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华夏网·艺术论坛 http://bbs.cnrr.cn/

中国大赛网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花篮等舞》作者民间艺人薛肇南

1楼
筱诺 发表于:2009/10/28 14:15:58
 1956年,龚路薛肇南、顾路冯炳魁等道教艺人受党的“双百”方针的感召,将道教“穿灯”改编成《穿灯舞》,易男舞为女舞,更换了某些队行和道具,成为八个姑娘每人一手执化灯,一手执手帕,以戏曲旦步为基本步法,围绕着地上表示东南西北的四盏花灯,穿插出各种图形。该舞蹈由顾路去顾东业余剧团排练演出,于1956年12月参加江苏省(川沙县原属江苏省辖)农村业余文艺会演;翌年三月,又随江苏省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创作、表演优秀奖。全体演职人员在怀仁堂受到了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真、栗欲、周扬、刘芝明等中央首长接见,并合影留念。
    北京演出归来后,道教艺人薛肇南、冯炳魁等对《穿灯舞》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改,去掉了原来安放在舞台四角的四盏瓶式“牡丹花灯”,丢弃了手帕,并改手中的“六角灯”为“花篮”。这一改动,最终突破了原“穿灯”的框架,使崭新的民间舞蹈脱颖而出,并取名为《花灯舞》。1959年,川沙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后,是年元旦 ,《花灯舞》在上海市一九五八年度群众创作会演中,又获得民间舞蹈一等奖。几经演出,不断改进,《花灯舞》日臻完善,有易名为《花篮灯舞》,在花篮中加进了能闪亮的电灯炮,突出主要道具在舞台演出中的效果,充分体现出“灯”的作用。同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了又薛肇南等编舞、牟登岗改编的《花篮灯舞》一书,将音乐、动作、造型、构图等加以固定使之广为流传。
    花篮灯舞这一民间舞蹈反映的内容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姑娘,手持花篮灯,边歌边舞,穿插出新颖多彩的图案,表现了江南一带姑娘们的热情开朗的优美形象,反映了农村热闹红火的丰收节日气氛,1959年9月,顾路地区分设顾路,龚路、杨园三个人民公社(原属一个大公社)后,为唱歌农民群众的新生活,又重新填写了主题歌。
    花篮灯舞的服饰、道具颇为别致。八个少女身着一式的大红色(大襟)上装、湖蓝色长裤;腰系黑丝绒围单;头后一条长辫,左手插一小花;脚穿乌绒布鞋,鞋上一枚红球;每人手持两只半面花篮灯(合并时成为一盏完整的六角行花篮灯),篮中饰以鲜花、稻麦(穗)、,以示丰收,内特设电池灯泡,可明可灭。这些服饰、道具点题大意,与演员的表演相映成辉。
    花篮灯舞的动作队行依次分为:横花棚,长花棚、荷花开、喜相逢、锁链子、大小年轮、蝴蝶双飞、戏花蕊、满地花、里外罗城、大团圆等。其中有沿袭的,如:“满地花”、“里外罗城”、“大团圆”等;而“荷花开”“锁链子”“蝴蝶双飞”、“戏花蕊”则分别有《穿灯》中的“单迎灯”“扯木樨”  “双飞”、“碰蝴蝶”演变而成。这些动作造型,采生活之美妙,集民俗之灵气,具有气氛热烈,结构对称、图形丰富、节奏欢快、地方味浓郁等风格特点。演员凭借手中花篮及女性特有的身段线条美,生动地以“开、合、转、绕、奔、跑、穿、跳等手法,使队行变幻莫测,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大圆圈时,演员舞动灯篮,绕圈急转,其势如旋风扫荡落叶;突然,舞台灯灭 、人隐,唯见花篮灯闪烁、起伏、旋转,形成了一个奇丽的光环,令人神往。
    花篮灯舞的基本步法以戏曲旦步为主,可分碎步,圆场步、和花梆步等。其舞步的基本要求是:上身平稳,两膝并拢,步子小而快,两脚开步时都是脚跟先着地,脚掌慢着地,在前脚尖还未着地时,后脚尖就接着向前起步。随着舞曲的速度的有慢转快,步伐必须轻快活泼。在慢节奏中,一脚提起时,脚跟稍向后踢,两膝微曲,并富有弹性,使步伐略带颤动,表达的欢快的情绪。
   花篮灯舞的舞曲音乐由主题歌、器乐合奏曲和打击乐三个部分组成。主题歌及器乐合奏采撷于江浙地方小调。其开头两小节1 2 3 5 2 2 3   1 2  3 5 2 2 3与江苏民间歌舞《茶花担》中“打丫环”的起首四小节1 2 3 1  2 . 3  1 2 3 1  2-- 颇为相似。打击乐是由传统的戏曲中的锣鼓点子转化过来,以堂鼓、板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组合,乐曲高亢、短促、激越,整个舞蹈节奏前缓后急。自“小车轮”以前的所有造型轻松、洒落、动中见静,丝竹和锣、鼓、钹悠然奏之;自“蝴蝶双飞”起,节奏骤然加快,音乐伴奏全用打击乐,动作及队行紧迫、敏捷,动中带闹;直至到大源泉时,“急急风“的急奏达到了高潮。整个音乐处理与舞蹈表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而揭示了舞蹈的主题。
    1978年,在川沙县文化馆同志及薛肇南等民间艺人的指导下,龚路公社文艺工厂第二代接班人对《花篮灯舞》进行了恢复排练,参加了上海市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在人民大舞台作了公演。1986年9月,被邀演于黄浦区首届艺术节;1987年6月,献演于上海国际艺术节;9月又参加了国庆三十八周年暨川沙县首届艺术节的庆祝演出及行街表演。2006年8月为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文广中心又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重新排练《花篮灯舞》是第7代青年。“今年7月份,整整排了一个月,根据场记、回忆,一段一段排出来,所以总共排了一个月。并参加了“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报演出”,这一民间舞蹈已经成为上海市郊的保留节目。
    《花篮等舞》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中孕育而成的新型舞蹈,她的产生和成功,为我们对传统艺术的借鉴,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并将以其独特的风姿永载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史册。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 - 2020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