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华夏网·人人艺术论坛艺术网络教学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本版面所有帖子都要经过管理员审核方可发表)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贴表情 下一页
文件上传 类型
内容
   Design  UBB模式  VIEW  HTML 自动修正
心情图片:
高级设置: 签名:不显示 显示 匿名   回帖通知:不通知 邮件通知 短信通知 邮件和短信通知
发贴小贴士:
① 标题尽可能简明扼要,内容尽可能说清楚事情,这样回复者才能明确并及时的回复
② 如果您希望帖子能被更多人所见,可以使用一些论坛道具,如吖噗鸡可以将帖子提升到第一页、救生圈可将帖子固顶部分时间、醒目灯可将标题变换颜色而醒目
③ 如果您急于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可发贴的时候选择悬赏金币贴,而当满足您的条件并回答正确的用户可以得到您的奖励
④ 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帖子有一定价值,或管理人员希望用户付出一定代价才能浏览相关内容,可发起金币购买贴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6/3/30 11:06:02)
--  作者:青鸟
--  玉器—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 [ 三 ]

玉器—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 [ 三 ]

关键词: 古玉                                          

附:古玉做旧染色的手段

  为了便于仿制古玉,作伪者除利用玉皮鱼目混珠外,还炮制出了一系列对玉染色造假的方法:一、造斑法,将狗杀死,乘狗血未凝固时将玉器放入其腹中,缝好埋入地下,数年后取出,使玉表面产生土花、血斑。二、褪光法,把玉放到强酸液体中,加以腐蚀,取出后再放到装有草木灰和麦麸子的口袋里盘磨,改变玉的原貌使表面凹凸不平,看似像长期受土侵呈现的自霜,常被误认为生坑。三、油炸法,将玉放入油中炸,使玉变红黄色,有些地方还出现蜜蜡色,好像坏了一样。四、水煮法,把食糖炒焦,再放少量水,将玉放在油状液体中煮,使玉浸入糖色,但这种颜色只在玉的表面。此外,还有“牛毛纹”,是指把玉烤热,使玉质松懈,然后将热玉投到带红褐色的液体中,使颜色尽快趁热浸入玉里,呈现出红褐色的丝纹;“鸡骨白”,指把玉放到火中烧,根据需要,火烧的时间可长可短,烧后一般呈现白色,少数也有黑色,经过火烧后,玉质没有原来坚硬,也不太油润了,还可看到细小裂纹。以上几种玉器做旧方法,在造假玉中很常用,了解它对增强辨伪能力大有帮助,虽然做旧的玉色和真正受浸的浸色、自然的玉色不相同,但不了解底细就难以分辨。 

玉器作伪的类型

  仿造古玉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古玉后作”和“新玉仿古”。古玉后作包括“古玉改作”和“古玉后雕”。古玉改作不易被识破,且能以次充好,因此被作伪者经常使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玉大件,器形少有完整的,改作者尽量按原来器物的造型及纹饰改作成零星小件,或对残器进行补整,对容易暴露庐山真面目的斧凿之痕,重点进行染色、褪光。古玉后雕指利用未咸器形或器形不规整、雕琢不精的古玉进行加工,;将素面的或一面有纹饰一面素面的古玉器,重新切磋,雕琢纹饰。利用新发现的古玉,或加工粗糙的古玉仿造古代玉器,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据调查,有时高达伪制器的个分之一。新玉仿古也可以分为两种,我们称之为“新玉臆古”和“新玉摹古”。新玉臆古是指宋后仿古者,包括宫廷仿制,采用宋元时代的考古图录如《考古图》、《古玉图谱》等,对其摹绘的许多古玉形状,纹饰进行仿制,由于此类图录缺乏考古依据,许多又是“拍脑袋”发明,一些稍有考古知识者就能明辨,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器物本身已成了研究仿古玉器的重要资料,也不乏研究保存价值。新玉摹古是完全根据出土玉器的形制,纹饰,用新玉摹仿制作的仿古玉器。清宫廷对汉代玉器的鉴识极盛,所仿古玉器也以这一时期为多。仿造者从器型、纹饰乃至雕琢技术都刻意模仿,甚至能逼真地模仿出汉代玉佩上的“游丝跳刀”法,线条若断若续,往往使一些有经验的鉴定者也受骗上当。

