,或兵戎相见,激烈对打,赛舞竞技,热闹非凡。其中钟馗奉在表演场地的正中央,作为众神之首,不参与出场表演。傩面具按出场顺序为:秦叔宝与尉迟恭,关羽与蔡阳,金吒与木吒,赵公明与马元帅,龙王与哪吒,千里眼与顺风耳,玄母娘与判官,雷震子与元皇。伴奏乐器主要是锣与鼓等打击乐器,曲调快捷、紧张、热烈,以突出两军对阵时的激烈紧张气氛。配合傩面角色的表演,动作奔放,勇猛刚劲,既有对阵拼杀的武仪战术气势,又有舞台表演姿势造型的独特美工效果,是一种典型的武傩戏。“打戏头鼓”节目按演出顺序依次为《打瓜斧》《打关刀》《矛吒钻》《打鞭》《杀戟》《打闹帚》,由上述八对傩面角色分别对阵表演,展示古代朴实神秘的传神故事情节。八对公傩面角色表演完毕,由扮演判官、雷神及打锣鼓者作逐疫驱鬼的动作,其动作怪异神秘,似在搜傩靖妖。每年端午节前夕,从五月初一开始,罗山村附近各家族傩舞队还要敲锣打鼓,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在各家门前表演—番,名为“窜跃”,一直持续到初五。初五这天午时,各傩舞队必须到县城大街上进行会演,俗称“打长街”,所有的傩班都会把最拿手、最精彩的招数拿出来亮相,以示家族武功实力。罗山村的“打戏头鼓”,充分显示了乐安傩粗犷刚劲的武文化特色,其以钟馗为首座神灵祭祀供奉,历史渊源久远。整套节目以古代军队将士实战为内容,结合神话传说中的天神角色进行表演,最后以判官等进行驱疫结尾。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