玉笄

  远古时代山顶洞人已有用玉石、牙角装饰身体的意识。商代时玉首饰已占据首要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战国。到了隋唐,贵妇人更重视妆饰,大量使用玉簪钗、玉步摇、玉插梳,此时期还出现了贵金属与玉复合的金(或银)镶玉首饰,这种风气一直传承到明清时期。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后世称为“簪”。《说文》:“笄,簪也”。玉笄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商代玉笄制作有了较大的进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夔龙首玉笄,头部扁平,雕成夔龙形,大钩喙,短尾上卷,用勾撤法琢出“臣”字眼,笄杆光滑平素,整个器形典雅。古朴。商以后直至宋代玉笄数量不多,形制无大的变化,自汉代始笄首普遍加以装饰,笄身仍主要呈光素圆柱。宋代玉笄雕造趋于精致,首部花纹比例加大,多雕鸟兽、花草形。明清两代玉笄制作最精。明代有长短两种,短粗的是男子用来持冠的,细长的则是女子簪发用。明代精致者常见刻有“陆子冈”款,明清玉笄尺寸一般长在15厘米以下,略短于商周时期的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笄

8.8×0.9厘米

  本件造型呈菱形锥状;顶部有凹槽玄纹,玉身分为三节,以便于横穿绳时固定绳位之用。菱形的制作较少见。质地为青玉带苍斑,转呈深青色,其中顶部受沁为暗红深咖啡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黄玉笄

8.5×0.8厘米
估 价:RMB 4000

  黄玉质,作扁圆长条形,上粗下细,通身光素无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白玉凤首笄

长10.8厘米
估 价:RMB 4000—6000

  白玉质,笄身细长,笄头透雕一凤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分心

9×6厘米
估 价:RMB 12000

  其造型若群峰并峙的山岳,其中主峰最高,两侧略低,下视如笔架山。正面中间浮雕一端坐的仙人,身著宽袖大袍,仪态安祥,左右为肋侍弟子,四周衬以鹤鹿灵芝等吉祥纹饰。玉分心的内侧平素,略有横向圆弧,便于在狄髻上镶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挑心

长11.7厘米
估 价:RMB 12000

  用上等白玉做成花叶、花瓣形托底,花瓣、花叶各自形成深槽,尾部做成榫形柄,与定陵出土的佛像挑心风格近似,可惜托底上的镶嵌物已脱落,但仍不失为一件俏丽的艺术佳作。

附:玉挑心与玉分心

  所谓玉挑心、玉分心都是明代的首饰名。最早定名时把握不准,曾叫“白玉簪子”、“白玉嵌片”等,经过查证文献及和近年明代墓葬出土实物比对,最后改定为玉挑心和五分心。原来明代流行银丝编成的头罩,也叫狄髻,俗称狄鼓,是已婚女刁女的正装,家居外出时均可佩戴,死后还可以随葬。狄髻是在银丝发鼓正面嵌玉挑心,后面嵌玉分心,明时已形成定制。挑心、分心也有金质的、银质的,也有鎏金银镶玉的,也有搭配红蓝宝石的,甚是讲究。玉挑心、玉分心这一称谓,在当前收藏界不被人熟悉和认知,但它确是明代贵妇人重要的玉首饰,通过以上实物介绍,再参照相关文献和出土实物,大致可以了解它的功能、佩戴方法、插嵌部位以及组合关系,从而对明代妇女妆饰有更清晰的认识。


Copyright ©2004 - 2023 cnrr.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3076 秒, 3 次数据查询